夢走仙境之解讀蓬萊閣

作者: 亮天寒

導讀夢走仙境之解讀蓬萊閣 巍巍蓬萊閣,聳立在仙雲繚繞的丹崖山上,歷經千載歲月,盡閱世事滄桑,她仿佛神來之筆,以深邃的文心和超然的意韻,勾勒出瑰麗奇異的丹崖仙境,啟迪著人們尋幽覓仙的情懷和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煙漠漠,水天搖蕩蓬萊閣。蓬萊閣,朱甍碧瓦,半浸寥廓。三山漫有長生藥,茫茫雲海風濤綽。風濤綽,萬派朝宗,霧起仙落。”一首清雅卻不脫俗� ...

夢走仙境之解讀蓬萊閣

巍巍蓬萊閣,聳立在仙雲繚繞的丹崖山上,歷經千載歲月,盡閱世事滄桑,她仿佛神來之筆,以深邃的文心和超然的意韻,勾勒出瑰麗奇異的丹崖仙境,啟迪著人們尋幽覓仙的情懷和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煙漠漠,水天搖蕩蓬萊閣。蓬萊閣,朱甍碧瓦,半浸寥廓。三山漫有長生藥,茫茫雲海風濤綽。風濤綽,萬派朝宗,霧起仙落。”一首清雅卻不脫俗世、華麗卻不失端莊的宋詞《憶秦娥》,怎能道盡她的壯觀、約綽與迷離……

蓬萊閣修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她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一代文宗蘇東坡的《海市詩》就幸臨於此,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揮毫的“蓬萊閣”三個大字更使這一招牌名播海內外。蓬萊閣主閣高踞丹崖極頂,其下斷崖峭壁,倒掛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霧飄來,層層裹纏山腰,畫棟雕梁,直欲乘風飛去。如若居身閣上,但覺腳下雲煙浮動,有天無地,一派空靈。無怪前人詩雲:“嵯峨丹閣倚丹崖,俯瞰瀛洲仙子家。萬裡夜看煬谷日,一簾晴卷海天霞。”臨閣凝海,似乎還能看見傳說中的八仙在蓬萊閣上放浪形骸,酒醉後各顯神通渡海遨游的圖景……

歌舞升平,再逢盛世,昔日仙人不見,今朝仙境仍存。夢走仙閣,俯仰拾遺,別有各種滋味。

神有所安。一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聲音從這裡奏響,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傳達著一個永恆亙古的話題——和平。告別所有的紛爭和喧囂,在這片充釋著仙氣靈秀的山海之間,靜聽渾厚而韻潤的世界第一鑼特殊的歌唱……。通身金黃,背負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國旗,環圍和平鴿和橄欖枝的和平鑼,承載著印尼,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感情和希望來到這個祥和而寧靜的地方,在這裡傳達著他的使命,延伸著他的意義。踏著大海固有的節拍,於煙波浩淼中聆聽來自世界的聲音,給心神一個方向,為心神開墾一塊安寧的沃土,替心神撐起一片不變的天空……

慮有所釋。風雨中攙扶老人有力的雙手;尋找巨額失主而汗透衣衫的背影;回到父母身邊的走失孩子臉上的笑容;真誠、耐心而且生動有趣的導游講解;金發碧眼的外國友人豎起的大拇指;還有來自祖國各地的飽含深情的感謝信……這所有的一切都在傳達著一個不爭的事實,一種真實的現狀,一種服務的理念。游走在山靈水秀之間,徜徉於古今文明之中,感受著各個角落洋溢著的溫馨和美好,一切的顧慮和猶豫,在這裡都煙消雲散。每一個走過的腳印,都在串聯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在歲月的浸泡中淡化為飄香的回憶……

心有所靜。在這個缺少空白和安靜的時代,每個人都在不自覺中伴隨社會的魔力舞鞋瘋狂起舞。超負荷的心靈在堅硬而灰暗的鋼筋水泥之間痛苦的尋找,尋找一方淨土,尋找一種哪怕短暫的皈依。飢渴的心靈終於找到了可以得到撫慰和休憩的地方,……清幽靜謐,蜿蜒的石階游走在蓊蓊郁郁的蒼松古樹之間,忽隱忽現;霓裳似的薄霧纏繞在亭台軒榭之間,隨風輕擺;無拘無束的小鳥穿梭啁啾於林蔭綠草之間,振落粒粒晶瑩的露珠;厚重沉穩的碑林石刻,傳達出來自很久以前的聲音;浩瀚蒼茫的大海親切地拍打著礁石的脊背,訴說著潮起潮落中的故事……

情有所怡。地球因有花木而彰顯生命的色彩,大地在新芽的呼喚聲中慢慢蘇醒。社會在人類的文明推動中向前演進,文明在人們的風俗中凝結成型。在這裡幾十萬盆鮮花將演繹出生命的樣子和色彩,“百花宴”“桃花海”“槐花林”“牡丹苑”加上各式模紋,簡直就是花的海洋綠的世界。在陣陣的花香聲中還不時傳來陣陣鑼鼓的熱情問候……色彩鮮艷、隨風微擺的珍草奇卉,震空搖曳的綢帶舞衣,震撼、整齊、時隱時現的質樸旋律,完全將人帶到一個物我兩忘的全新境地,感情也在期間慢慢淡化,升飄……夢有所圓。宋代大家沈括邁過時空,大聲吟詠著他的傑作《夢溪筆談》:“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成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天高雲淡和風拂面的美麗海濱,面對蔚藍色的大海,遙望充滿誘惑的天海相接處,他盡力描繪著頭腦中那罕見地印像,或樓台、亭閣,或奇樹、怪峰,或城堡古市,朦朧中似乎還有人影穿梭的海市奇景…… 在這裡分明抓住了夢的身影。


精選遊記: 蓬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