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七國背包獨身游記5-意大利羅馬

作者: 西班牙騎士

導讀為充分利用時間游覽巴黎,我在最後時刻才趕往火車站。當找到月台時,火車已經緩緩開動了,我拎著包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踏入正要關閉的車門,在最後一秒登上開往羅馬的火車。一覺醒來,疲累盡去,卻驚異地發現同包廂的旅客不知何時換成了幾位修女。她們身穿淺蘭色的長袍把頭包的嚴嚴實實,年紀大的流露出文靜矜持的氣質,年紀小的也像一般女孩子一樣嘰嘰喳喳,活� ...

為充分利用時間游覽巴黎,我在最後時刻才趕往火車站。當找到月台時,火車已經緩緩開動了,我拎著包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踏入正要關閉的車門,在最後一秒登上開往羅馬的火車。一覺醒來,疲累盡去,卻驚異地發現同包廂的旅客不知何時換成了幾位修女。她們身穿淺蘭色的長袍把頭包的嚴嚴實實,年紀大的流露出文靜矜持的氣質,年紀小的也像一般女孩子一樣嘰嘰喳喳,活潑好動,從一個車廂竄到另一個車廂和同伴說笑。試著和她們交談了幾句,知道是從米蘭到羅馬旅游的,因為她們英語太糟而我又絲毫不懂意大利語,大部分是靠手勢比劃。下車時只見她們從行李 架上拿下幾只色彩鮮艷的背包,修女們也儼然成了“背包族”。

羅馬的天氣明顯比巴黎熱許多,在火車站前的廣場找到旅游聞訊處,問得必要的信息後在台階上打開火車站內買的‘Burg King",邊吃邊研究地圖,二十分鐘後吃完並決定了行程,站起身時才發現已經有點給太陽曬暈了。急忙將礦泉水撒在身上降溫,沒想到在羅馬第一次嘗到輕微中暑的滋味。

我在羅馬計劃只待兩天半,所以安排一天游覽羅馬古城的各處古跡,一天去凡帝崗,半天去羅馬國家博物館。計劃已定就趕快行動,第一天我繞著圈依次兜了聖母教堂,鬥獸場,萬神殿,真理之嘴,威尼斯廣場,少女泉,西班牙廣場等不可不去的羅馬名勝。

--羅馬的古跡:

羅馬由一個小小的城邦發展成聲名赫赫的羅馬帝國,在這裡有許多古跡遺留至今。在凱撒和屋大維時代羅馬的疆域達到全盛時期,領土囊括亞非歐三個大陸,地中海也成為羅馬的內湖。同時期我國的漢帝國也正處於鼎盛時期,遺憾的是所有的建築宮殿幾乎完全毀於戰火。東西兩大帝國交相輝映時,現在的世界強國如美德日等還沒有影兒呢。現在的意大利人雖說不能算是勇武的羅馬人的後代(從種族上說應是現意大利北部高原的游牧蠻族的後裔,如色雷斯人和高盧人等,他們當時是羅馬人的死敵,也正是他們會同更北方的日而曼人滅亡了西羅馬帝國),但他們卻時時以這裡的古跡自傲。

羅馬最著名的古跡,當屬圓形鬥獸場(Arena)。它的規模雖然比不上首都工體,但想到是三千年前造的,也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在鬥獸場前是羅馬的凱旋門。當年羅馬的統帥得勝回朝時,元老院就在此處為他們舉行盛大的凱旋式。整個羅馬城狂飲爛醉,鬥獸場內同時上演奴隸角鬥士與獅虎的血腥廝殺,狂歡甚至可以持續上百天。可這一切早已成為陳跡,只有不遠處矗立著的一排殘損的圓形石柱,似乎還在向人們訴說昔日的輝煌。在競技場外有不少羅馬當地人扮成古代戰士的樣子四處游蕩,他們披上戰袍可不是為了榮耀,而是為了和游人合影來賺取裡拉。您有興趣照相的話一美元即可,但一定要先講好價格。否則他們會極為熱情的摟著你擺好姿勢,按下快門後問你要十美元的高價。美國日本的游客不會在乎這點小錢,咱可得量入為出。

注:其實現存最大的鬥獸場不在意大利,而在法國南部的尼姆城,當地還有羅馬時期遺存的高架水道。尼姆和尼斯還有亞維農組成一個黃金旅游三角,下次一定要去。

在鬥獸場西側到威尼斯廣場之前是一大片斷壁殘垣,類似於北京圓明園西洋樓的殘骸。我想聽旅行團的白戲來了解它的歷史淵源,等了幾波人馬都是七國聯軍--就是沒有英文的。等不及了只得作罷。

萬神殿是是另一處必去的景點,它呈圓拱型,開有一個直徑九米的巨大天窗。可惜的是環繞牆壁的神龕裡的神像全都丟失了。在殿前是一個小型廣場,廣場內還樹有一具古埃及的方尖碑,上面刻滿了像形文字和花紋。在這裡拍照不太容易,因為萬神殿周圍都是房屋,空間太狹小了。

聖母教堂則不是羅馬帝國時代的古跡(當時基督教可是邪教,如李宏志之流人人喊打),傳說是某任教皇夢中見到瑪力亞命令他在第二天下雪的地方為她建一座教堂,那時正是夏季,可第二天卻真的下了雪。聽上去像羅馬版的竇娥冤,但也不必深究了。話說回來意大利的各式教堂充滿大街小巷,可見這個國家宗教氣氛之濃厚。可意大利也是西歐唯一進教堂要買門票的國家。

--羅馬其他景點:

羅馬是一個古城,很多景點位於石板鋪路的小巷深處,比如著名的少女泉就在幾條小巷交彙處。狹窄的街道內牆角處還生著青苔,不時有當地人開著矮座助動車穿來穿去。在面包房門口常常可以見到悠閑的羅馬人倚著門框閑聊。羅馬給人的整體感覺有點像國內的城市,人人樂天知命,在紛亂中保持自己的一份情趣。只是在傍晚交通高峰時,在主要路口有挎著微型衝鋒槍的武裝警察維持治安,好像有一些緊張氣氛。

真理之嘴(mouth of truth)在羅馬的南端靠近台伯河處。就是電影“羅馬假日”中格理高力派克搞噱頭追奧黛麗赫本的地方。這裡其實是一處不起眼的小景點,用鐵柵欄和馬路隔開,再裡面設了一個賣紀念品的小商店。可前來拍照的游客成群結對(每人都把手伸進雕像嘴裡,然後大叫“媽呀,被咬住了!”,似乎有些無聊),可見電影媒體的宣傳力量。

威尼斯廣場(Plaza Venezia)可能是羅馬最大的廣場(不算凡帝崗的話),在它南部的維可多紀念館氣勢宏偉,館前的雕塑和噴泉高低錯落,正面和側面都是絕好的風景。登上紀念館背後的高地可以俯視羅馬城的一部分,也可遠眺競技場。

拿窩拿廣場(Plaza Novana)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廣場,汽車禁止入內,故杜絕了噪音和廢氣。你大可在這裡歇歇腳,慢慢欣賞廣場內的三處噴泉組雕。這三組雕塑都出自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家之手,我看卻像是復制品,至少是經過修復的。

西班牙廣場(Plaza Spagna)大概是名氣最響的廣場了,這也得益於“羅馬假日”這部賺人眼淚片。派克跟蹤赫本公主到了這裡,然後在廣場前的台階上跟她陶瓷搭訕,終於成就了一個幾十年來經久不衰的愛情故事。到實地一看,不說整個台階沒有攝影師拍出的景深感,顯的粗短難看,就是那一串串大閘蟹般的游客無不把台階當成上好的休息之處,果皮紙屑滿地都是,毫無電影中的浪漫感覺。但是慢來,販賣浪漫的卻不乏其人:我在四處閑逛時不知從哪裡鑽出一個戴墨鏡的矮個意大利男(是不是不想看下去了?)青年,不由分說就在我右手小指上纏繞一股五彩絲線,一邊纏一邊繞口令般的說:“this thread bring you home, this thread bring back your lover, make a wish, make a wish...”。我覺得這位仁兄找錯了對像,只好敦請他解開絲線走人。

--凡帝崗(Vantican)景區:

這裡是國中之國,甚至有自己的警察和郵政系統(買一張明信片蓋上郵戳寄歸國內是不錯的紀念品)。這裡有著歷史最為悠久的政府機構,可以上溯到查理五世的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公元7世紀左右,不是古羅馬帝國),遠遠超過所有各國現任政府。這裡也有著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人物-教皇馬克西米安。這裡就是凡帝崗。

去凡帝崗最好乘坐地鐵,羅馬有兩條地鐵,呈大叉型交彙在中央火車站,乘開往西北方的線路在終點前一站下車即可。在自動售票機上買好票後(兩張或四張即可,因其他地方步行就可到達),也要在入口處的驗票機上打印乘車時間,否則查票無效。羅馬的地鐵真是又舊又破,人流推搡擁擠不亞於北京。可我有著國內擠車的豐富經驗,這些老外哪裡是對手。只見我准確的預計好車門停下的位置,車門一開就三步並兩步躥到車廂最裡頭不會被擠著的地方,把背包往角落一放,然後舒舒服服的靠在扶手上看著老外們極不適應的磕磕絆絆的走進來,一個個把身體扭成從沒試過的不舒服的角度相互交叉。在開車時還發生了堪稱驚險的一幕:由於列車太擠,關門時一位女士的腳被車門夾住了,而這時列車已經飛速開動,還好旁邊有位穿西裝的男士反應靈敏,及時拉下緊急停車閘門才使列車停下。等司機趕到,那位女士又驚又怕已經語音嗚咽了。

在凡帝崗裡拉通用,否則要換成當地的貨幣一美元約等於二百萬whatever,付錢時腦子更算不清爽哉。凡帝崗博物館是值得瀏覽的,歷代教皇搜刮的珍品不計其數,展廳之多在裡面待四五個小時也只能走馬觀花。然後聖彼得教堂也非去不可。這座教堂可能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教堂,中心米開朗基落設計的雙層圓形拱頂足有四五十米高,底下擺放的神龕相當於一座十層的大樓,整個教堂中殿容納兩三萬人綽綽有余,充分展示了教庭的浩蕩權威。教堂內部是長方形,兩邊由粗大的石柱隔成不規則的回廊,中間空出宏偉肅穆的中殿空間,站在門口一眼幾乎望不到底(其一因為空間大,其二因為光線暗,教堂內部攝影要帶好三角架)。緩步入內,先可以看到兩邊的名人墳墓(我第一次知道西方人在教堂內設墳墓的做法),多是歷代教皇。然後是供奉耶穌聖子的巨大神龕,在這裡仰望教堂頂可以看到十二聖徒畫像,繞過神龕來到最前端的主禮拜堂和兩側的數個側禮拜堂(記不清每邊各有幾個了)。沿著神龕前的地道下行還可以到達主禮拜堂下的地龕。這座教堂不僅規模宏大,建築結構也是教堂類建築中最全的。教堂內的藝術珍品數不勝數,最著名的有米開朗基落25歲時的傳世雕塑“哀悼基督”(在入口處的右手邊),和描寫單丁“神曲”的壁畫(教堂最裡端左邊的高台上)。聖彼得教堂也是羅馬全城登高的最佳去處(我每到一地至少要登高遠眺一次)。但電梯只載人到半腰,要到圓形拱頂的最高點要爬數百級台階。在圓頂上透過教堂正面頂部的聖徒雕像俯視聖彼得廣場乃至眺望整個羅馬全城,感覺不一般的爽。上教堂頂需要購票,進教堂則免費,但請注意門口有十來個五大三粗的風紀員,女士穿短裙,男女穿無袖衣服均不得入內。當晚在青年旅社遇到一位美國小伙子,當時他穿背心想進教堂,自然被轟了出來,他在附近小販處買了一件女式襯衫(小販就專做這個生意),又去一試,結果人家又說嬉皮士不得入內,把他氣得夠嗆。

教堂前是聖彼得廣場,據說每逢周日上午(有人說十點,有人說正午)教皇會在書房的窗口出現,向廣場內的信徒致意。廣場內通往凡帝崗不對游人開放的區域還有兩名身穿意大利傳統服裝的衛兵站崗。有不少游人假借問路,由同伴在後面偷拍合影,衛兵們雖不主動配合,但也神色和藹。另外這裡有四排呈同心圓排列的石柱值得一提。站在圓心的位置看去,四排石柱變成了一排。在廣場最東端才能回頭攝入教堂的全景,教堂之大由此也可見一斑。廣場外兩三個街口就是凡帝崗的國境線了。

羅馬每逢周日的跳蚤市場名聞遐邇,我的時間正好不巧。到了羅馬一般應再南下去那不勒斯,一路上可以看到維蘇威火山和龐貝古城。可我計劃的行程下一站是佛羅倫薩,就此告別了可愛的羅馬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