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之行

作者: wangpu

導讀15日傍晚我們從麗江返回大理時,已經是夕陽夕下了。天邊的彩雲如同被夕陽點燃一樣,紅彤彤的。路上的行人匆匆,車來車往,一幅現代都市的景像,怎麼也找不到心目中那個“文獻名邦”大理古國的影子。記得認識大理是在中學,我那時正看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對小說中所描述的大理王宮、天龍寺倍感神往,雖然知道這些是金庸大師虛構出來的,但是仍然夢想著有� ...

15日傍晚我們從麗江返回大理時,已經是夕陽夕下了。天邊的彩雲如同被夕陽點燃一樣,紅彤彤的。路上的行人匆匆,車來車往,一幅現代都市的景像,怎麼也找不到心目中那個“文獻名邦”大理古國的影子。記得認識大理是在中學,我那時正看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對小說中所描述的大理王宮、天龍寺倍感神往,雖然知道這些是金庸大師虛構出來的,但是仍然夢想著有一天親臨大理一睹其容顏。今日來到大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歷史的遺跡,哪怕在一幢幢高大現代建築中,找到一絲古代大理的昔日景像也好呀!不過事與願違,我什麼都沒有找到也沒有看到,開始有些失望。正當我頹廢的時候,阿鵬哥告訴我,明天我們去大理古城,哪裡也許有我要找的東西。很快我們來到上次用早餐的餐廳找到了導游,簡單的吃過晚飯。導游小姐帶我們去賓館下榻,在去的路上我們閑聊了起來。在她介紹下我對今天的大理多少有了些了解。大理曾經是雲南省的首府,後改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為州府。滇西的經濟、文化中心,白族占全州人口的60%以上,漢族也就和其它民族一樣成為這裡的少數民族之一了。大理的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來到賓館安頓好後,我看時間還早所以出去找了間網吧上了一會網。

洱海

注: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長42公裡,東西寬3-9公裡,湖岸線長117公裡,面積250多平方公裡;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面積與蓄水量均列雲南湖泊第二,在全國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洱海南有彌洱河等注入,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東彙波羅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唯一出海口,經漾濞江繞入瀾滄江,洱海屬構造湖,湖岸東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為沙洲。

16日,早晨我們一早便來到碼頭,在一排白族姑娘載歌載舞的歡迎下,登上了游輪“杜鵑號”。游輪很大上下共四層,約能容納四五百人,內部公共設施一應俱全。9:00整,隨著汽笛的幾聲長鳴,游輪起錨出航了。可能是第一次乘坐游船吧,心裡多少有些激動。游船平穩的行駛在水面上,或許湖泊不同於大海,沒有海上洶湧的風浪,所以感覺不到船體的起伏顛簸。導游說整個行程約四個小時,我聽了一吐舌頭,心想一個高原湖泊能有這麼大?不可能吧!可能是聽說是時長太長的原因,於是大家在三層包下一個KTV包間,來消磨時間。我覺得即然出來旅行,呆在房間裡簡值是在浪費這大好風光,所以便一個人跑到外面看風景。

登上四層的看台,這裡已經聚集了很多人,我來到船身前部,找了一個位子坐下,手扶欄杆,向遠眺望,萬頃洱海盡收眼底。

在浩渺的洱海上,天水一色,水天相連。平鏡的湖面上水霧繚繞,連綿的遠山在雲霧的籠罩下時隱時現,猶如一幅出自名家的水墨丹青。可能是沒看過大海的緣故,如此廣闊的水域,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這讓我不僅想起了大海。這就像人所說的那樣,視野寬闊的景像容易讓人釋懷。

看了許久,不知是不是這裡讓我渾然忘我,總之時間過得很快。我一看表,三道茶表演的時間到了。

三道茶

三道茶表演在二層的小禮堂,每場40分鐘,我們是第三場。

進了禮堂找到座位,演出馬了開始了。身穿白族傳統服裝的金花和阿鵬們徐徐登場,白族不愧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一組組白族歌舞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進行到白族的婚禮表演時,“掐新娘”這個獨特的風俗,把整個演出掀起到一個高潮,有些觀眾按耐不住,走上舞台參與演出。場面氣氛熱烈,觀眾的掌聲、笑聲不斷。

最後,美麗的金花,為觀眾們獻上了白族著名的“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頭道苦茶又稱“烤茶”或“百鬥茶”,先苦後甘,能提神補氣,使人神輕氣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辣等佐料,喝了能滿口清香,回味無窮。

演出結束了,下面的觀眾當然也包括我在內,和漂亮的金花合影留念。這就叫“愛美之心人間有之”嘛!

注:白族三道茶源遠流長,起源於唐初,之後不斷得到發展,到了唐南詔國中後期,佛教在大理興起,寺廟裡倡導坐禪飲茶,游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發展不小。經過宋、元時期到了明、清之際,白族家室多愛飲烤茶,招待客人飲甜茶,在婚事、節日期間專飲“三道茶”。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發展到極富內涵的茶文化的高度,形式上每道茶之間都伴有3—5個歌舞節目,使參飲者既能品茶,又能賞心悅目,含義上寓以人生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

小普陀

喝完三道茶,游船來到洱海上的一個著名的景點小普陀。與我們游船同時到達的還有另一艘游船,兩條船上的游客,一起下船,同時湧向座面積不過100平方米的小島。人挨人、人擠人,非是親眼所見,其壯觀的景像,是難以想向的。對這座美麗的小島來說是災難性的,讓人覺得實在是大煞風景。我沒有下船,趴船欄看著如此景像,心裡沉重了許多。

注:小普陀又名觀音閣,在洱海東部,屬洱海中的石灰岩小島,高出海面12米,小島行若一顆金印,浮於水面。傳說是當年觀音大士開辟大理時留下的鎮海之印,島行,樓閣又頗似我國神話傳說中的南海普陀山,故名。

小普陀始建於明代,現存觀音閣為清光緒年間所修,兩層,歇山式。第一層塑有如來,第二層塑有觀音。閣樓雖不宏大,但小巧玲瓏,神霧繚繞,仙風徐徐;島雖不高,然怪石林立,在石縫中長出一棵棵樹木,枝葉繁茂,樹樓相映,猶如天然盆景。登臨島上,蒼洱美景盡收眼底,在清風海浪之中,小島宛若漂浮在浩海之中的肄業扁舟,的確不同凡響。

此後,游船又來到南詔風情島稍作停留,這座島與小普陀不同的是,面積較大,有一些當代仿古建築,很濃的商業氣氛。我上了島拍了幾張照片,便回到了船上。

接近於中午,結束了近四個小時的航程,我們終於上了岸。找到已在這裡恭候許久的阿鵬哥,我們朝“蝴蝶泉”飛奔而去。大理古城

一天就在匆匆忙忙的參觀中過去了,傍晚我終於來到了大理古城,因為之前到過麗江的大研古城,所以自覺不自覺的要對照、比較一下。關於大理古城,我一直以為是古大理國的都城。後來才發現我錯了,不過是由於知識的匱乏而導致的錯誤。今天我們看到的大理古城,是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軍攻占大理後,當年修築的。據文獻記載,它“規模壯闊”,方圓12裡,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諜,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當然,這些建築今天多數已蕩然元存,有的還依稀可見,現在,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

和麗江大研古城不同的是大理古城有一座高大的城樓,穿過城樓走進城內,首先看到的是一條寬敞、整潔的街道,在街道兩側是白族氏的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一派古樸風貌。

走在街上來看到,來此觀光購物的游人依舊很多,我想這裡絕大多數的游人,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幕名而來。不知他們在此有何感想。

其實來到這裡後,我才發現這裡與我內心期望的大理古城,差距甚大,沒有金庸小說裡大理古國的清遠神秘,也沒有什麼大理皇宮、天龍寺。及便是有,在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也不復存在了。或許只有在我的心中才能找到這片神秘的土地。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