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聖殿

作者: jasonsong71

導讀潮汕人的聖殿 建築於實用之外,有審美的追求,有心理的要求,也是觀念的反映。潮汕傳統民居,同樣是潮汕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一代又一代潮汕人身心的棲居。歲歲年年,傳統的延伸,潮汕人的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了宅中。現在,越來越多的潮汕人走出了傳統民居,但民居,在他們的心中仍有著現代住宅所無法代表的意義。 沿著廣汕公路前行,路邊的村落一個接著一個� ...

潮汕人的聖殿

建築於實用之外,有審美的追求,有心理的要求,也是觀念的反映。潮汕傳統民居,同樣是潮汕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一代又一代潮汕人身心的棲居。歲歲年年,傳統的延伸,潮汕人的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了宅中。現在,越來越多的潮汕人走出了傳統民居,但民居,在他們的心中仍有著現代住宅所無法代表的意義。

沿著廣汕公路前行,路邊的村落一個接著一個。田野,在路邊似乎也越來越少。傳統潮汕居住方式,因為人口眾多和海盜、倭寇猖獗,大多是大規模聚居。現在,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發展,聚居已少有了宗族的因素,但現代潮汕人的宗族觀念卻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太多。宗族觀念與住宅關系非同尋常,大約應該算是潮汕民居最大的特色。

宗族觀念,歷來各地都有,但潮汕人相對更加重視。體現於住宅,聚居就是表現之一。潮汕的村莊,舊時皆稱為寨子。至今,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寨子在鄉村仍清晰可辨。這些寨子,多是一個宗族的聚居地。為了在激烈的土地爭奪和海盜的劫掠中求得生存空間,宗族的凝聚力日漸加強,寨子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十裡南洋成一縣。”昔日一個南洋寨,現在竟分為四個鎮。現在仍保存完好的澄海縣陳慈黌故居,同樣是規模宏大。

與山區客家人等不同,潮汕人的聚居,卻又絕不肯選擇封閉的地方,反而大多在交通線上。潮人保守之外的開拓精神,由此又可見一斑。

潮汕古寨基本是封閉的,門窗均向內開。一般,寨子通過兩三個寨門與外部聯系。如此即可防寇盜、又有利於防風、防水。潮汕近海,基本是平原地區,多風多水。寨子外牆厚實,可以很好的抗擊台風和暴雨的侵襲。將對外的兩三個寨門封住,水淹十天半月天都沒有太大問題。寨內有水井,通過頂樓的小門,又可以用船與外界保持聯系,因此生活於洪水中也無大礙。為了加強防守,寨子一般還設有了望台。近代陳慈黌故居的四角,就在第三層設有了望台。

村寨的中央,是宗族的祠堂。祠堂是村寨的中心,是處理各種重大事務的地方。祠堂,可謂宗族的精神支柱。即便是現在,許多人雖然搬出了老宅,但老宅的祠堂卻大多是要保留的。拜祭祖宗、子女升學的慶賀、海外潮人榮歸故裡等,都離不開祠堂。現在,已很少有人在老宅居住,例如永寧寨 ,原住600多人,現在僅剩下26個。寨中有個老人,應該是中國少有的住得最寬的人了。那麼多的房子,他想住哪間就住哪間。很多廢棄的老宅,雖然算不得文物,卻仍然頑強地在田野中占得一席之地。由此可見,老宅仍然是諸多潮人不肯割舍的根。

寨子中,某人在宗族中的地位與其住房的位置是嚴格對應的。在外面有了很好的政治或經濟地位,回到寨子,他的住房位置的對應的,仍然是他的家族地位。例如香港潮州會館的銀行家廖氏兄弟,為家鄉捐錢建了學校,回到潮陽,受到當地民眾和黨政領導的熱烈歡迎,但到村裡祭祖,排位卻自然在村裡長輩的後面。

潮汕建築重廳堂。廳堂是民居單元的中心。廳堂是敞開式的,不像北方密封的廳堂,潮汕人的廳堂是敞開式的,建有天井。天井的作用,既為了通風透光,而基面較低,在雨天可以納水,以防止廳房進水。民居單元的門窗也是向內的。打開大門對外,關起門來則是一家人。這樣的格局,則應該有氣候之外的原因。廳堂在潮汕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團聚、娛樂、婦女做手工活……都離不開廳堂。解放後建房城市中的蘇式建築,只能走廊,沒有廳,極不合潮汕人的生活習慣,很快便退出了潮汕人生活的舞台。潮汕工夫茶,就是廳堂文化的代表。直到如今,每天的功夫茶“必修課”仍然是一家人交流的重要場合。如今,除了每天的用餐,現代家庭一般靠電視交流。電視有代溝,而潮汕人的工夫茶卻沒有。在家庭觀念日漸淡溥的現代都市,工夫茶所代表的潮汕廳堂文化,是值得推崇的傳統文化精華。

民居單元中,同樣遵守嚴格的“家庭等級制度”,一家之主的大房子在廳的後面,左邊大兒子,右邊二兒子,亦即左青龍,右白虎,依次排下去。如百鳳朝陽,屋子的格局擴展到三進,大廳的實用功能被分解了,門廳用於接應尋常賓客,後廳則置龕供奉祖宗牌位,是祭祖的場所。中廳是家人聚會之處,婚、喪、壽誕之類家中大禮,都在這裡舉行。中廳兩側的大房,是家長居住的地方。前院的房間,或作為客房。內眷居住在後院。火巷的排屋則是族人、佣工的住所。後包比較幽靜,一般被主人用做書齋。可以說這種建築格局,完全把禮制的法則放在實用功能之上。反映一種嚴格區分尊卑上下、男女內外,又非常注重崇宗睦族的文化傳統。

民居建築單元一般采用合院式。這實際是遠古移民從中原帶過來的。大合院,小合院,基本上是四合院、三合院的加、減。

“一座花園四點金,夫妻相伴坐花蔭。”歌中所唱的“四點金”,就是潮汕傳統民居形式的一種。另外,“下山虎”、“百鳳朝陽”和“駟馬拖車”也是常見的民居形式。

四點金是由相向的兩個一廳二房構成,上廳上房的下廳下房中間隔著天井,天井左右兩側在廊屋與上下廳、房聯結,整體結構類似北方的四合院。而下山虎只有一廳二房,天井兩側有廂房與大房相接,近似三合院。百鳳朝陽是一種大型的民居宅院,其整體格局可視為兩座四點金的合並與擴充。宅院采用中軸線布局,主體建築共三進。主體建築左右兩側各有一列或兩列排屋,以巷隔開,稱“火巷”。主體建築後面又有一列排屋,聯接兩邊火巷,稱“後包”。這種宅院,與客家圍龍屋的平面結構相似。

駟馬拖車則是一種復合單元,其中軸是一座三進的大廳堂,即家廟。中廳和後廳都是三開間,沒有再隔出房間,宏敞光亮。家廟的兩邊各有兩座四點金,外側再建火巷排屋圍起,使之成為獨立的單元。廟、屋前面有大坦,其前面一般挖有池塘。更大型的駟馬拖車,家廟後邊還建有成片的下山虎或四點金,實際上已經是一個頗具規模的聚落了。

潮汕民居重視書齋庭園的建築。望族富人建宅,書齋庭園都是極為講究的。明清以來,潮汕多富人,深宅大院比比皆是,書齋庭園自然也成為其中特別關注的所在。位於澄海縣東裡鎮塘西村的西塘庭園現在仍保存完好,從中可以看出潮汕不下於蘇州的園林藝術。書齋並不僅僅是為了念書,也是會客,休閑的重要場所。家境稍好的人家,基本都有書齋。例如有個村子2900多人,就有書齋40多個。韓愈興學所帶來的重教之風,在潮汕民居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潮汕人重裝飾,這從現今一些潮汕人近乎誇張的首飾中可能得到最直觀的印像。體現在建築中,精致華麗的雕飾與彩飾在傳統民居隨處可見。其中,嵌磁、木雕、石雕、灰塑(用貝灰為材料的裝飾藝術)、彩畫金漆畫等都做得極為精致。

民居建築多采用三合土版築牆體。由貝殼灰、沙和黃泥攪拌而成三合土,然後放在夾板中夯實,一層一層地壘上去即成牆體。牆上的磚,則基本都是後來是貼上去的。這種堅因的灰沙土夯牆,就像曾昭璇教授的《客家“圍屋”屋式研究》所說,甚至可以預防子孫中有人使壞而致使家族中發生不幸:“為求避拆屋賣屋,則此牆最宜不過,因其堅固難拆卸,而牆質料又不值錢。”

潮汕民居,技術與工藝精良,造型與裝飾實用中透出華麗,而且很好地體現了潮汕人的傳統。無論在故土,還是在天涯海角,它都是潮汕人的根。

潮汕民居代表

許駙馬府:位於潮州市區中山路,相傳是許玨府第。始建於北宋英宗治平年間。整座建築面闊42米,進深47米,面積約18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式庭院。住宅正座三進,左右有火巷排屋,後包是樓房,稱“御書樓”。主體建築采用五柱穿鬥式梁架,夯土牆。

從熙公祠:位於潮安縣彩塘鎮金砂村斜角頭,為旅居馬來西亞的僑領陳旭年所建。興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竣工於光緒九年(1883),歷時十四年。該祠為四廳相向格局,有抱廈及後包。琳琅滿目的木雕裝飾,使整座建築顯得富麗堂皇。出神入化的石雕更令人嘆為觀止。有石雕“士農工商”圖 和 “花鳥蟲魚”圖等。

己略黃公祠: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是潮汕地區目前唯一被國家公布為全國近代優秀建築的文物保護單位。祠為二進建築,四廳相向格局,後廳為抱廈,以精美絕倫的潮州木雕裝飾著稱,被譽為“潮州一絕”。主座屋架的木雕裝飾金碧輝煌,抱廈屋架的木雕裝飾剔透玲瓏。

纘美樓:位於鳳凰山上的鳳凰鎮。為典型的圓樓建築,外牆高而窗小,為防備外界入侵時守衛之用。對內聚族而居,有水井、糧食倉庫等保障設施,一旦被圍困也可堅守很長時間,適應於傳統的自給自足經濟生活,體現了中國人獨立自衛的精神。

道韻樓:位於饒平縣三饒鎮南聯主村,始建於明萬歷十五年(1587),外觀呈八角型,全寨有72套三進堂屋,規模宏大,占地約10余畝。

西塘庭園園林勝景:位於澄海縣的東裡鎮塘西村。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原僅有涼亭、書屋。光緒年間為樟林南社洪家購得,按蘇州園森式樣擴建。地雖只有1畝余,但亭榭樓閣、假山蓮池、客廳書房和園林花木俱備。庭內小路用紅黑小石鋪成雙鳳朝牡丹的地氈式地面,一彎水渠,雕欄圍繞。假山北面,有樓閣緊臨蓮池。水閣西南是廳堂。前曾掛名士書畫,有唐寅、何紹基等人手跡。並珍藏古本《二十四史》1部。廳堂對面,圍牆綠瓷窗下,有兩根木化石,庭內各處花卉飄香,樹木成蔭。

陳慈黌故居:位於澄海隆都鎮前美村。陳家早年經營海外運輸,後在泰國辦實業,富甲一方,熱心於公益事業,辦學校、修道路,聞名國內外。其家族自1910年起,陸續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本鄉建築了郎中第、善居室、壽康裡和三廬等四大宅第,共有廳堂506間,占地面積2.54萬平方米,規模宏大。建築形式具有民族風格和潮汕農村住宅的特色,又融和了西方建築特點,古樸幽雅,是中國早期典型的中西合壁建築。

方耀故居:即德安裡,在普寧市洪陽鎮區東南,為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府第。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陸續用二十年時間建成,包括老寨、中寨和新德安裡,及紹園。老寨建築格局為“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德安裡為“四馬拖車”,三寨相連,房屋773間,外置護寨河,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是廣東省內罕見的大型府第式建築組群。


精選遊記: 汕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