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山邛海陽光城

作者: 那羅延天

導讀2006年12月8號晚上的火車去西昌。這一趟火車很好,21:55開車,第二天早上8點一刻到西昌,真是啥都不耽誤。喜歡一覺醒來就是陌生地方的感覺。所以在9號早晨7點半爬下我的上鋪,看到列車行進在將明未明的山谷裡,黛色的山脊上是一片一片青灰色的雲影,在等待著陽光的洗禮,真的是很開心。5611是空調普快,衛生一般,還不如2119,成都-西昌票價114(上鋪),行車10個半� ...

2006年12月8號晚上的火車去西昌。這一趟火車很好,21:55開車,第二天早上8點一刻到西昌,真是啥都不耽誤。喜歡一覺醒來就是陌生地方的感覺。所以在9號早晨7點半爬下我的上鋪,看到列車行進在將明未明的山谷裡,黛色的山脊上是一片一片青灰色的雲影,在等待著陽光的洗禮,真的是很開心。5611是空調普快,衛生一般,還不如2119,成都-西昌票價114(上鋪),行車10個半小時,價錢還算公道。西昌火車站看起來很新,大約也是因為下周要開冬旅會的緣故修整過的,外飾上有一些彝族的民族風情。早晨晴冷的陽光裡有很新鮮的空氣的味道。坐6路車進入市中心,路上看到攜程和e龍網推薦的順華大酒店,果然離火車站很近,但是周邊是冷清了些。在名店街(哪個地方都少不了名店街這樣的名稱啊)下車,碰到酒店就進去詢詢價,反正我一個背包也沒什麼東西,不著急卸載的。最後還是在勝利路口的月都假日酒店住下。標間158元,含雙早,可免費打50分鐘的國內長途。西昌酒店也好玩,都會有免費長途打。西昌沒有錦江之星這樣物美價廉的經濟型酒店,好在我只住一晚,也還罷了。痛痛快快洗了個熱水澡,便精神抖擻地出門去。在一個陌生城市拿著一張地圖閑逛,素來是我的最愛。看看時間怕去邛海瀘山有點緊張,便先掃一掃西昌城。西昌作為一個古城,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邛都國”,自秦漢始,歷代政權均在此建立過郡、州、司府。西漢元鼎6年(公元111年),漢武帝遣司馬相如為使,建邛都(今西昌),設越西郡,轄15縣,屬益州。從地圖上看,老城在北面,尚有幾個城門和斷斷續續的城牆。要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永遠是徒步。本想先去汽車客運總站去看看的,卻因為剛剛搬了新址一時還沒找到。於是沿著雕塑(劉伯承與小葉丹彝海結盟)過了橋,走到三岔口,看到了州委,一片新區整潔的模樣,在一家老店吃了著名的西昌米粉,原來就是細細的米線,味道不錯,尤其是佐料盆盆,擺滿了小餐桌由食客自選,真個巴適。之後沿著上下魚市街行至勝利大橋,過橋穿過熙熙攘攘的集市人群,一轉彎便是大通門和大通樓。這是老城的南門。大通門是明代的城牆,牆縫裡長著幾棵樹,很遒勁的枝干。據稱是黃葛樹。大通樓是舊址新修的,門票1元。甕城牆頭上耀眼的陽光裡有幾張茶座,自然有人在悠閑地喝茶打牌。老城四圍過去有著一氣呵成的完整城牆,據說是元朝的舊物,也有九街十八巷之說,老街老巷都有著風韻十足的舊名,如老統部巷啊倉街啊之類,老城從南向北走是上坡,房子和路都是老鎮的樣子,舊的石頭路瓦片房雜貨店以及行走的老年人,出了北門居然就是郊外,有一些彝人和驢馬聚集著。西昌城裡公交車很方便,基本都是無人售票車。終於找到了旅游客運中心,已經是下午3點半了,西昌附近可以半日游的地方據介紹是34公裡以外黃聯關鎮的土林,問了一下車,差不多幾分鐘一班。縣際中巴搖搖晃晃不斷地上人下人,任何地方都差不多。到鎮上再步行1公裡半,看到了土林的大門,已經是4點半了。售票的阿姨看見我一個人這個時候來頗為驚奇,其實黃昏的光線對於觀賞喀斯特地貌是再好也沒有的了(我自說自話就把土林歸到喀斯特地形了)。事實上,黃聯土林是在約一億年前的冰河時期,經冰水沉積流動和受新地殼運動影響,龜裂的沙粒礫層被地表水長年累月的滲透、衝刷、加深、擴大、立柱而形成的“自然雕塑博物館”。土林狀如雲南石林(我覺得造型上不若路南石林那樣凌厲),質地卻是黃色砂礫岩土,大多頂部已膠質鈣結,不易被風化衝刷,故能長久挺立不垮塌。為了節約時間,我從土林湖一側進入,風很大呼呼地在耳邊呼嘯而過(那時我甚至以為土林和海邊的風蝕蘑菇一樣,是風的創造呢),景區裡人影稀少,基本上除了土林的造型就是我的身影啦!哈,我看江山如此多嬌,江山看我也如是?和我寂寞相對的,天是一碧到底的藍,土林是金色的黃,對面山上是一色的綠,綠叢中有一抹紅色廟宇的頂。土林造型們都被起了好聽的名字,什麼衝刺蒼穹、擎天玉柱、千年一吻什麼的,任人遐想,反正一般的喀斯特地形都有叫什麼羅漢修女,基本上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本想轉一個大圈回到門口的,結果迷了路,又沒有指示牌,又沒人可問,只好匆匆原路返回。售票阿姨看見我,高興地叫著,回來了回來了!估計是等我最後一個走好下班呢。還有一個保安也衝了出來,聽我訴苦之後,他們卻又極力推薦我從大路再去避暑山莊,說不要很久,晚上7點多鎮上還有車回西昌。我一看時間還不到6點,有點心不甘便又轉回去,這一路卻是風景差遠了,只是山坡大路和石榴園。走到避暑山莊,看到一個小的觀音廟和廟門口種的新鮮蔬菜。再往下一望,那個廊橋和江山多嬌的群像,不是偶看過的嘛?!哎呀,真是純徒步了!回到門口,快樂的保安說,就等你了,我和你一道回鎮上,於是帶著我穿小路過鐵道很快到了鎮上路口。這保安原來是鎮上派出所的小警察,土林是私人承包開發的景點,請他們過來兼做保安。難怪景區內旅游標識基本沒有讓我都能迷路呢。小警察還說,很多游客不喜歡彝族人,這就讓我有點奇怪了。我一向以為旅游者都是最喜歡少數民族人的,因為一種好奇心理。回到市區,晚上7點多了,又累又餓,所以堅決放棄非特色不吃的原則,就在酒店附近找了個地方將自己匆匆喂飽。本來說到西昌看月的,古人雲:“清風雅雨建昌月”。雅安雨多,建昌月明。建昌就是指西昌,西昌也因此而稱月城。但是漆黑的夜幕上哪有月亮的影子啊?再一計算正是農歷的下半月,要看月亮非得下半夜,餓的神啊,這我可等不到了。還是回去補覺要緊。9號早上本來給自己定的鬧鐘是7點一刻,一般出門我是不睡懶覺的,結果還是賴床到八點才起來。早餐讓我大失所望,我以為是很豐盛的中西式早點都有的,本想在早餐上大試一番身手(偶可是著名的飯鼠啊),結果只是喝了4碗稀飯。走的時候裝了一個白煮蛋在口袋裡聊慰郁悶之情(事實證明,這一余興舉措簡直太英明了)。9點收拾停當,出門結帳,在對面坐上14路公交車,於燦爛陽光中向邛海公園出發。邛海就在西昌市郊5公裡處,水域面積31平方公裡,是四川省第一高山湖泊(有說是第二湖,第一湖為瀘沽湖,不過瀘沽湖位於西川和雲南交界處,屬於四川省的水域面積為27平方公裡),真是一不小心就讓我遭遇了蜀中第一湖哦,於是坐在公交車在湖光山色的海濱中路穿行時滿心歡喜。因為是周日,西昌的市民去瀘山登山游玩的也不少,大多帶著小孩子,生活在西昌真是幸福啊,可以在這樣的山水熏陶下長大。我的計劃是先看海再爬山,在邛海公園那一站下了車,卻發現公園不開門,為了下周開的冬旅會在趕著施工。真真中國特色啊。有點惱火,我就不信偌大的邛海都圍著欄杆!於是沿著公路往回走,尋找突圍的機會,好在這條海濱路(四川人喜歡把湖泊叫做海子)清清爽爽,樹影扶疏的,在清早透徹的空氣中走一走也蠻舒服,那波光瀲灩的邛海雖然走不到跟前,在兩山的包圍中是那樣寧靜悠遠,湖上三兩小舟如芥,若有若無在水面上浮現,仔細看去竟都是劃槳的木舟。遠處還有帆船隊的彩色帆船在湖面上訓練,黃色紅色的風帆在晨光中煞是好看。走了兩站路,還是沒有走出包圍圈,但凡有入口的地方,都有保安守著“禁止入內”的牌子,唉,朗朗乾坤下也不適合做出什麼不雅的舉動,已經是走到了瀘山的入口牌坊處,那瀘山一片秋色,郁郁蔥蔥中黃色紅色的色彩斑斕很是誘人,沒想到從初冬的成都出來一頭撞上的是西昌的晚秋!管他,爬山先。瀘山因為其狀如蛙,在《水經注》上被稱為“蛙山”,而瀘山之名據說是因為鄰近瀘水(也就是金沙江)之故。瀘山上古樹參天,廟宇相連,而登臨高處又可見山下湖水湛藍,漁舟點點,自然是賞心悅目得很。古人曾用松、風、水、月四個字來贊美瀘山的風景,有一幅對聯這樣寫道:“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齊名;松濤聲,海濤聲,聲聲相應”。自古名山古剎不分家,當然少不了道觀寺廟。瀘山不若峨嵋皆佛,青城純道,而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中國人對待宗教一向是兼容並包的,有了好風景顯然也不能專美於誰,所以才和諧嘛:)上山步道修的不錯,石台階一級級的也不陡峭。先看到的是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據稱是世界上唯一的奴隸社會博物館哦!但是,可是,居然也不開門!說是要關起門來打掃衛生,真真氣煞我也!專門在冬旅會召開前一周去西昌,以為既能看到一個井然有序的城市,又免受人群擁擠之苦,沒想到如意算盤落了空,偶雜就忘了中國速度和習慣一向是在活動前一天甚至領導蒞臨的前一刻才能准備就緒的,一切只為了領導看到的光鮮而根本不管旅行者的利益和感受的。再往上,就是光福寺,這在瀘山寺廟和道觀中規模最大的,始建於唐朝,原名飛梁寺、大福寺,明改為光福寺。寺內保存有植於漢、唐時期的柏樹數株。還是我佛慈悲啊,廟門洞開讓我頓感快慰,簡直是急吼吼地買了門票(生怕不讓我買一樣!都是叫前面兩個地方刺激的),才3個大洋啊,而且是整個瀘山風景區的門票,在光福寺的感受如同秋天在北京的潭柘寺,林木深深光線透徹,不多的香客游人,自在的佛像僧人。那一棵九龍漢柏真是太漂亮了,在層層推進的大殿一側,從台階上猛一抬頭看見那棵樹,遒勁的枝干和欲翔的姿態是那樣讓人折服,樹背後是滿山郁郁的綠色做底,不用說,一定就是那棵漢柏了,我在心裡嘆道。走到跟前看牌子,果然是。漢柏之後是著名的地震碑林,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去看了看,基本是清代的石碑,據說都是記載本地地震災情的。原來西昌還是地震活動頻繁區域啊。接下來三教庵、觀音閣、文昌宮、青羊宮、玉皇宮等等廟觀次第依山而建,基本上是走到十幾分鐘便是一個,這些廟觀規模都不大,多是人家四合院一樣的一個院子,正殿直對著門,高高陡陡的一段台階上去,木地板的回廊走到對面二樓便是另一個殿,再放一個塑像幾個蒲團,小窗開著望出去往往就看到邛海了。這麼有煙火氣的小院子,樓下便是食堂,小院子裡也有水池也有花的,食堂自己吃也外賣的,如果去了那些塑像,可不是一個人家嘛!像三教庵門口還熱鬧得很,小孩子的游戲,賣甘蔗汁的攤攤,如個小廟會一樣。而玉皇宮的山門前則看到了一棵真正秋天的樹,那樣透明的黃色襯映著藍天陽光和滿山的翠綠,讓我嘆為觀止,久久舍不得離開呢。因一路都看到廟觀裡都有賣豆花飯的,所以以為在這個山上吃飯根本不是問題,所以也不著急吃午飯,誰知道過了五祖庵居然就沒有吃飯的地兒了。聽說還有一個小時就可以登頂,便起了逞強的心,一路沒怎麼歇氣就過了干海子,到了兩峰之間的平地看到了一片松林。好漂亮的松林啊,半是綠色半是黃色的松針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有人在松林前光著脊背在曬太陽,有小朋友將厚厚的松針壘起做了墊子美滋滋地坐在上面。再也見不到賣豆花飯的,我又不想吃涼粉和涼面。於是在寂寂的山路上吃了那白煮蛋,很管用呢,一氣就爬上了望台。然而了望台上卻了望不到什麼好風景,海拔2317米的了望台是瀘山的頂峰,按照山下的圖示我已經走了8公裡的登山路。不過這次爬山卻是很舒服的,偶的心髒反應非常平和,莫非是良好的植被提供了充足的氧氣?誰知道。下山走了另外一條小路,倒是有一些探險的味道。因為喜歡那一片松林,就從松林中往山下走了,沒想到這一條下山路竟然基本上是一直走在松林中。旅游鞋踩在松針上雖然有點滑卻很有松軟的感覺。麗日松間照和明月松間照當然是兩種感覺,松下卻沒有童子可問,沿著這條土路一直走到山下,也只有我一個下山者,上山的倒是碰到了幾個。無風無息的如果沒有陽光的話可還真有點恐怖。一樣的午後,黃聯土林簡直是風蕭蕭也,而這裡寂靜得能聽見松針落地的聲音。一路小心翼翼的回到瀘山牌坊也三點鐘,為了找吃午餐的地方可是費勁了周折,據說是為了迎接冬旅會以前的飯鋪都拆遷了――真是萬惡的冬旅會啊!這麼早回市區無論如何不甘心,於是在西昌學院站(在這裡念書的學生們可是有福了,靠著瀘山對著邛海,天天有這樣養眼的風景看)下了車,走到村子裡去找吃的,沒想到這村子裡除了小吃攤子就是網吧了,只好隨便買了個餡餅先充飢了。穿過村子就是觀海路,肯定也是新修的那麼光鮮,如果騎單車沿著這樣的路環湖游真是享受啊。於是就走到了邛海的湖邊。原生態的。岸邊有樹,樹邊有漁船,漁船上賣烤魚烤蝦烤貝殼肉,也可以乘著小漁船去水上泛舟。邛海的魚蝦好像是特色,便問小漁女要了烤蝦吃。味道真是不錯呢,一串才3角大洋。小漁女是湖對面小漁村的,村子的土地都被征用了村民們都沒事做,她每天劃船到這裡來做點小生意。就在湖邊坐著,看夕光看遠帆到底也不錯,陽光照在背上暖洋洋的。說來好笑,到西昌帶了雨傘居然用來遮太陽了,雖然只有1500米的海拔紫外線也不可小視呢。在西昌打遮陽傘的可不止我一個哦。回城路上又去看了看火把廣場,場面是浩大的,還有大劇院呢!就是都未完工。有機會的話明年火把節可以再來西昌看看。回到市中心的月城廣場附近,本想好好吃頓晚飯的結果很失敗,那家館子做的菜真是差啊。還是怪我准備工作做的不細啊沒在網上把西昌的名吃店搜出來。去新華書店找書也沒什麼好書,只買了本薄薄的彝族的倫理道德書(類似咱們的論語),中彝文對照的,還有點意思。兩天來想買涼山的風景明信片寄給朋友也左右都買不到,那些郵局都是擺設嘛?只曉得搞郵政儲蓄!晚上19:55的5612回成都,沒買到臥鋪,只有硬座。一個人出門坐硬座首要任務自然是防盜,所以偶在車上這10個多小時整體保持了嚴防死守的警惕性,而硬座車廂居然人滿為患,一直到成都站都有站在過道的人。11日凌晨6點一刻回到成都,天空還是一片漆黑。漆黑一片的天空中居然掛著一彎明月,哈,這西昌看月不成,倒是成都看月了。


(黃聯土林)



(邛海晨波)



(瀘山光福寺九龍漢柏)


精選遊記: 涼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