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行走在浙東南

作者: 情迷深處

導讀節前,在博客上寫了去浙東南行走的計劃,本來是想一直的走到浙閩邊界,考慮了很久,在走之前才確定了最終的目的地:寧海、三門和臨海。臨走的前一天在攜程上登了帖子,雖然不願意組織團隊,但是還是期望在中途有結伴的驢友(人有些時候就是如此的矛盾)。20號(初二)早上出發,本已買好了去寧波的火車票,但是因為臨時有攜程的驢友的加入而不得不一起坐長途車 ...

節前,在博客上寫了去浙東南行走的計劃,本來是想一直的走到浙閩邊界,考慮了很久,在走之前才確定了最終的目的地:寧海、三門和臨海。臨走的前一天在攜程上登了帖子,雖然不願意組織團隊,但是還是期望在中途有結伴的驢友(人有些時候就是如此的矛盾)。20號(初二)早上出發,本已買好了去寧波的火車票,但是因為臨時有攜程的驢友的加入而不得不一起坐長途車前往,這趟車是發往寧海的,也是好不容易一直折騰到南站才買到的票子(注:上海發往浙江方向的長途班車建議在南站乘坐,班次多乘客也較長途總站要少許多。上海到寧海的票價126元)。5個小時到寧海,到了寧海已經是華燈初上了,發往前童古鎮最後的班車也早已開出了(注:末班車17:30,在寧海西站乘坐,去往寧海西站打的不過5元,公交車1元,公交車在客運總站外都有乘坐,很是方便)。在浙江我也住過幾年,時常也聽說浙東南地區民風淳樸,從西站之始,我對這淳樸開始了直觀之旅...。西站旁的水果攤老板娘聽我們說要雇兩人座的“突突”小車前往前童,忙不迭的勸阻我們,說現在已經是晚上了,路途上不安全,老板更是忙著幫我們攔出租車談價錢,原本我們到西站前談出租車是五、六十元,老板用地方話一說就變成了40元了,只比“突突”小車多了5元錢。謝過夫婦二人,我們往前童去了。寧海縣到前童20分鐘就到了,在古鎮口停的車(注:鎮口在當地人口中習慣稱為“大馬路”)。從早上的折騰買票到趕車,我其實已經是有些餓乏了,但是禁不住身邊的那個驢友(是個女生)的願望,我們還是先去到古村落裡走一走。(注:前童是個古鎮,而旅游景點從鎮口進去的左手邊的一個古村落(名為“前童古村”,也稱為“鹿山村”),而景點入口離開鎮口是200米左右的距離。重要點:從鎮口往景點入口這200米內,左手邊條條路都是進口,不用到景點入口進入,更不要傻到要去入口買門票,因為只有景點入口這一處是設點買票的)雖然此時只是華燈初上,但是村落裡已經都是昏暗無比了,有些宅子因為無人居住,所以更談不上點燈了,就是有人居住的宅子燈光也是有些暗暗的。夜晚的鹿山村你根本無法知曉這是在浙東南還是在西北的農村。村落是按照八卦來建造的,不要說夜晚,就是白天,或許你都會有些迷路,但是記住一點:村是圍水而建,水是繞村而行,只要沿著水溝,就能走到各個出口。晚上我們住宿在鎮政府對面的一家小旅館,很是干淨,我們住的那間房間衛生間基本都是連在一起的,有熱水洗澡,50元一晚(注:鎮上的住宿不算少,前童酒家、古鎮客棧等等,價錢也都差不多)。晚飯吃的是紅燒香干、芋頭花生、鹹菜炒魷魚,香干是古鎮三寶之一,口味還是不錯的。這家飯店是在前童酒家隔壁,有間房子擋著,並不太被注意,不過店面還算是不小,老板娘很是熱情,寧海縣城人,很是健談,還告訴我們如何進景點而不用買票,雖然我們是已然知曉了,但還是很謝謝她的好心。第二天我們睡到自然醒,快九點出門去往古村,小女生的玩性總是很足的,竟然不想吃早飯了,我是不行,肚子餓了就不動了,在鎮上看到有一賣餅的攤位,本以為是可以加雞蛋然後夾油條的那種油餅,但不是,它就是一張簡簡單單的餅。咬上幾口突覺有一股蝦味,再仔細一看竟然還有蝦米,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麥蝦餅”(攜程上有文章稱之)?小女生嘗後也覺得好吃,就又去買了一張(其實我到現在還是挺後悔少買了,蠻好多買幾張帶著上路的)。早上的古村與鎮上相比多了許多的寧靜和安逸,有人在門口吃著早飯、有人在雜貨鋪買賣著油鹽醬醋、有人在水溝旁洗著菜和衣服、還有哥哥騎著車帶著妹妹...,但都是輕輕的,讓人感覺不到任何的嘈雜,一切都是那樣的隨意!雖然我沒有去過麗江(古村被譽為浙江的“麗江”),但我去過很多的小村落,如此的安逸景像也是很少的。古村從宋末始建,盛於明清,村內保留有眾多明清時期的民居,據資料說足有1300多間這樣的古居,影片“理發師”也是在這裡的一座宰相及第中拍攝的。官方指導游覽的景點可能有5處,基本好似都是前朝大員的住宅(其中還有民俗博物館),但是如果你細細的把村子都走一遍的話,你或許會發現那一切的美原來都藏於最普通的民宅之中,更尤其是那些已無人居住或者是只有幾個老人居住的宅子,它們沒有任何現代人工的痕跡,無論是外觀還是廳堂,尤甚者我都懷疑是否上百年都未有一點點的修繕過。我流連在其中不停的“謀殺”著菲林,想把這一切都拍盡。村外對面有一個小山包包,聽說名為“鹿山”,我不知其詳。我們爬上小山,俯瞰這小村落,青磚黛瓦、清溪繞行、狗吠雞鳴、綠菜糧田,好一派浙東農村的詩情畫意!中午時分,我們離開了前童古鎮。徒步往34省道,搭車前往三門(注:前往三門,可以返回寧海乘坐班車,也可以在前童鎮或者岔路鎮的省道旁等候。如果不乘坐直接從寧海或者寧波發往三門的班車的話,那只有乘坐寧海發往桑洲鎮的班車,在快到桑洲的一個三叉路口下車換乘到三門沙柳鎮的班車,然後再從沙柳鎮到三門。鎮與鎮之間的班車費都是1.5元-4元不等)。到三門客運總站已是下午一時多了(三門的公交車多是1元的,無人售票,打的也不過5元。三門縣離海10多公裡,以至於我在三門總是好似聞到鹹鹹的海水味,呵呵!),發往高枧鄉的車子是在客運站的左邊大門處,上車買票,記得好像是4元車票,10多公裡的路。我們此行是前往三門高枧鄉的“多寶講寺”(多寶講寺是江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的),它位於高枧鄉高枧村,離開34省道150米左右。我們到的時候,見廟宇在擴建之中,進寺並不需要門票,香爐之處都有香隨手可取,香資隨意。寺廟內有眾多的引導者,為進香的人講解引導,看上去應該都是義工,最少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女孩。大殿之中眾信徒盤膝在聆聽錄像中的傳法,任何人都可以進入聆聽,並不需要付任何的資費。進寺右手的土坡之上是清定上師的舍利塔,我們也去拜了一下。走在寺廟中,見這種種的景像,我就在想,我也走過不少的寺廟,很多的寺廟也在修繕和擴建,但都不似此處全部無需信眾的資費,想必是有一些有力之居士們全額出資擴建的,此地之富庶可見一斑。多寶講寺是我們的分手之地,原本她也就是跟著我一段路的,一切都是隨緣的,能遇見已是緣分了。我向南往臨海,她向東去像山。我在道旁等候去臨海的班車(重要點:浙東南地區的人對“寧海”和“臨海”的普通話發音是不太能辨別的,所以問路的話,最好告訴對方“寧是寧靜的寧”“臨是光臨的臨”,否則有可能要出洋相)。從高枧鄉去臨海的車子途徑的不多,等了很久還是沒有車子,看看標示牌,到臨海是30公裡,一咬牙一跺腳,我想30公裡就走過去算了,原本我也是想一個人行走寧海到臨海這70公裡路的。就在這個時候,一輛臨海市牌照的出租車停在我的面前,問我去臨海嗎,車上還有一對夫婦也是到臨海地區的,車費15元,送到臨海客運總站。這機會還等什麼,我二話不說就上了車。車子開的很快,半個小時不到就到了臨海界了,向司機打聽去紫陽古街,好心的司機把我放在去古街最為捷便的一條大路上,並囑咐我坐公交車當心,小偷比較多,真是很謝謝他。如同任何一個我行走過的地方一樣,我是不會隨意放棄行走這座古城的機會,因為也許等我走完中國再回到臨海,又不知道要多少年之後了。一路的走,一路的問路,每一個被我問的人好似都很驚訝我要走到紫陽古街,很異樣的眼光,或許這段路對於他們來說是太遠了吧?直到走到崇和門之前,臨海給我的感覺還都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有著漂亮的廣場(崇和門廣場倒是建議大家去看看,一個體育館似的又糅合了一些古樸的理念的建築,尤其是晚上,更讓人喜歡),有著漂亮的高樓,還有著美麗的東湖,和諧的現代美。走過崇和門後,顯在我面前的才是臨海真正的古城之所在,八、九十年代之前的建築、紫陽老街似的古建築、古城牆(即江南長城)...住宿是在古街上的一個巷子裡,去到任何一個的小城,我總是選擇住在老城區的小旅館,近距離的接觸這座城市,在這裡也是不例外。很干淨很安靜的一個小旅館,25元一晚。門外就是老街,掛滿了燈籠,夜晚的老街,在這滿是燈籠當中又“謀殺”了我許多菲林。在回浦路和老街的街口有一家“白塔橋飯店”,很是古香古色,晚上吃飯的人很多,好似都是當地人,裡面還兼賣當地的一種“火燒”,因為我是一個人,所以沒有我地方坐,只能遺憾的去往別處吃飯。晚上回到旅館,店主人進房來登記的時候,我打聽了一下去長城怎麼走,他指著我的地圖給我詳細的說解,並且讓我在早上6:30以前進入景區內,因為6:30以前都是晨練的人,不收門票的,而在7點之後就要開始收門票了。第二天早上,我六點不到就起床了,簡單梳洗之後,就沿著小巷去往景區,在三叉路口卻不知走向,清晨也沒有什麼人可以打聽,誤打誤撞之間我進到了“梅園”入口,不想這誤打誤撞卻是正確之至,讓我最全程的領略了這最委延曲折、峻險凌厲的長城段(在當地人看來,看長城是應該從北固門(即城隍廟入口)開始游覽,從攬勝門下,這段長城才是最雄偉和險峻的,而北固門以南的長城只是為了防江之用的,城牆太矮而且太平,沒什麼多大游覽的意思。但是我個人覺得“梅園”恰恰是防江長城和北長城的承上啟下之地,兩者景像皆可觀之)。進入梅園的時候,門口已經是有看門人在了,我是也沒有看他們,大搖大擺的走了進去,如同一個很熟門熟路的當地晨練人一樣。中國長城學會會長羅哲文曾經說過:臨海長城是中國北長城的模範和藍本。這是對臨海長城的很高的評價。不過這也是和抗倭將領戚繼光等在固守北方戰線時結合南長城的建造模式來修繕和修建那些北方城牆有關吧。梅園往上向北,長城幾乎都是往上走的,並時而逶延、時而聳立,時高時陡...,北固門處有一廣文祠(元末起義軍祭天之用),再往上走,有一火炮台,上有一門火炮(估計是仿制品),旁邊上有一橫牌(雍正書“至真妙道”之所在,此處應是一處極其蔭蔽所在或者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但這一切在今日已是無法再現了)。臨海長城最陡最高最險要之處估計是在“白雲樓”了,從此處往下一直走到攬勝門景區下,除了樓台之處,台階幾乎都是筆直上下的,我算是膽大,但走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攬勝門是長城的最後一處了,走到門牌下,回頭往上看,門牌之上上書四個大字“雄鎮東南”。早飯是在老街上吃的,就在旅館旁邊,一家小面館,吃的是當地特色“麥蝦”,何謂麥蝦呢?且聽我道來:先把白蘿蔔絲、肉絲、金針菇、青菜等下鍋煸炒一下,然後往鍋裡加水煮開,然後再把一盆似水稀一般的和好的面粉往下倒,一邊倒一邊用刀劃拉,下去的就像似一條條的蝦,這就是所謂的“麥蝦”。不是我說什麼,這真是好吃,我現在一邊寫一邊還流著口水,我呼啦啦一大碗全下去了,真是過癮。價錢也不貴,5元而已。 十點多離開了臨海市區,往此行的最後一個景區“桃渚古城”而去。桃渚古城是浙東南抗倭的一個重要的主戰場,明中葉的“桃渚戰役”就是在此。它離臨海市區40多公裡,近海邊。在臨海的客運總站有發往四岔的班車,途徑桃渚(切不可到桃渚鎮下,應在桃渚古城下),票價14元,一個多小時可到。古城其實主要的就是一條“桃渚街”以及圍繞著古城的城牆組成(門票10元,在入口處收,但是我看了一下,如果不是從正街的入口進入的話,沿著公路的每一處小巷都可以進入,根本是不需要買門票的)。老街上的民居還是依舊保留著明清遺風,很多宅子都是沒有一點點現今的痕跡。古城牆是保存的比較完好的,雖然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景像。城牆基本上都是用石塊壘起來的,都是不規則的石塊,上面都已長滿了蘚苔和荊棘以及雜草。小道上有些是沒有台階的,都是泥土地。我懷疑,原先是否就是沒有台階的,台階是後來修繕的時候加的?城牆不長,應該也就是一裡多路而已,每一處主要路段都高高的插了“戚”字大旗,迎風飄揚。我在古城逗留的時間不長,我去古城也是只是為了看看當年抗倭的戰場,回憶一下歷史。聽人說已經沒有直接回寧波的車子了,於是就在路旁等去臨海的車子,再轉車寧波或者直接回上海。等了好久,沒想到卻等到一輛從上盤鎮發往寧波的長途車,看來是今天最後的一班了,真是心中暗呼阿彌陀佛。60元的車資雖然不便宜,但是能讓我直接到寧波,我是很高興的。2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寧波,寧波已經沒有開往上海的車子了,無論鐵路還是公路。我只能先火車往杭州,想杭州往上海的車子應該總是多的。但到了杭州,票子也已經是沒有了,鐵路票子一直到第二天的晚上九點,而且都只有站票。原本以為初六才是返程高峰,初四卻已經是人滿為患了。總算是在車站廣場上購得了一張回上海的汽車票,謝天謝地了。22:30到家,在極度疲憊下進入夢鄉,浙東南之旅也在夢鄉中結束了。


精選遊記: 臨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