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城小事

作者: 阿巍正傳

導讀喜歡一個人的自助旅行。因為自由,沒有束縛,就像高空的鷹,到處都是方向,到處都是天空。每次當我把地圖展開,勾畫著出行路線的時候,就已經一發不可收拾。自助旅行的靈魂是自由,無拘無束。時間、路線、行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事都有第一次,都有個開始,我的自由行就是開始於上海。第一次往往是最難忘的,現在每當想起上海那幾日生活,我都會重新� ...

喜歡一個人的自助旅行。因為自由,沒有束縛,就像高空的鷹,到處都是方向,到處都是天空。每次當我把地圖展開,勾畫著出行路線的時候,就已經一發不可收拾。自助旅行的靈魂是自由,無拘無束。時間、路線、行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事都有第一次,都有個開始,我的自由行就是開始於上海。第一次往往是最難忘的,現在每當想起上海那幾日生活,我都會重新看一遍《大城小事》,熟悉的弄堂,熟悉的小吃,熟悉的外灘,伴隨著片中恰到好處的音樂。。。

也許我應該再回一次上海,夕陽西下時,沿著北京路向外灘走去;上午從熱鬧的徐家彙開始,沿著衡山路的清雅小路回到百代唱片公司原址改建的西餐廳,還是2樓靠窗戶的那個座位,吃頓午飯,之後散步到淮海路,可能還會下陣小雨,雨水打在道路兩旁的法國泡桐葉上,逛街在此時並不累人,潔淨的道路,漂亮的洋房,哥特式,巴洛克式,西班牙式,綜合在一起,並不雜亂,透著上海風情;晚飯還是要到上海動物園對面的“阿山飯館”去吃最地道的上海本幫菜,沒有裝潢,只是最普通的桌椅,沒有年輕的服務小姐,送菜的是位老人家,不是饕客,外地人是很難知道這個並不顯眼的飯館,聽著滿屋子的上海話,吃著草頭圈子,醬豬手,蔥油草雞,清炒鱔絲。。。

小吃去城隍廟,大吃來阿山。

外灘還是要去,清晨的日出,當太陽從金茂大廈後邊升起後,上海就開始了充滿活力的一天,午後,陽光暖暖的裹著身子,靠在黃浦江畔的欄杆上,從左到右,端詳著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群,還要時不時地給游人讓出照相的位置,入夜,兩岸的建築燈火通明,可以坐船夜游黃浦江,當船開始緩緩地在黃浦江,情緒就開始不受控制,太激動了,那是05年10月3號夜晚20點,我做了一件之後很多人都說時機不對,不該那時做的事--向一位女生表白,雖然是用短信,但是因為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表白,心髒還是狂跳不止,也只有在夜晚的黃浦江上,在兩岸建築的燈火中,我才有勇氣發出那樣的短信,有生以來第一次說出:“我喜歡你”這句話。。。發出去後心裡很亂,既興奮又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下船後,趴在外灘的欄杆上,情緒久久不能平復,完全聽不到周圍熙熙攘攘的聲音。。就像一場夢,的確是在外灘,對面的東方明珠塔閃爍著光芒,不是夢。。。

我真的發出這樣的短信了嗎?直到收到她的回信,說正在逛西單,需要考慮考慮,我才相信剛才的一切是真的。吹了一會兒江風,漸漸冷靜下來,幾乎可以清楚地知道被考慮後的答案:我會被拒絕的。。。這是“成長的煩惱”,只不過MIKE,CAROL,BEN成長時遇到的問題,我現在也遇到了。。。

再去上海,不會再拿著旅游手冊,尋找張愛玲故居,周旋故居,丁香別墅什麼的了,在上海,不做一名背包客,希望能像“大城小事”裡一樣,真正的過過上海人的生活,只要平常的弄堂,平常的石庫門,只不過要多幾分虛幻,在現實的“大城小事”與“花樣年華”之間游走,細細的體味上海的那種從容和細膩。也許王家衛的電影表現手法(前景人物處於正常的行動節奏,而後景則是以抽格的方式讓背景產生瞬息萬變的游離和流動。看他的影片,總是讓人置身於旁觀現實的非真實空間和一種片斷性的時間狀態中。對流逝的時間的挽留,專注自我存在的每一時刻,感受這每分鐘的自我,或許就意味著商業社會裡人們生活的意義。“在1960年4月16日下午3點前的一分鐘,我們曾經在一起,我會記得這一分鐘,我們就是這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你無法否認的事實,因為已經過去了,過去的事你是無法否認的。”)很適合游走於都市間的時常會迷失自我的人們。

也不會再去登東方明珠塔俯看夜景了,在封閉塔內,感覺不到什麼。。。

那是05年10月6日夜晚21點40,我收到了早就預料到的回信答復,雖然早有心理准備,但還是。。。那晚跟同學聊了很多,聊到很晚。。。上海的半是風情半是愁,在那時感受到了。。。

石庫門、百樂門、旗袍,精致、品位、情調,這些美麗的碎片貼出了上海,香港雖然更加摩登繁華,卻無法復制上海那種從容與細膩。我想我還會回到上海的,繼續我的大城小事。

---------------------

更多游記,照片見:http://***/wangwei1982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