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淨居寺掌故

作者: GLANSE

導讀佛教自南朝蕭梁時代傳入義烏,歷唐至宋,寺庵林立,僧尼眾多。 據《嘉慶》義烏縣志·寺觀》中記載,當時有寶林禪寺、聖壽禪寺、仙山教寺、雲黃庵等寺庵113處,其中已廢24處。據1952年7月調查,尚存寺13處,庵4處。有僧35名,尼5名。其後“文革”毀壞部分,故完整寺庵幾已無存。近年少數廢圮寺庵修復,廟會時有信眾聚拜。1985年底清理時,縣府決定保留宗教範疇和游覽點 ...

佛教自南朝蕭梁時代傳入義烏,歷唐至宋,寺庵林立,僧尼眾多。 據《嘉慶》義烏縣志·寺觀》中記載,當時有寶林禪寺、聖壽禪寺、仙山教寺、雲黃庵等寺庵113處,其中已廢24處。據1952年7月調查,尚存寺13處,庵4處。有僧35名,尼5名。其後“文革”毀壞部分,故完整寺庵幾已無存。近年少數廢圮寺庵修復,廟會時有信眾聚拜。1985年底清理時,縣府決定保留宗教範疇和游覽點的9處寺廟:雙林寺、雲黃寺、仙山寺、德勝岩、淨居寺、林山寺、銅山岩、瑞峰寺、祝公岩。

淨居禪寺座落於黃檗山南麓。據明代李鶴鳴(稠城湖清門人)的《文廟(縣學)》載:“義烏縣治西北百九十步,有曰古稠,蓋自黃檗山延南來而結於此,前瞰繡湖,四山宮環,勝絕一邑,為唐稠州故處,故命焉”。文中所謂“四山宮環”,即指東雞鳴山,南青岩山、西香山、北黃檗山。

寺創建於鹹通八年 (867),據傳為雙林寺涉公禪師結茅而創。廣明二年(881)賜號寶勝;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傳說真宗皇帝趙恆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一老和尚自謂法號涉公,對他說:"舉世囂囂,紅塵滾滾,我欲淨居,何處藏身?"第二天早朝,趙恆詢問眾大臣,得知涉公出自義烏雙林,乃縣北寶勝寺之開創者,於是即為該寺賜額"淨居院";宋理宗末年(公元1263年),淨居院又出了個高僧,法號玨公。當時,這地方早就築起層層石階,整日鐘鼓不絕,鳥獸更已驚散。但玨公說:"心靜自然淨,道高安然居,人間煙火盛,淨居猶淨居。"理宗皇帝很崇他,親筆題了"刑叟"二字,專修了個御書閣張掛起來。傳說那寺前的清潭中,還湧出了十六尊石羅漢和一個石磨,考證起來還是廬山歸宗寺的故物,也不知怎麼會變到這兒來的。明代改為教寺,其後屢圯屢建。

此地歷來為佛教活動和游覽勝地,文人墨客慕名而至。黃縉數度至此,撰有淨居寺碑記。《題淨居寺》:玉壺山下雲居寺,六百年來選佛場。滿地白雲關不住,石泉流出落花香。戴叔倫曾說:“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之於眉睫之前。”


精選遊記: 義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