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博物館——華盛頓特區之旅(4)

作者: jessicauon

導讀四. 國會以前經常聽到美國的國會大廈被稱做國會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叫 "山"呢?這次到了那兒,終於弄明白了,其實就是因為國會大廈所在的位置地勢較高,在一個小小的坡頂上。因國會大廈建在該坡上,這個小山坡就被稱為國會山,而國會大廈也被人們稱做國會山了。 國會大廈整座建築均為白色大理石建成,在國會山頂高高矗立,非常醒目。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它仿佛� ...

四. 國會以前經常聽到美國的國會大廈被稱做國會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叫 "山"呢?這次到了那兒,終於弄明白了,其實就是因為國會大廈所在的位置地勢較高,在一個小小的坡頂上。因國會大廈建在該坡上,這個小山坡就被稱為國會山,而國會大廈也被人們稱做國會山了。

國會大廈整座建築均為白色大理石建成,在國會山頂高高矗立,非常醒目。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它仿佛一座潔白的像牙塔,而夜幕降臨它在燈光的照射下則仿佛通體發光的夜明珠。現在它是美國電視新聞最常見的背景圖像。但初建時國會大廈並不是現在的樣子。其自1793開始興建,至1800年首都從費城遷至華盛頓時尚未完工,但參眾兩院還是般來此辦公。最初中間的圓頂為木制結構,分別供眾院和參院使用的南北兩翼也遠沒有今天的規模。後來在與英國人的戰爭中木制穹頂被英軍焚毀(同時被燒的還有白宮等建築,看來英帝放火是有傳統的),重建時在原來的骨架上蓋起了更高的大理石圓頂。圓頂上高高矗立著一尊青銅雕像,頂盔貫甲,一手持劍,一手執盾。問老公雕的是誰,這個人極不負責任地說是華盛頓。當時就有些狐疑,沒見華盛頓有過這身打扮呀?後來參觀時得知是自由神之像。

作為聯邦政府的立法機構和國會的辦公機構,國會大廈對公眾開放。但進國會大廈參觀我們還真費了些周折。初到國會山是個周日,我倆被告知周日國會大廈關閉,要參觀改日再來吧。還要提前在位於大廈西南角的一間小屋領取免費參觀券方才能入場。第二個周六一大早我倆就又殺回來了。趕到小屋去領參觀券,居然才領到下午2點45的入場的票。只好先去了位於國會大廈後面的國會圖書館參觀。按參觀券上的時間提前5分鐘回到國會山下,很多和我們同一時間段參觀的游客已經在那裡等候了。這時一名國會大廈工作人員集合好所有參觀的游客,便帶領大家向國會大廈進發。穿過一片林間草坪,先進到大廈側翼一個房間進行安檢,之後是爬上高高的台階,來到大廈的平台上。向遠處眺望,華盛頓特區大部分建築展現在眼前。前方遠處是華盛頓紀念碑和更遠的林肯紀念堂。這三組建築在一條直線上。身後的門內便進入國會大廈了。

工作人員將我們先引入圓頂大廳,也就是從外部看去的那個穹頂之下的大廳,便開始介紹國會大廈的歷史和相關情況。站在寬敞明亮的圓頂大廳抬頭仰望,巨大的穹頂正中是一幅出自意大利畫家之手的油畫,描繪的是華盛頓去世後升仙的情景。我聽了頗有些驚異,不知這算不算個人崇拜。畫面上,華盛頓在天國的祥雲裡被代表著美國各個領域先進技術的眾神所環繞,非常安詳平和。目光下移是一圈拱形窗戶,再往下是一幅環繞大廳360度的壁畫,描繪了美國建國初期的情景。工作人員介紹說本來的設計這組壁畫應為大理石浮雕,但後因成本問題改為壁畫。但畫作采用灰白顏料繪制,使之看上去頗有浮雕的感覺。再往下是掛在大廳四周牆壁上的8幅紀錄歷史重大事件的巨幅油畫和美國歷史上幾位最傑出的總統雕像。在大廳兩側分別是通向南北兩翼辦公樓的走廊。南側的走廊是一個雕像大廳,裡立滿了人物雕像,他們是美國歷史上各界傑出人士。

美國國會分參眾兩院,由各州選舉出的議員組成。其中參院共100名參議員,50個州每州各2名。眾議院則以州人口多少按比例分配各州眾議員人數,最少為1名。由於是周末,參眾兩院的議會大廳不對游客開放,非常遺憾。據說911之前議會大廳即便在議員們開會時也是對公眾開放的,任何感興趣的公民都可以前往旁聽。但現在的參觀程序很繁復。

與國會大廈一街之隔,坐落著著名的國會圖書館。我們因為一大早只領到了下午參觀國會大廈的入場券,所以就利用這之間的時間對國會圖書館進行了一番走馬觀花。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館藏包括圖書,雜志,報紙,手稿,文獻,音像制品等,數目過億。而近年來完善的圖書館網站(www.loe.gov)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數萬件館藏展現給全球互聯網用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數字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在首都華盛頓特區建立之初便成立。但最初只是國會大廈內的一間屋子。當英國人焚毀國會大廈時,當時僅有的幾千冊書籍也被付之一炬。後來是第三任美國總統托馬斯傑弗遜拿出了自己所藏的7000冊圖書幫助重建國會圖書館。直到19世紀末,國會圖書館才有了自己的大樓——位於國會大廈東面一撞古樸典雅的建築,並以拖馬斯傑弗遜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在國會圖書館的建立上所做的貢獻。之後國會圖書館又幾次擴建,先後蓋起了第二,第三撞大樓。

步入國會圖書館主樓,通過安檢門,面前是一個咨詢台,擺放著介紹圖書館的各種資料,圖冊,供游客自取。工作人員還友好地告訴我們下午有一個open tour, 就是由圖書館工作人員帶領參觀圖書館並做介紹。但我們因為要去參觀國會大廈,所以沒能參加這個tour。一樓是一些會議室,禮堂,和藏有美國早期音像制品的展廳。我們乘電梯直到頂層。呈現在眼前的圖書館更像一座宮殿,雕梁畫柱,金碧輝煌。參觀了一系列展廳後,沿著台階來到一間展室,眼前豁然開朗。面前是一個巨大的大廳,更像一個天井,有一面透明的有機玻璃牆隔著。屋頂上是精美的繪畫,天井直通到最底一層。參觀者均站在玻璃牆後。透過玻璃向下望,下面是一個巨大的閱覽室,中央是一排排桌椅,不少人在安靜地看書。四周是高高的書架,擺滿了書籍。這就應該是國會圖書館的閱覽大廳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閱覽室。我們很想下去體驗一下坐在那裡的感覺。回到咨詢台,問一位工作人員如何能下到閱覽大廳,她告訴我們要進入這裡的每間閱覽室都需要圖書證。如果我們想辦理可以到旁邊的另一棟大樓內辦理。

按照指點來到旁邊的大樓,又是一番安檢後我們按路標指示進入一間辦公室。咨詢台內一位胖胖的女士抬起臉來看了我倆一眼,面無表情的問到:你們辦理閱覽證是做research還是寫paper,俺一聽有點兒傻眼,心想:怎麼,還不是誰都能辦這個閱覽證?正琢磨著怎麼回答呢,老公就是實在,搶先答道:我們就是想進去看看。但這家伙的口氣聽起來明顯底氣不足。不想胖女士態度一轉,馬上拿出兩張表格,要求俺倆出示證件後和顏悅色地對我們說:你們進去在裡面任意一台電腦上填好個人信息,電腦會給你一個號碼,抄在這個表上,再找裡面的工作人員為你們拍照,等一下閱覽卡就可以做好了。我們忙不迭地道謝,向裡走去。我一路尋思著,莫非剛才是一測謊試驗?我倆通過了?要是你答做research或寫paper,估計還麻煩了,看這倆人也不像做research的,非問個底兒掉不可。

順利拿到閱覽證,離參觀國會大廈的時候不遠了。我們決定先去參觀國會大廈,之後再返回國會圖書館。

揣著閱覽證回到國會圖書館,自我感覺非常之好。我們先大搖大擺先進入了亞洲閱覽室。可惜門口的工作人員不知所蹤,沒給俺倆展示閱覽證的機會,頗為遺憾。這間閱覽室收藏有大量中文書籍,有中國古代善本,佛經,地方志,還有介紹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書籍畫冊,如藏文和雲南納西東巴文字的書籍。除了大量中文書籍,我還看到了不少中文刊物,有親華的,有親台的,有誰也不親,兩頭兒都罵的。隨手取了一本雜志坐下來津津有味地看了沒兩行,就被老公揪了起來。他急著要去大閱覽室。我只好忍痛割愛,跟著他尋閱覽大廳而去。一路打聽著尋尋覓覓,等我們乘電梯下到地下,在迷宮一樣的走廊裡左轉右拐,終於來到閱覽大廳時,門口的工作人員微笑著對我們說閉館時間快到了,不再放人了。我們可憐巴巴地說就進去看一眼,結果還是被無情地拒絕了。這成了我們此行的一個小遺憾,但也是個小小的借口,讓我再去一次華盛頓。不只是因為此番沒能利用的終身有效的國會圖書館閱覽證,還有閉館維修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就是那些參觀過的博物館又有哪個不令人留連呢?還有迷人的喬治城、綠樹掩映的Potomic河畔、沐浴在金色夕陽下的傑弗遜紀念堂、遍布美食的Alexandia鎮......我想我會再回去的。



(國會大廈)


精選遊記: 華盛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