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日志3——木棉道

作者: A阿龍

導讀清晨,在六庫醒來。六庫,一個建在怒江兩岸的小城,是瀘水縣縣城所在地,也是怒江州的州府所在地。這裡是怒江之旅真正的起點。 怒江這個名詞,第一次闖入我的腦海,是在翻看那本舊的Lonely Planet時。那年去的是滇西北的麗江、中甸和德欽一帶,在書裡講到麗江、中甸和德欽的部分的後面,緊接著的就是關於怒江峽谷的介紹,說那是個吸引著a trickle of hardy travelers的地方� ...

清晨,在六庫醒來。六庫,一個建在怒江兩岸的小城,是瀘水縣縣城所在地,也是怒江州的州府所在地。這裡是怒江之旅真正的起點。

怒江這個名詞,第一次闖入我的腦海,是在翻看那本舊的Lonely Planet時。那年去的是滇西北的麗江、中甸和德欽一帶,在書裡講到麗江、中甸和德欽的部分的後面,緊接著的就是關於怒江峽谷的介紹,說那是個吸引著a trickle of hardy travelers的地方。後來,在國家地理雜志上也看到,這就是勝於美國Grand Canyon的東方大峽谷,至今仍是一片較少被外界滋擾的淨地……於是我也被深深的吸引了去。

乍一看,六庫和中國許多中小城鎮一樣,是個充斥著俗氣的瓷磚和玻璃牆的小城,正如書裡所描述的那樣of little intrinsic interest。

其實,有趣的東西並非沒有。比如,這個城市裡,唯一一個有紅綠燈的路口。



(唯一一個有紅綠燈的路口)

六庫街邊的樹,有些熱帶植物的模樣。

街頭的時髦女子,不知道背的是誰的小孩。莫非,小女子模樣的她,已為人母?

車站門口的小孩,和他懷抱的小狗,看上去一樣的可愛。腕上粉紅的手表,是誰給的新年禮物呢?那嶄新的牛仔衣,是為過年而特別添置的吧。

怒江之上的向陽橋,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這座建於1970年的吊橋,儼然是一座文革時代的紀念碑。橋頭上寫著鮮紅的“毛主席萬歲”幾個大字,似乎是文革標語特有的字體。橋塔的柱子上,用同樣的字體和顏色,寫著那個年代的詩句,一頭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另一頭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向陽橋)

走在橋上,可以感覺到輕微的晃悠,再看看腳下深不可測的江水,不禁有些目眩。這座橋現在僅供人馬通行,在1991年六庫怒江汽車大橋建成以前,這曾是一座也供汽車通行的橋。

出發之前就從資料中看到,在六庫怒江邊上的古渡口,有一棵古老的木棉樹。



(木棉)

據說,這棵木棉樹曾經經歷了戰火的燒灼,如今依然綻放著火紅的花朵。

碩大的花朵,開了滿樹,許多都被吹落到了地上。

木棉,當地人叫攀枝花。

我想大概是因為,它的花總是開在高高的樹枝上,美麗無比,卻高不可攀。

對於木棉,我是念念不忘的。

中學時代,聽過一首悠揚的台灣校園民謠,唱著“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輕輕的風,吹過了樹梢”。

第一次看到木棉,是第一次去雲南旅行時,在從寶山石頭城去瀘沽湖的路上,看到野草搖曳的山坡上,一棵醒目的木棉樹,開滿紅色的花朵,那種美麗,無法用言語描述。

這次怒江的旅行,一路上一直有木棉相伴。後來,即使是在混黃的紅河邊,也看到許多美麗的木棉,火紅、燦爛,如熊熊燃燒的熱情。



(木棉)



(木棉)


精選遊記: 瀘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