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靈留在新西蘭(八)

作者: queenielin

導讀2/15 願此刻永留 清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踏上湯普森大街,我們打算沿大街末端的One Mile Creek步道登上山頂俯瞰這個傳說中美得只配皇後居住的小鎮。走到大街的盡頭,看到“One Mile Creek”的標志,沿指示的小路走進樹林裡。過了一道木橋,拐了幾個彎,來到了一個越野自行車公園。感覺有點不對頭,但附近空無一人,也沒有其它的標識指路,我們只有硬著頭皮沿著唯一能看� ...

2/15 願此刻永留

清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踏上湯普森大街,我們打算沿大街末端的One Mile Creek步道登上山頂俯瞰這個傳說中美得只配皇後居住的小鎮。走到大街的盡頭,看到“One Mile Creek”的標志,沿指示的小路走進樹林裡。過了一道木橋,拐了幾個彎,來到了一個越野自行車公園。感覺有點不對頭,但附近空無一人,也沒有其它的標識指路,我們只有硬著頭皮沿著唯一能看到的山間小路繼續前行。雖然小路的方向是通向山頂,但卻似是專為越野自行車運動而設的,有著人造的弧坡和獨木橋等設施。爬呀爬,足足走了1個多小時,卻猛然發現前路不通。向外望去,現時似乎在半山腰。“呀!走錯路了。”我們力圖回憶中途經過的標志,但仍沒法想起剛才路上有出現過任何岔口。幸好從這裡望出去景色還算不錯,雖然沒在制高點,但仍能看到Queenstown突出的兩個半島靜靜地躺在天藍色的湖水中。拍了幾張留念照後,立即沿路返回看能否找到正確的路上山。走出越野自行車公園的入口沒多久,發現原來真的還有另一條小路。我們像發現了尋寶路線,三腳並作兩腳急急忙忙地走了過去。可是沒走出十幾分鐘,卻發現此路是返回市區的。大失所望之下,也只能放棄了。迎著涼涼的微風,踏著湖畔的小石子路向市區步行而去。Lake Wakatipu的湖岸每隔一定距離都築有一段幾米長延伸至湖中的石堤,從大到小的石塊把游人引向清透的湖水。忽然LG扯了一下我的手,並示意我望向湖邊一塊突出的巨石。原來是一只體形龐大的海鳥獨自站在石頭上。海鳥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它張開近半米長的雙翅,用尖尖的向下彎的嘴巴梳理著油光發亮的黑色羽毛。限於標配的鏡頭不能把海鳥拉到最近,我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向目標移近,盡量不發出一點聲響。不知是海鳥過於沉醉在日光浴中,還是根本不怕人,當我挪到離它只有3米距離時,它還是在自顧自地打扮著,毫無離開的意思。扭動光圈,調准焦距,按下快門,對著大海鳥哢哢嚓嚓的拍了十幾張。足足蹲了5分鐘,腿都快要麻了,突然海鳥拍動翅膀踏著水面向湖心飛去。可能由於體重過大,海鳥像武俠小說裡的武林高手表演著鐵掌水上漂的絕技,平飛了好一段距離後才慢慢升上天空,水面則留下串串漣漪。這麼精彩的時刻又怎容我錯過呢,早已用連拍方式把這一串優美的動作記錄下來。湖面的上空不時有人在玩跳傘,徐徐降落的黃色傘面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更鮮艷奪目,心中不禁為跳傘人的勇氣暗暗鼓掌。遠處傳來一聲笛鳴,一艘古老的蒸氣船正朝碼頭方向駛去,看來是參觀瓦爾特峰高原農莊的游客歸來了。雖然Lake Wakatipu有著同Lake Wanaka同樣清澈的湖水,但心中總覺得後者更清麗脫俗,而前者則更像一個成熟的貴婦。下午坐在車站旁的長椅上等待2點出發的車去Te Anau。看時間還多,就到旁邊的超市買了盒TipTop雪糕,坐在廣場邊上一人一口,邊等邊吃。大大盒雪糕(1升)才2塊多新元,香滑味濃,吃過以後才知道哈X達斯確實物不所值。廣場上也坐著許多和我們一樣在這閑坐的游人,他們身邊都圍著一群白鴿,白鴿正在爭搶著吃他們手中拋出的薯條。汽車准時出發,用了不到兩個半小時就到達Te Anau。司機還很好人的把我們送到了市郊的Holiday Park。這個渡假公園可真大,分有cabin, lodge, backpacker和camping幾大不同類型的住宿區。倘大的公園內區域劃分得很清晰方便,中央是明亮的公用浴室和廚房。我們之前所訂的cabin就是樹林邊上的一排獨立鐵皮小屋。開門進屋,感覺還真不錯,房間兩面通風,屋內干淨整齊。沒來得及細心欣賞外面的Te Anau湖景,放下行李後立刻趕去Real Journey’s游客中心參加預訂好的螢火蟲洞之旅。沿著湖邊小路向市中心的碼頭快步走去。我們發現這個寧靜的小鎮也與其它地方一樣到處種植著顏色鮮艷的花草。到了游客中心,報上名字領上號牌就可以登船了。這時客艙內只剩下幾個空位,再待最後幾位游客上船後,游艇就開始駛離了碼頭。船長在介紹完船上的安全設施後,就開放了上層露天的船艙讓游客欣賞沿途觀Lake Te Anau的兩岸風光。游艇行駛了約半小時後停靠在一個小島邊。一行人下船後穿過一小段密林後到達了接待中心。在此等候的工作人員安排好各人就坐後就開始介紹螢火蟲洞的成因、歷史、洞內的情況及注意事項,最後讓我們自行分成兩組進洞參觀。為了不與小日本同行,我們默契地跑到歐洲人較多的那一組。洞穴的入口處被幾塊巨型岩石遮天敝日的掩擋住,怪不得巴羅斯經歷數年才在1948年發現了這個“流水的山洞”。彎腰穿過亂石群,旁邊石隙間流淌著潺潺的河水,然後彙入湖中。甫一進洞,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涼爽潮濕的氣流,耳邊伴著隆隆巨響的流水聲。狹長蜿蜒的岩洞裡鋪著一條步行小道,咆哮的流水從步道下湍湍流過,流水發出的聲響在洞內震耳欲聾。岩洞內光線昏暗,只在幾個拐角的地方安裝了照明燈。導游打著手電筒在前面帶路,在一些危險的地方撕扯著喉嚨並用手勢提醒我們注意。轉了幾個彎,導游把我們帶到了一個被稱為“大教堂”的山洞。抬頭向上望去是一堵被千百年流水衝雕出來的深不可測的峭壁,連手電筒的光柱也照不到頂部。繼續往前走,導游示意我們在一塊凹進去的巨石前停下。在手電筒光線的照明下,我們看到數十條從岩石頂部垂下的細線,細線上均勻地分布著滴垂狀的粘液。一串串的水滴在燈光下發出亮晶晶的光彩,如同少女房間的水晶門簾。其實這些水滴串當地人稱為釣魚線,是螢火蟲幼蟲用來捕食的“美麗陷井”。螢火蟲幼蟲能編織出空心管狀的“網”,由細線懸掛在洞頂上,每個網可吊出多達70條20釐米到150釐米長的粘有液狀小滴的細線。幼蟲仰臥在洞頂,使其顫動感覺器官能快速感覺釣魚線的動靜。它能發出明亮的光吸引昆蟲飛來,落入釣魚線上,然後迅速移到線上將其收入網內再呑食。幼蟲會不斷地修整自己的釣魚線,並慢慢地增加線的長度,它們越餓熒光就越強。觀察完釣魚線後,我們繼續好奇地向洞內推進。前方是一個地下河瀑布,瀑布上方是個大旋渦,這是洞穴內的又一處奇觀。其上面的砂石天然橋是河水緩慢侵削岩石的證據。在步行小道的末端,導游用手勢示意我們要保持安靜並在此等候,然後關上手電筒。在漆黑一片的洞室內伸手不見五指。由於這裡是河流的平緩區,洞室內相對顯得要安靜些。就在眼睛逐漸適應黑暗後,猛然發現頭頂前方不遠處有一小群螢火蟲正停留在洞頂。它們發出幽幽的綠光像綴在黑色天鵝絨上的綠寶石。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我看到這般奇景表現得激動不已,拼命搖著LG的手示意他望過去,還恐怕他看不到就用手把他的頭扭向那邊。就在LG掙扎之際,導游亮了一下手電,原來是載著前一批游客入洞的小船到岸了。待這批游客下船後,導游打著微弱的手電幫助我們上船。坐滿後,關上燈,負責控制小船的工作人員放開岸邊的繩子駛離了小碼頭。眼前又陷入一片黑暗中,雖然看不到,但感覺到工作人員是靠牽拉著洞壁繩索來控制小船前進的方向和速度。隨著小船慢慢地向洞內漂去,這時抬頭仰望,驚現一片片的螢火蟲群不規則地停留在洞頂各處。最後小船停在了洞穴的最深處。洞頂遍布著光暗程度不一的螢火蟲群,它們就像夜空中點點的繁星,一閃一閃地毫不理會世人的目光。在這寂靜無聲的黑暗世界,世上仿佛只剩下我和LG兩人。倚靠在LG的懷抱中,我們一起抬頭欣賞著這奇妙的螢火蟲天地。為了不打擾這些美麗的生物,我們都把呼吸聲放得能有多輕就有多輕。雖然不能說話,我們緊握的雙手傳達著彼此的激情。工作人員不斷移動小船,變換著角度,讓我們盡可能欣賞到洞穴內各處。大約過了一刻鐘,小船又緩緩地從原路折返。依依不舍地上岸後,沿步行小道返回接待中心。在那裡稍作休息並參觀了裡面一個小型博物館後就回到島上的碼頭乘游艇回市區。到了市區才八點,天還沒黑下來。跑去還在營業的Four Square超市買了羊排和白酒回渡假村做晚餐。本來想向各位隆重推薦一下這家旅店的,但恐怖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令印像大打折扣。做飯的時候發現,這裡的廚房居然“百無”!只有兩三個沒蓋子的大鐵鍋和微波爐,更別說調料和炊具了。幸好帶了個微波爐飯盒,情急之下只好用它來煮米飯了。因此,這只飯盒也就成為全場最有價值球員。其它東西也是東拼西湊的,好不容易才把這頓飯做好。接著下來,恐怖的事情再次發生了。就在我們准備上床睡覺時,LG發現房間居然沒有被子。這時已經十一點多了,連忙穿上衣服跑到接待處找到緊急電話打去求助。兩人在寒風中等了5分鐘,才看到管理處的人挾著一床被子下來。正想責備他為什麼漏了在房間裡放被子,那人遞過被子後說,“明天記得到前台交5元租金。”“Why?“我和LG幾乎同時脫口而出的問。”小屋是不提供被子的。“那人解釋了一句並囑咐我們記得交租金後就回值班室了。看來,這家渡假村都是不太適合我們這些行裝簡單的驢友。管不了那麼多,抱著被子連同滿腦的疑惑跑回房間。要好好休息,准備明天去Milford Sound游船河。



(Queenstown)



(跳傘)



(大海鳥)



(休閑廣場)


精選遊記: 基督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