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吃了嗎?~

作者: 恬之虛無

導讀古老的中國在今人的眼裡,縱然經歷了數次的發展磨難,但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裡,有一種深深的魂扎根至今。我以為,今人是無法用確切的言語來形容和概括這樣精神之魂的。她是世世代代生長於此的我們所與生俱來的,無需標記,而心中自有感應。這樣的描述也許暗合了文化的通俗定義,但是,卻可以取得與普通民眾的親近感。 今日,當中國欲以大國之形像,以強調歷史悠 ...

古老的中國在今人的眼裡,縱然經歷了數次的發展磨難,但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裡,有一種深深的魂扎根至今。我以為,今人是無法用確切的言語來形容和概括這樣精神之魂的。她是世世代代生長於此的我們所與生俱來的,無需標記,而心中自有感應。這樣的描述也許暗合了文化的通俗定義,但是,卻可以取得與普通民眾的親近感。

今日,當中國欲以大國之形像,以強調歷史悠久,突出文明古國的姿態挺立於世界的時候,我們吃驚的發現,體現我們文明古國文化的,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是那樣的模式化,長城、故宮、兵馬俑,京劇、武術、中國畫。這些東西已經向世界展示的極其充分,外界也開始通過這樣的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性文化漸漸的了解了古老的東方民族。但是,時至今日,我覺得我們對自由資源的挖掘還不夠充分,對我們身邊的財富沒有充分的認識。

從2004年年底的時候,中央開始了全國範圍內的非物質性文化遺產的搜尋與保護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一些帶來我們歡樂的東西正在隨歲月遠去,一些不為人知的在默默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一些我們熟悉的在熱鬧的背後仍難擺脫處於弱勢、苦苦掙扎的狀況。也許,真到了必須動用全國性的力量來對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進行重視和保護的時候了。

所有的城市也正在現代化進程中經歷著這樣的鎮痛,面對城市發展與古跡保護的兩難選擇。在幾乎勢均力敵,誰也無法有力的說服對方,無法拿出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之時,城市建設依然在我行我素的轟然推進,倒下的除了那些記載著數輩人點滴生活的破舊房屋之外,還有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與習俗。許多的小吃是伴隨著舊宅的消亡而消失的。那些挑著扁擔,在胡同裡叫賣的、制作手藝獨特、口味絕妙、深受百姓們喜歡的小吃形式正在逐漸消亡。這樣的消亡,個人的力量無法阻擋,惟有痛心之感時伴左右。也許在那些經濟還未開化之地才能保留最原始或經典的。

我們常說飲食是一種文化,因為那時,我們都知道開飯館可以賺錢,因為,我們有了市場經濟的頭腦。當飲食文化在食評家與投資者眼中成為經營的噱頭的時候,大眾的那種樸素的飲食習俗已經在我們的身邊流傳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只是我們習以為常,只是我們熟視無睹。

關於小吃的記憶也許永遠的隨著時間的消失而遠離我們的視線。當很多年後,後人們問起什麼是鹵煮火燒、什麼是爆肚馮、什麼是褡褳火燒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對著那些歷史的照片,說,你看,這就是小時候的我們經常吃的……


(老北京街頭小吃)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