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智者”--諸葛亮

作者: simanxing

導讀三國的”智者”--諸葛亮諸葛亮, 三國的傳奇人物. 兩千年來一直被奉為品格的典範, 智慧的化身. 本文將剖析歷史事件而非民間傳說. 遵循的准繩是真實的歷史, 歷史上的諸葛. 諸葛亮生於今山東沂南, 幼喪父隨叔父過活. 弱冠之年即獨赴南陽. 無產無業,自食其力. 終日安臥草堂只是羅貫中的詩化. 演義所述, 諸葛是天文地理無所不曉. 可能是諸葛種田為生, 熟知時令節氣. 但要算何� ...

三國的”智者”--諸葛亮諸葛亮, 三國的傳奇人物. 兩千年來一直被奉為品格的典範, 智慧的化身. 本文將剖析歷史事件而非民間傳說. 遵循的准繩是真實的歷史, 歷史上的諸葛.

諸葛亮生於今山東沂南, 幼喪父隨叔父過活. 弱冠之年即獨赴南陽. 無產無業,自食其力. 終日安臥草堂只是羅貫中的詩化. 演義所述, 諸葛是天文地理無所不曉. 可能是諸葛種田為生, 熟知時令節氣. 但要算何時來東南風就勉為其難了. 至於地理, 諸葛或許精研當時著名的”水經”, 但在酈道元作注之前, 這本語焉不詳的著作並沒有多少實際作用. 諸葛的地理知識或多來源自其飄泊的青少年時的親身體驗. 亮天賦甚高, 有雄才大志. 不屑為一腐儒, 讀書”觀其大略”, 不求甚解. 由此可知, 其知識廣博而不精, 後來舌戰群儒時就被人質疑 “所治何書?”. 亮自視也高, 自比管仲, 樂毅, 不過到死也沒成就獨霸天下的偉業. 管仲墓前的”可憐三尺牛山上,千古常埋天下才” 才是實至名歸.

說及諸葛亮的天下才, 最神奇的莫過隆中對. 對當時的形勢分析的確極為准確, 對未來的歷史走向也做出了有遠見的判斷. 可說是諸葛一生智慧的最高峰. 諸葛無疑給劉備指出了一條三分天下的捷徑: 占據當時空虛的四川, 湖北(部分), 從而控制長江的上游和中游, 遏制曹操勢力的南下. 劉軍在赤壁之戰只是配角. 如正史”三國志”所記, 周瑜才是此戰的元勛. 周瑜少年英才, 心胸尤廣, 有蘇東坡的”赤壁懷古”為證. 周瑜能被孔明”氣死”是羅貫中的幽默. 這一戰後曹操再沒有大舉南侵過. 而之前主要的割據力量都被曹操消滅殆盡. 北方主要勢力: 袁紹, 袁術, 呂布已滅於操手; 湖北的劉表也被曹軍擊潰, 部分殘余落入劉備之手. 曹操還進軍至遼東, 滅公孫瓚和北方少數民族, “東臨碣石有遺篇”. 所剩者, 四川的紈绔皇族劉璋, 漢中張魯, 關西馬超 (其父馬騰和羌族同盟軍韓遂等已滅於曹手). 赤壁之戰後曹軍無力南下, 孫權在江東守祖業, 天下空虛, 劉備遂占據蜀國這1/3天下. 可見隆中對能實現主要是靠運氣, 而不是靠實力.

關於隆中對, 還有一點要說. 諸葛三分天下的預想是張開兩翼: 四川, 荊州, 北拒曹操, 南和孫權. 等到天下有變則出四川奪天下. 這是如意算盤. 荊州也是孫權的生命線,他是不會放棄荊州的, 所以吳蜀交好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諸葛屢次在還荊州事件上欺騙魯肅, 自以為得計, 最後荊州還是丟在自負的關羽手中. 劉備的伐吳又大傷蜀國的元氣. 天下有’變’也一直沒等到. 把得天下建立在等待機會而不是主動發展自身的戰略上, 最終的結果是: 歷史上蜀國從沒有對魏國和吳國取得過任何決定性的勝利, 無論諸葛是當謀士還是丞相.

赤壁之戰為止, 諸葛還只是一謀士, 評論有余, 實戰不足. 此戰諸葛借東南風純屬虛構,草船借箭也過於神奇, 不能想像真正的政治家會為逞口舌之快而冒如此風險. “三國演義” 記載: 諸葛為說服江東大臣, 舌戰群儒, 實在精彩. 可說是詭辯的經典. 其中人生攻擊全不顧顏面, 斷章取義也處處可見. 比如陸績懷桔, 本是千古傳誦的孝道, 在諸葛口中成了笑柄, 張昭是三朝元老,被孔明罵為賣國賊...... 諸君細讀舌戰群儒原文當知我所言非虛. 諸葛為達目的向來是不擇手段, 後文還有剖析.

諸葛的軍事才能如何觀之? 在他的北伐之前, 主要是肅清四川和漢中的地方勢力. 借荊州, 徒用言語欺人, 言而無信, 大失政治家的形像. 用關羽守荊州和後來用馬謖守街亭如出一轍,可見諸葛不能知人. 政治家如果只知單打獨鬥, 其結果不問可知. 平定雲貴少數民族的叛亂尤可見諸葛的性格. 孟獲只是蠻夷, 對諸葛是小菜一碟. 但是諸葛多次用了如火燒藤甲軍等滅絕性軍事手段. 能七擒七縱可見諸葛有的是時間和精力. 叛亂沒有造成重大破壞, 但諸葛為了消除孟獲的勢力, 達到邊境一勞永逸的目的, 出此恐怖組織行徑. 所以自己也說: ‘恐不能長壽’. 居然還說孟獲心悅誠服, 一派政治謊言.

諸葛的政治品德從來有問題. 劉備本是無可考證的皇族, 到了諸葛嘴裡成了最有資格當皇帝的人. 荊州, 成都的嫡傳龍種都把劉備當了親人, 而劉備在諸葛的慫恿下把他們的地盤都當了大禮. 諸葛所謂的忠於漢室的虛偽性遠勝曹操的言行一致. 諸葛忠於劉備也非孤忠. 當劉備為了報關羽之仇, 一意征吳, 忠心耿耿的諸葛去了哪裡? 怎麼不為了蜀國的利益進忠言呢? 作為軍師和丞相的他找了個借口, 避開了出征. 因為他早就料到了結局.之後白帝城托孤, 順利接過大權. 這次慘敗對他的政治生命到是頗有收獲.

諸葛一生的夢想是北伐, 統一中原. 此時他是獨當一面, 皇帝也不能有所限制. 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 情真意切, 千古傳誦. 只是細讀全不見對皇帝的尊重. 劉禪從來沒有(也不敢)對北伐有任何意見, 即使到了十幾年後, 北伐耗盡蜀國國力也沒發一言.劉禪皇帝當了 30年始終沒能掌權. 說他是阿鬥, 全蜀國後來也沒有幾個能人. 所以諸葛的”忠” 是說不過去的. 諸葛的用人是大問題, 本來蜀國建國時人才輩出, 武將就有眾所周知的五虎將, 四川自古又是出人才的地方. 而北伐結速時’蜀中無大將, 廖化充先鋒’. 魏延是除了姜維唯一能文能武的重臣, 不反也給諸葛逼反了, 因為他太有主見, 不聽話. 這就是諸葛的用人之道.劉備才能不足, 但能用人 (和祖先劉邦一樣), 諸葛大權獨攬, 事無巨細皆親為, 權力欲極重.本來蜀國建國後十幾年依靠川中的地理條件和資源有了很好的發展, 如不是常年的北伐斷不至於如此早滅亡, 而諸葛的人才政策也直接造成諸葛身後蜀國後繼無人的惡果.

綜上所述, 諸葛亮對漢室, 後主是為不忠; 平南蠻見其不仁; 不還荊州是為不義; 用關羽, 馬謖是為不智. 孝嘛, 他自幼無雙親就無可考證了.而北伐的失利使得諸葛的智慧神話最終失去了光環. 北伐的失利歷來被歸於國力的強弱對比. 卻不知曹魏也非世襲的貴族, 蜀國也有足夠的時間和人才資源來發展. 第一次北伐時, 魏國大為驚恐. 因為多年沒有大戰了. 而此後魏國的內亂,也使得其國力優勢大打折扣. 六出祁山, 諸葛沒有改變過進軍路線, 全無機變;多次拒絕手下的靈活策略, 戰術極為呆板. 可見諸葛有小智, 比如木牛流馬, 國家大策就沒有曹操的氣魄和智謀了. 說到底諸葛是個好謀士, 在劉備手下盡顯其才. 為統帥則患得患失, 履失良機. 五次北伐本來有很多機會. 但一直被司馬遏制在不利地理位置,不能擺脫. 控制全局的能力孰高孰低, 不問可知.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的故事只能是失敗後的自慰了.

諸葛歷來在民間有很好的形像. 他是個阿凡提式的智慧人物. 對國家, 歷史的貢獻其實極為有限, 尚且不論他的三分天下造成祖國分裂又延長了半個世紀. 同時期的曹操統一北方,為後來的全國統一奠定基礎, 還開創了建安的文學盛世. 他的幾個兒子如曹衝, 曹植都是讓人羨慕的麒麟兒. 司馬父子後來統一中國, 結束百年混亂, 開創晉朝. 除了出師表和隆中對,諸葛亮又留下了什麼? 至今唯一能看到諸葛政績的地方就是成都了. 成都有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都江堰至今仍澆灌著千裡川東平原,造福四川百姓. 諸葛拿什麼實績相比?只是一堆茶余飯後的故事. 他當然絕頂聰明 (如果沒有壓力的話), 也雄辯滔滔, 好似真理全在他手.諸葛亮的致命傷是過於求巧. 從他發明木牛流馬, 連環弩, 讀書不求甚解, 三分天下避實就虛 一路可見. 但要成大事畢竟實力是最重要的.

讀史的目的在資治通鑒, 弘揚正氣, 為今所用. 中華五千年有的是英雄人物. 沒有諸葛的神話無減三國這段歷史的宏偉氣魄.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