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七年五月三日佛山三日游

作者: shasha23

導讀佛山古稱季華鄉。東晉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賓國(現克什米爾)的三藏法師達昆耶舍尊者航海東來,在境內塔坡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傳授佛教。他回國後,隨著時間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鄉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銅佛三等,就在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銅佛。從此把季華鄉改名為佛山,這是佛山得名的由來,所以佛山有這樣一句傳統諺語� ...

佛山古稱季華鄉。東晉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賓國(現克什米爾)的三藏法師達昆耶舍尊者航海東來,在境內塔坡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傳授佛教。他回國後,隨著時間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鄉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銅佛三等,就在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銅佛。從此把季華鄉改名為佛山,這是佛山得名的由來,所以佛山有這樣一句傳統諺語:“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該寺毀於戰火。佛山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輕,其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西接肇慶,南連珠海,北通清遠,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現為地級市,代管南海,順德,三水,高明四市,及禪城區,石灣兩區,總面積3813.64平方公裡,人口311.06萬人,是著名的僑鄉。自古以來,就有“廣紗中心”,“南國陶都”和“嶺南藥材發祥地”的美譽。唐宋年間佛山手工業、商業相當發達,明末清初與漢口鎮、景德鎮、朱仙鎮並列為我國“四大名鎮”,清代還有人把“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稱之為“天下四聚”。 今年的五月三日我和家人一同到這個歷史文化名城游玩了數日。五月三日上午我們乘坐地鐵到坑口地鐵站下車,到芳村客運站坐長途車前往佛山祖廟。佛山祖廟沒想到芳村離佛山這麼近,長途車前行沒幾分鐘已經到了佛山境內。不過離佛山市區還有半個小時的距離。祖廟位於佛山市中心, 被一個大型商場,國美電器,購書中心環繞著。他已經成為了佛山城市文化的靈魂。一進入佛山市區,就會看到“祖廟車站,祖廟路,祖廟路口”等等。有人曾說:到了佛山,去祖廟看看吧!拜一拜祖廟裡的北帝神,許個願吧。其最初是供奉冶煉行業祖師的地方,後來改奉北帝。原建築於元代末年被焚毀,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因“歷歲久遠,且為(佛山)諸廟首”而被稱為祖廟,1962年劃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廟建築群占地3500平方米,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建築、裝飾、陳設精巧瑰麗,結構嚴謹,是佛山珍貴的歷史遺產,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據說祖廟還是廣東數十個姓氏宗祠的總廟,他並不特指哪個姓氏。有張、陳姓等中原大姓,也有廣東較多的麥姓、譚姓等。祖廟在海外華人的地位崇高,如果沒有自己確定的宗祠的話,來佛山祖廟就對了。佛山對於祖廟的位置並沒有標識清楚,我們沿路問當地人才找到方向,即從下車的地方走到馬路對面的大型商場那邊,繼續往前行一兩分鐘就到了祖廟。祖廟門前寫有宣傳通告,告訴大家今天有舞獅表演,瓷器展覽等。我對舞獅表演很感興趣,看看表舞獅表演上午十點有一場,現在已是十點半,趕忙買票跑向表演場地。祖廟裡的舞獅表演舞獅表演已經開始了,鼓聲陣陣,黃飛鴻的旗幟迎風飄展,隨著鼓聲一些少年輪番擺出一些武打的架勢,就這樣持續了好一陣心想不會舞獅就只是做些武打POSE吧。正想著,兩個剛才還在做動作的少年已經鑽進了獅子頭和獅身中。獅子仿佛也有了生命和靈魂,說實話少年身穿的獅子道具不如想像中好看還有些舊,但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舞獅,看得很有興致。頭腦中想著幼時看過的《黃飛鴻系列之——獅王爭霸》,看著獅子在這有著悠久歷史地嶺南建築中歡快地跳躍,伸伸腳,舌頭也不時向前吐吐。突地鼓聲節奏激烈了,獅子向場地上的近兩米的鐵杆走去,陽光下閃爍著燦燦金毛的獅子一會就蹭噌地爬上那杆頂,還威武地把鐵杆頂上地幾片綠葉搖落在地,獅頭做出倒掛金鉤的動作,作為場下觀眾的我們不斷鼓掌,同時為了最大程度保證舞獅演員的安全舞獅團的幾個工作人員緊緊扶著鐵杆。緊接著我們還觀賞了舞獅走梅花樁。欣賞著如此精彩的表演,我想到了台上幾分鐘,台下十年功的老話。在舞獅表演的最後,舞獅團的工作人員向觀眾們發放寫有身體健康之類話語的對聯,大家乘著興頭紛紛圍著舞獅將一兩元錢給他們,以換取對聯討一個好口彩。舞獅團這樣的做法,既應了大家的興,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黃飛鴻紀念館看完舞獅表演,我們往前行參觀黃飛鴻紀念館,紀念館展出了黃飛鴻拳術獅藝生涯及各類有關黃飛鴻題材的文化產品,充分利用小說、電影、粵劇、廣播、電視劇等各類文藝題材介紹佛山武術文化。紀念館內有個小小的電影廳,可坐在裡面欣賞有關黃飛鴻的紀錄片。

各種佛山文化的展覽祖廟內有各種各樣的展覽,如:瓷器,剪紙,雕塑,銀鎖,歷史名人…展覽,這些展品充分展示著佛山悠久的歷史,及歷史文化沉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祖廟祠堂前的佛山歷史名人展覽,一些文字介紹讓我知道佛山竟然出了那麼多狀元:自隋唐科考以來,廣東共出了九個文狀元,而佛山獨占其五;廣東還出了五位武狀元,佛山又獨占其二,故佛山有“衣冠文物之盛幾甲全粵”之譽。離開展廳可自由地到仿古步行街游覽,進餐,因步行街在祖廟的外面,所以他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游客的手上印一個看不到的水印,過一會游客想再進祖廟游覽,祖廟的工作人員用相關儀器掃描一下就可再次進入了。

祖廟的建築祖廟的建築裝飾看上去很有嶺南建築的特色。屋檐瓦脊上的立體彩塑人物,牆壁上的磚雕、灰塑、嵌瓷和殿堂裡的木雕、石刻以及錦香池中雄踞水面的龜蛇大石雕等等,涉及題材廣泛而又富有內涵。雕塑和壁畫中的各種故事人物、鳥獸花卉等,大都構思新奇,刻劃細致,生動傳神,耐人尋味。看著這些雕塑,真是很欽佩那些建築者的心靈手巧。祖廟和粵劇的淵源在廣東已經生活了近三年,在一些電視新聞中不時聽到有關粵劇的報道,感覺廣東人對粵劇和粵語還是很重視的。而祖廟和粵劇也有著深厚的淵源。在祖廟的中軸線上,有一個為酬神演戲而建的萬福台,從順治十五年至今,它見證了廣府大戲——粵劇發源地佛山三、四百年孕育無數名家的輝煌歷程,保存了活生生的嶺南戲曲氛圍,煥發著粵劇朝宗和粵劇審戲台的影響力。以陶、磚、木、石、灰雕固化在祖廟內外的戲曲人物故事、角色、服飾、招式、造型,為粵劇尋根留下大量物證。萬福台的對面就是祖廟祠堂,祠堂的前面有一個比較大的池子,不少游人往池中的石龜上投錢幣祈福。站在萬福台前,看著這個古戲台,和有些滄桑的祖廟祠堂,看著享受著五一長假的游人,想像幾百年前演員們在這裡唱粵劇的情形。南風古灶離開祖廟,我們乘坐9路公交車前往南風古灶。南風古灶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年),是石灣陶瓷業繁盛時期生產技術進步的產物,是我國南方陶瓷生產技術承前啟後的裡程碑,對石灣陶瓷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不斷,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且延續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龍窯。我們在南風古灶看到了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的龍窯,還有古老的大榕樹,雕塑工作者的工作室。在其中一個雕塑工作室看到可愛的小動物瓷器,就買了幾個做紀念。聽說再坐9路車到福賢路下車,可以尋訪“東華裡”。一個佛山市現存最完整的具有典型嶺南民居建築風格的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居民街道建築群組。

千燈湖公園離開南風古灶,我們沒有去“東華裡”而是乘車去南海的千燈湖公園。



(祖廟舞獅)



(佛山祖廟)


精選遊記: 佛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