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一峨眉山之旅(三)(吃住行花費耗時感受等超詳細)(

作者: qingqiushui

導讀壽星橋上行不遠,就聽到有兩個下山的人說前面有猴子,他們的雨披也被猴子抓破了。還提醒我們說塑料袋要小心,猴子會抓的。我和BF頓時緊張起來,連忙將鞋子住包裡放,也不管是不是濕的了。無奈,包小鞋大,放不下,BF被迫穿上了濕的鞋子,我腳上套了兩雙草鞋,我本來穿的一雙鞋放到包裡面了。這一放鞋過程說起來簡單,可那時天上雨正下得歡呢,要打傘,要拿竹杖� ...

壽星橋上行不遠,就聽到有兩個下山的人說前面有猴子,他們的雨披也被猴子抓破了。還提醒我們說塑料袋要小心,猴子會抓的。我和BF頓時緊張起來,連忙將鞋子住包裡放,也不管是不是濕的了。無奈,包小鞋大,放不下,BF被迫穿上了濕的鞋子,我腳上套了兩雙草鞋,我本來穿的一雙鞋放到包裡面了。這一放鞋過程說起來簡單,可那時天上雨正下得歡呢,要打傘,要拿竹杖,要拿包,要放鞋,要換鞋,搞得我和BF不知道有多狼狽。為了有效避免猴子的搔擾,我把挎包也背在了衣服外套裡面,結果搞得衣服也穿不周正。但那個時候已經管不到那麼多了。本想等等後面爬山的人,一同經過。可我們爬了那麼久的山,也只零零星星遇到幾個人,絕大多數的時候,就只感覺只有我和BF兩個人在山裡爬山。所以想想還是算了,自己走吧。小心翼翼的一步步住前走,猴子的聲音都聽得到了,緊張。還以為猴子在我前面延伸到山上的石梯路上,冷不盯突然發現就在我前面的一棵樹上正蹲著一只猴子。嚇得大氣也不敢出,拄著竹杖,速速通過。剛上幾步台階,就看見好幾只猴子。有兩只大猴在石梯上,有兩只小猴在欄杆上,還有猴子還旁邊的樹上。拄著竹杖,重重地敲擊著地面,發出“咚咚”的聲音,快速從猴群邊上通過。雖然心裡怕,可還是忍不住多看了這些野猴子幾眼。結果發現他們根本就對我們視而不見,都沒正眼看我們。

在這之後,一直緊惕著猴群的出現,不敢大意。不過把包背在衣服裡面的滋味實在不好受,所以把挎包還是背在了衣服外面。九十九道拐真是名不虛傳,一眼望不到頭的石梯,走完一條又是一條,真是走得希望都快沒了,累得半死。從壽星橋到仙峰寺,我們足足走了兩個半小時。到達仙峰寺的時候,已是下午一點五十。這時候,雨基本上停了。雨過天晴之後的天空特別的清亮,遠山特別的清晰,滿眼蒼翠。從仙峰寺去了附近的九老洞,因為沒有付每人5元的照明費,所以進到洞裡才發現要付了照明費才給開燈的。由於沒有燈的照明,我們身上也沒有帶電筒之類可以照明的東西,所以只下了幾米,便返回了。實在太黑,完全看不見,伸手不見五指。回到仙峰寺附近的小吃店,泡面,往杯子裡灌水,這裡已經漲到了3元了。問店老板到遇仙寺還要走多久,答日只要十幾分鐘,到洗像池也就兩個小時,我和BF笑日,你可能只要十幾分鐘,我們可能就要幾十分鐘嘍。事後證明,我們走了一小時十幾分鐘才到遇仙寺。想想店老板的十幾分鐘就能到,真郁悶。

我們三點從仙峰寺出發。從仙峰寺到遇仙寺,剛開始的一段路基本上都是下坡或平路,還算是比較好走的。可好景不長,走不多遠,就又開始了一眼望不到頭的漫漫石梯征途。這一路上,看到漫山遍野的被譽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樹正開著白色的花。一場雨之後,掉落了滿地的珙桐花。其它許多不知名的樹木也各顯其秀美本色。四點二十不到,我們終於到了遇仙寺。這是一個小廟。由於濕鞋穿在腳上很不舒服,到洗像池要經過鑽天坡還需兩三個小時,我們也累得不行了,所以決定就在遇仙寺住下。當我們問遇仙寺師傅是否還有住宿的時候,師傅答日有。然後很驚異的問我們:“你們現在就要住嗎?”大概以前沒有人這麼早在這裡就落腳了吧。都會趕到洗像池去住宿,只有那種七八點才到這裡的大概才會選擇在這裡住宿吧。我們住下之後,到六點鐘,都看到還有人經過遇仙寺往洗像池趕。我們住了一個雙人間,每人40,比在白龍洞的時候已經貴了一倍了。晚飯是在遇仙寺吃的齋飯。這頓齋飯吃得比較郁悶,因為不僅份量比在白龍洞的少了許多,價格還每人貴了2元。最讓人郁悶的是,在這兩菜一湯當中,居然有一樣菜是我和BF都不吃的苦瓜。當這盤菜端上來的時候,我和BF面面相覷。我們的運氣怎麼會那麼好呢~~~在遇仙寺沒有能夠泡到熱水腳,就只是按摩了下腿和足底以緩解疲勞。雖然在遇仙寺住下時很早,就算到洗像池可能也不過六點左右。但事後證明,我們當天選擇住遇仙寺是正確的。一是住遇仙寺便宜很多,在洗像池30元只能住到一個大殿裡的地鋪。雙人間需要150。二是住遇仙寺,我們把鞋子放在灶上烘了一夜,到第二天早上,總算有干鞋子可以穿了,在洗像池多半是不可能的。在齋堂吃飯時候,遇到兩個從金頂下山的,聽他們說金頂下了大雪。怪不得下面山上的雨這麼大呢。這一天,BF RP大爆發,獨自一人背背包走完全程。從山上看自己一步步走上來的石梯,想著自己走了三十公裡,還下著那麼大的雨,還是相當有成就感的。晚上,BF要求從金頂下來直接坐車回成都。猶豫,最後還是同意,但還是有點不死心的。

明天繼續更新~~


精選遊記: 峨眉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