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孔的領悟

作者: simanxing

導讀孔子學說的歷史地位simon_xing 原作於 15/10/2001 1.產生背景 以孔子學說為主體的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傑出代表和集大成者. 孔子生於春秋魯國上層階級家庭. 少時即通”五藝”, 後著”春秋”,他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面對動蕩不安戰爭頻繁的社會現實, 孔子力主復古, 主張以王道代霸道, 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 家庭倫理關系. 孔子周游列國十數載後回到故國傳道受業, ...

孔子學說的歷史地位simon_xing 原作於 15/10/2001

1.產生背景

以孔子學說為主體的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傑出代表和集大成者.

孔子生於春秋魯國上層階級家庭. 少時即通”五藝”, 後著”春秋”,他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面對動蕩不安戰爭頻繁的社會現實, 孔子力主復古, 主張以王道代霸道, 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 家庭倫理關系. 孔子周游列國十數載後回到故國傳道受業, 有弟子三千. 孔子與弟子的談話後來被收入”論語” 一書, 是為孔子學說的經典. 自西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孔子學說就成為此後兩千年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

2.內容

孔子學說於社會家庭要求建立和諧固定的倫理關系, 是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人人各盡本分, 不得逾越; 於個人則要求培養自身的知識,品德和修養, “親君子遠小人”. 孔子學說提倡積極的入世觀念. 處於進步的時代則出臣入仕, 貢獻社會; 時代黑暗則退居山林, 獨善其身. 孔子學說對維持當時社會穩定和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他身後儒家思想有進一步的完善. 兩百年後處於極度動蕩不安的戰國時期, “亞聖” 孟子的學說給儒家思想賦予了更多人本主義思想. 孟子提倡”君為輕, 民為重”,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是為近代民主自由思想之萌芽.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側重各有不同, 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宋理學把儒家思想推到了頂峰. 此時儒家學說的內在理論完善到了頂點, 對各種社會個人行為規範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而得到歷代統治階級的推崇和對其他學說的壓制. 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統治人們思想的主要工具.

3.正面評價

孔子學說是時代的產物. 中國傳統社會有以下不可改變之事實:1.地區差異大; 2. 法制不足; 3. 商業沒有正常發展; 4.中央管理不足; 5.生產關系的束縛.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缺少商業流通決定了經濟上的頭等問題是分配而不是生產.地區差異大決定了傳統中國法律的局限性, 因為法律必須有其普適性. 因此在封建社會, 單靠法律無以約束人們的各種經濟行為和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 而儒家思想通過建立內在和諧穩定的倫理關系, 以此內在聯系很好地彌補了法律和中央管理之不足, 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負面評價與現實意義

孔子學說產生於不以商業流通為重點的傳統農耕社會. 由於歷代統治者的扶持和缺乏其他學說的競爭, 在近代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日益突顯其僵化, 缺乏內部更新機制的弱點. 自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上半頁, 以儒家思想為上層建築的中華文明在面臨西方近代文明競爭時一敗再敗. 這主要不是軍事之失敗而是不同文明撞擊之優勝劣敗. 各種歷史事件, 乃至目前 9.11 事件無不折射出各種不同文明的較量和衝突. 內斂性的儒家思想在和外向型, 發散型的近代西方文明撞擊時顯得不適應時代. 那麼以之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明在新的千年又將何去何從? 不由得讓我想到了上個世紀的五四運動和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 我們的文明必須增強其內在反省和自我改善的能力並積極吸收其它文明的長處. 孔子學說或曰儒家思想的改革正和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相輝映. 如此則中華民族在新千年的偉大復興可期.

斯人已去, 精神不死, 浩氣長存.

數風流人物, 更待明朝.


精選遊記: 曲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