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過文明沉澱的山海間-山東游記(四)威海

作者: 黃二娃

導讀威海:在歷史的塵埃裡涅槃威海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視為國土最東端的地方。但我們很早知道威海這個城市,主要還是因為它頻繁出現在中國近代史的教科書裡:明朝在這裡設衛屯兵,始稱“威海衛”;1894年,著名的中日甲午戰爭在這裡爆發;1898年被英國租借;1930年收回主權。這些悲壯的歷史在很多中國人的腦海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如� ...

威海:在歷史的塵埃裡涅槃威海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視為國土最東端的地方。但我們很早知道威海這個城市,主要還是因為它頻繁出現在中國近代史的教科書裡:明朝在這裡設衛屯兵,始稱“威海衛”;1894年,著名的中日甲午戰爭在這裡爆發;1898年被英國租借;1930年收回主權。這些悲壯的歷史在很多中國人的腦海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如今威海的名氣也很大,不僅是因為它在中央電視台上了推銷自己的廣告,還因為它的那些名聲:清潔衛生城市、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天之盡頭、韓國商品城、韓國料理一條街、購買釣魚具的天堂……等等、等等。作為中國最接近韓國的城市,在威海你能感受到很多朝鮮文化的元素,比如商家招牌上同時用中文和朝鮮文寫著的店鋪名稱、商場裡林林總總的具有韓國特色的商品、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韓國料理餐館。當我們從蓬萊經過近5個小時的車程一路風塵僕僕地趕到威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到韓國料理店好好搓一頓。從網上得知威海有一條韓國料理街,於是買了地圖興致勃勃地尋找,不想夜幕降臨時還是沒有確信找到。飢腸轆轆的我們最終在一排很熱鬧的韓國料理店隨便選擇了一家,要了一個泡菜排骨鍋,烤了一份五花肉,還喝了一瓶真露酒。價格可以接受,味道也應該不錯,可能是當時太餓,這是我現在唯一能給這頓飯下的評語。夜晚的威海比較熱鬧,我們晚餐後去參觀了街邊搞的小吃美食展,在海邊的廣場上看到了燈火通明的“定遠艦”。威海的風也刮得很勁,不比長島的遜色多少,晚餐的能量好像很快就從我們身上被蒸發了,這時正好看到街邊的燒烤攤,於是我們品嘗到了烤魷魚,這後來被我們無數次記起的讓人懷念的小吃。威海把魷魚頭和魷魚身分開來賣,烤魷魚頭按個頭的大小被稱為“大頭”和“小頭”,烤魷魚身也相應被稱為“大板兒”和“小板兒”。依稀記得“大板兒”也就4塊錢,吃起來非常實在,也很過癮。第二天一早我們就趕往成山頭。成山頭位於膠東半島榮成成山山脈的最東端,故而得名。它被秦始皇稱為“天之盡頭”,是中國海岸的最東端,其緯度位置比台灣東北部的三貂角還要偏東68分,是中國大陸伸向海洋的極點,也是中國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古時成山頭被認為是日神所居之地,據《史記》載,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後,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兩次駕臨此地,拜祭日主、修長橋、求尋長生不老之藥,留下了“秦橋遺跡”、“秦代立石”、“射鮫台”、秦丞相李斯手書“天盡頭秦東門”等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現在,這裡還留有全國唯一的一座“始皇廟”。公元前94年,漢武帝劉徹率領文官武將自今西安出發,途經泰山,一路東進巡游海上,直至成山頭,被“成山頭日出”這一奇麗的自然景觀所折服,遂下令在成山頭修築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恩澤,且作“赤雁歌”志之。到了成山頭,我們算進山東後第一次領教了黃金長假人多的厲害,舉目望去皆為人頭攢動,哪有山頭的影子。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我們還是心平氣和地游覽,歷史的過往在這鬧嚷嚷的空間裡已經難以思憶,倒是如今盛世的繁華讓人對成山頭有了另外定義的想法。中午回到市區,我們又用“烤大板”作午餐,另外增加了一個煎餅果子,真是便宜又實惠,這使我們對威海被稱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的認識又更深了一步。下午逛韓國小商品城,很多工藝品估計也不會是韓國制造的,如此便宜的價格估計以韓國的人工成本是很難承受的,不過也算是個紀念吧。晚上去品嘗了網上著名的“李朝牛湯”,味道確實很特別,湯醇肉香,價格也公道,在我們心裡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加分不少。到威海的第三天早上我們登上了去青島的客車。臨別時,我從住處的陽台上眺望海灣對面的劉公島,想著威海應該已經從那些沉甸甸的歷史中涅槃而生了吧。



(韓國料理)



(定遠艦夜景)



(從秦代立石處眺望海景)



(收回威海衛紀念碑)



(威海汽車站)


精選遊記: 威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