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札記之青海(下)

作者: luxuexian

導讀D7上午去塔爾寺,該寺是佛教分支黃教聖地,始建於明朝,是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中心。該寺規模宏大,建築物具藏族風格,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所見教徒十分虔誠,數九寒天光身赤腳在朝拜 ,寺內匍伏還願的信徒中,據說有的已待了半年以上。 在彌漫酥油味的寺內,我們欣賞了寺內“三寶”酥油花、壁畫和堆繡,印像深的要數酥油花,造型精致,色彩鮮艷,全憑手工用酥 ...

D7上午去塔爾寺,該寺是佛教分支黃教聖地,始建於明朝,是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中心。該寺規模宏大,建築物具藏族風格,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所見教徒十分虔誠,數九寒天光身赤腳在朝拜 ,寺內匍伏還願的信徒中,據說有的已待了半年以上。

在彌漫酥油味的寺內,我們欣賞了寺內“三寶”酥油花、壁畫和堆繡,印像深的要數酥油花,造型精致,色彩鮮艷,全憑手工用酥油制成,有人有物,巧奪天工。同時,也感受到宗教力量的強大,和籠罩寺內的神秘氣氛。

下一站是敦煌,在路線選擇上,我們舍近求遠,經格爾木,為的是深入大西北,同時不用走回頭路。

坐上西寧至格爾木的火車,真正向西北腹地進發。綿綿不盡的戈壁灘,寸草不生的鹽堿地,唯有親歷其境,才真正理解中華大地“地廣人稀”的含義。車外荒涼,車內我與兩日本女孩用英語加寫漢字打得火熱,她們是取道格爾木去西藏和尼泊爾的.音樂不分國界,也成為我們溝通的媒體。《北國之春》、《四季歌》以及許多改編自日本歌的香港流行曲《忘不了你》、《愛的根源》等等,我唱國語或粵語,她們唱日語,一首接一首,歌聲溢滿車廂,飄向荒野。

一同伴大為不滿,罵我沒骨氣,“叫她們把釣魚台還回來!”我可不管這麼多,繼續我的"中日外交"。歌聲稍停,車廂另一頭的一群士兵,竟齊聲高歌革命歌曲,我們不甘示弱,又繼續……



D8昆侖山下的格爾木,地處素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是青海第二大城市,人口不多,以鹽化工業為主,有“鹽湖城”之稱。經濟不發達,我們入住的酒店也頗簡陋(現在青藏鐵路已通車,格爾木作為起點站,應熱鬧些)。

在火車上聽別人對“察爾汗鹽湖”的介紹,我們一下火車就租車前往。格爾木至敦煌的一段公路,用厚達15-18米的鹽築成,全長32公裡,堪稱舉世無雙的“ 萬丈鹽橋”。鹽湖遠看與別的湖沒啥不同,踩上白色“沙灘”才知道那是濕漉漉的鹽,是工業用鹽,算是長了見識。

歸途上,陽光下的昆侖山雪峰閃耀,空曠的野外,突見一疾馳的黝黑載貨列車,似靜猶動,死寂的空間驟添一分生動,驚嘆太像一幅畫。

車在飛馳,昆侖山永在遠遠的天邊……

接著司機送我們到草原,司機說夏季游客喜歡到蒙古包度假,可惜此時已是秋季,草已全干,只余枯萎的根,遠看是一片黃地,意外的是有潺潺的小溪。欲進入哈薩克人的蒙古包,年老的女主人不懂漢語,只會說不大准的“給錢”兩個字,後經司機解圍才讓我們進入。我們盤腿坐在紅艷艷的地毯上,感覺一下牧民的生活。牧民有彩電、摩托、發電機等,相信生活不錯。

在草原上,我們更一試策馬揚鞭的刺激。

昆侖山下,海闊天空,遠道而來的我們樂而忘返。



(鹽湖)


精選遊記: 格爾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