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散記:濤聲依舊的汨羅江喲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瀟湘散記:濤聲依舊的汨羅江喲【一】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閩南童謠 (燒肉粽啊......燒肉粽,賣燒肉粽......) 端午節,俗稱:五月節,在閩南是個大節日。除了傳統的包粽子、賽龍舟外,還是紀念女媧娘娘,為了修補“共工怒撞不周山”釀成的“天大窟窿”,而煉石補天的日子(插上一句,《紅樓夢》中的那塊石頭,或稱� ...

瀟湘散記:濤聲依舊的汨羅江喲【一】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閩南童謠



(燒肉粽啊......燒肉粽,賣燒肉粽......)

端午節,俗稱:五月節,在閩南是個大節日。除了傳統的包粽子、賽龍舟外,還是紀念女媧娘娘,為了修補“共工怒撞不周山”釀成的“天大窟窿”,而煉石補天的日子(插上一句,《紅樓夢》中的那塊石頭,或稱寶玉,據說就是女媧練石時落下的),演變至今練石是不現實的,人們就用“煎麥餅”(閩南方言讀作:煎饦,或煎‘饣追’,據《北齊書·陸路和傳》記載:梁人人見之而喜,於是設供,具‘饣追’薄餅。這就是俗語話說的“煎‘饣追’補天”)的方式,照樣也能堵住這個節氣的綿綿暴雨(這只是一個地方的習俗,或稱迷信吧,據說除了閩南外,在西蜀也有“蒸‘饣追’”的習慣,這其中的淵源目前還無人考證,除了閩、蜀簡稱字中都有“蟲”的圖騰外,還有相同的“懸棺”的現像。其實認真回想一下,閩南的“音樂活化石”南音的祖師爺,不正是後蜀皇帝孟昶嗎?)。

當然現在的天氣,已經遠遠偏離了以往的節氣。坊間新流行的民謠叫做:人不講道理,天不按甲子,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真實寫照。以前有民諺:未吃五月節粽,破裘(棉衣之類的)不甘放。是說過了端午節後,才能真正算是夏天到了,那些冬衣之類的毛衫、棉被就可以收藏起來了。我們再瞧瞧當今,還沒到清明、谷雨時節,就已經艷陽高照,暑氣連連了。原來的老話:清明谷雨冷死虎母。只能放進故紙堆裡,束之高閣啦。

在蘇杭和閩南一帶,端午節還保留有除“五毒”去“四害“的習俗(這與古代的“蘭浴”有關,據《大戴禮經·夏小正》記載:五月蓄蘭為沐浴。故周以來有朱索桃印飾門、艾人懸戶、系五彩絲、掛赤符,以禳災辟邪之習。),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插桃枝以避邪毒,有的人家還要喝上一杯“雄黃酒”。再啰唆一句,當年在西湖邊找到愛情的“千年蛇精”白娘子就是喝了這酒,方露出原形,驚死許仙,才有了後來的“盜靈芝,救郎君”和“水漫金山,法海收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主要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可是,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和緬懷呢?原來感情樸素的民眾,因為生怕“憂國憂民,懷石投江”殉國的屈原,被江裡的魚蝦所分食,才想出了這招用香噴噴的肉粽,去與魚蝦們“通融”。後來又怕這些生靈不通人情,才又用這鑼鼓喧天的賽龍舟,一來驚擾、趕跑它們,二來繼續尋找、打撈。這樣的民俗也就代代和他的楚辭《離騷》一樣傳承了下來,到了現在紀念節慶年年有,而且熱鬧非凡。但是能完整背誦“逸響偉辭,卓絕一世”(魯訊語)的《離騷》的人,卻越來越少,除了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說起湖北秭歸,大家都知道,它是位於長江三峽江邊上的一座小城,還知道這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裡。而提起湖南汩羅,一個以江取名的縣城,恐怕就有些陌生了。但是總能依稀記起,這裡曾經是屈原九年流放和最終靈魂歸隱的地方,一個離岳陽古城僅七十多公裡的地方。


(汩羅江)



(汩羅江畔的玉笥山)

當我坐著班車由岳陽來到汩羅,這條發源於江西幕阜山,淵源流淌了千百年的江水,還是濤聲依舊,一往無前地向洞庭湖滾滾而去。不變的是,岸邊青蔥翠綠的玉笥山,以及烈女峰上的那十二堆墓塚和眼前的這座祠堂。

來到這裡,我只有默默地鞠了一個躬,坐在江邊,掏出帶來的酒葫蘆,把酒撒入江中,對著濤濤江水,來遙祭這位埋藏在心中許久的心儀萬分的浪漫詩人。知道屈原,是從小時候的電影開始的。認識屈原是從讀他的楚辭才清晰的。來到汩羅江畔,也只有大聲地朗誦出他的詩篇,才是對他最好的紀念。人與事當然隨著江上的雲彩飄走了,時光也像這流水般,溜走了千年,但是他的浩浩詩篇還在,他的偉大靈魂永不消失。


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

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人(今湖北秭歸縣)。 屈原的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楚懷王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既明於治亂,又嫻熟於辭令,故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列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變法圖強,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富國強兵、威震諸侯的時代。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貴族“既得利益集團”發生了“不同政見”,受上官大夫等人的排斥、誣陷,屈原逐漸和楚懷王越來越疏遠了。懷王十五年(公元前30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全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應”(小時候看電影看到這裡,恨死他們啦,尤其是那個張儀,以後才知道,他和蘇秦是同窗,全出自鬼谷子門下。在那個時代上,都是響當當的人物,“一個連橫,一個合縱”,搞得整個歷史舞台好像就他倆的),並以“獻商於之地六百裡”,讓楚懷王放棄和齊國修盟。受騙後的懷王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其未能成功。最後在張儀的策動下,懷王二十四年,秦楚結下了“黃棘之盟”,楚國徹底陷入了秦國的“圈套”,屈原亦即被逐出郢都。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但是懷王仍然沒有接受屈原,要對秦國“狼子野心”的警惕。同年,楚懷王在“武關會盟”中,被秦國扣留,最終客死他鄉。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靖綏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交集,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國,空負了自己浪漫的政治理想。歷史由此記下了一位叫做屈原的郁悶的“三閭大夫”,和他那些開創一代楚辭風格的代表作:《九辨》、《九歌》、《漁父》、《離騷》、《國殤》、《天問》……



(樹影婆娑的屈子祠)

【三】

從汩羅回來的每年端午節,我都會重溫一遍屈原的《離騷》。今天當我讀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電話響了,原來是伯父寄來一些自家包的粽子,拿到手時還是溫溫的,嚼了一口在嘴裡,頓時滿齒生香,一股熱乎乎的霧氣潤濕了我的雙眼,不完全是為了屈原。

附錄:屈原的《離騷》(因為喜歡,所以抄錄。這是一篇大氣磅礡、遣詞優美、悲壯蒼涼的浪漫色彩的楚辭。看了五十遍,你准喜歡,讀了二百遍後,應該就能記牢了。譯文可上網搜索。)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鹹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眾女疾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余之中情;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依前聖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茲;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四聲)以圖後兮,五子用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後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皇天無私阿兮,攬民德焉錯輔;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攬余初其猶未悔;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陳詞兮,耿吾既得中正;駟玉虯以乘鷖兮,溘埃風余上征;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彌節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余馬於鹹池兮,總余轡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夕,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為理;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瑤台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遠集而無所適兮,聊浮游以逍遙;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閨中既已邃遠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此終古。

索瓊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為余占之;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世幽昧以昡曜兮,孰雲察余之善惡;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

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巫鹹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鑊之所同;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說操築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何瓊佩之偃蹇兮,眾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妒而折之;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余既以蘭為可侍兮,羌無實而容長;委厥美以從俗兮,苟得列乎眾芳;椒專佞以慢韜兮,樧又欲充夫佩幃;既干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和調度以自娛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

靈芬既告余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蘼以為粻;為余駕飛龍兮,雜瑤像以為車;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乎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並馳;駕八龍之蜿蜿兮,載雲旗之委蛇;抑志而彌節兮,神高馳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 

1991年10月間游歷、拜謁了湖南汩羅縣的屈子祠、屈原墓塚。2007年6月19日(農歷五月初五)整理《旅行大事記》成稿,僅以此文紀念屈原,紀念我們的端午節。


精選遊記: 汨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