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准備去旅游的必看

作者: 不負今生緣

導讀<<點擊右下方白框看登山路線及主要景點>> 泰山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 泰山山體高大,形像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 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裡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 ...

<<點擊右下方白框看登山路線及主要景點>>

泰山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

泰山山體高大,形像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



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裡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 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

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 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余株,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主要分布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岩。

玉皇廟

玉皇廟位於玉皇頂上。古稱太清宮、玉帝觀,由山門、玉皇殿、觀日亭、望河亭 、東西道房組成。創建年代無考,明代重修,隆慶年間萬恭重修時將正殿北移,露出極頂石。山門額書“敕修玉皇頂”。正殿內祀明代銅鑄玉皇大帝像。神龕上匾額“柴 望遺風”。遠古帝王多在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東亭可望“旭日東升”,西亭 可觀“黃河金帶”。

院中有極頂石,1921年增修石欄時王鈞題“極頂”。石側有《古登封台》碑。

廟前有無字碑,舊傳為秦始皇封禪立石或為漢武帝立石,又傳碑內封藏金簡玉函 ,故又稱石函。

玉皇頂前盤道兩側有“兒孫羅列”、“目盡長空”、“青雲可接”、“登峰造極 ”、“五岳獨尊”、“擎天捧日”等大字題刻。

東南石坪寬敞,名平頂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乾坤亭,上刻“孔子小天 下處”。亭毀於民國年間,碣毀於1967年。西南為青帝宮,由山門、大殿、東西配殿 組成,祀青帝。又西為後寢宮,又稱神憩宮,有正殿、配殿,祀木雕元君臥像,民國 年間毀。兩宮建於明,重修於清。今殿宇完好,辟為岱頂賓館,1982年在宮西建賓館 樓,1989年改造,1990年重新開業,改稱神憩賓館。

十八盤

十八盤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雲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後毀。西岩有清道 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雨季眾水歸峽,飛泉若瀉。

前為新盤口。明萬歷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並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甚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於清乾隆年間。

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岩,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於谷口,是泰山古建築充分利用 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範,是泰山的重要標志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雲梯倒掛。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 雲梯”、“如登天際”諸刻。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余階。“緊十八”西崖有巨岩懸空, 側影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盤岩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裡的距離內升高400米。明人祁承賦《十八盤》詩:“拔地五千丈,衝霄十八盤。徑從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 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日骨猶寒。”

太平頂

太平頂位於徂徠山中部,為徂徠山最高峰。其巔雙峰頡頏,老松偃覆其上。西峰較平,上有感應侯祠遺址,金代章宗皇帝於明昌元年(1190年)封山神為“護國感應侯 ”而建,後圮。故址有巨石屹立,上有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文人補刻唐代隱士國子博士王希夷的《王野人詩》:“徂徠山下是吾家,吸露噓風臥紫霞。幾百年來無個事,朝朝座對老松花。”

西岩有天然石洞,每當天晴氣朗、夕陽西下,洞內即攢紅散紫,金光爍爍,故名紫霞洞。王希夷曾在此修真。下為李源寨,有自來泉飛流。

頂南為萬松嶺,自古多“美松”。公元前六世紀,魯國僖公修寢廟,下令伐徂徠山之松、新甫之柏。今松柏遍布,嶺下有石屋,中有冽甘泉,甚旺。

頂東南為貴人峰。峰巔奇石突兀,孤秀刺天,遙望如人立。古人稱:“泰山有丈人,徂徠有貴人。”

玉女池

玉女池在碧霞祠西牆外,原為池,清代砌為井。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在玉女池內發現玉女石像,易以玉像,建龕奉祭,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從此香火大盛。

池側有巨石高聳黝黑若鼎,明人查志隆題“天柱”,秦李斯篆書《泰山刻石》曾嵌石內,俗稱斯碑崖。

斯碑崖南原有明代建西公署,額稱“仰止亭”,舊時達官貴人登山多止宿於此, 清代廢。

旭日東升

是泰山最迷人的奇觀。拂曉,天晴氣朗,萬壑收暝,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繼而,天空雲朵赤紫交雜,瞬息萬變。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霧氣連為一體,雲霞霧靄相映。日輪掀開雲幕,冉冉升起,宛若飄蕩著的宮燈。頃刻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然而,這只不過是一般的陸地日出,而那海上日出,更為壯觀。赤輪乍啟,海面半吞半吐,欲上而止,跳蕩恍惚,仿佛有二日捧出。有時還能看到罕見的日珥。明代於慎行在《游泰山記》中說:“頃之,平地湧出赤盤,狀如蓮花,蕩漾波面,而燁煒不可名狀,以為日耶!又一赤盤大倍於先所見,側立其上,若長繩左右汲挽,食頃乃定。”清代孔貞D043在《泰山紀勝》中稱:“才一轉睫,悠忽半體,若月弦就望,厥色殷紅,韜光不耀,輪騰而上。少頃,日中忽如一燈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樽,次如葫蘆。上黃白,下紫赤,類薄蝕狀。”在岱頂觀海上日出機遇很少,只有夏至和冬至前後,日出方向避開膠東半島而在與陸地最近的海域內,夜間晴朗無風,氣層折射達52以上才能看到。觀陸上日出機遇較多。在天高氣爽的暮秋和雲氣較少的初冬,只要山下前一天刮西北風,或是雨後轉西北風,次日岱頂天晴氣朗,就能飽賞奇麗景色。(十八盤)



(五岳獨尊)

(泰山日出)



(泰山雲海)

(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



(中天門)



(十八盤)


精選遊記: 泰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