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一座彪名青史的小城

作者: tangrenjie

導讀今春去黔川旅行之前,先到了湘西懷化。為的是參觀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芷江之所以在抗戰末期國人皆知,只是為了保衛芷江城及機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雪峰山展開一場殊死的戰爭,這是八年抗戰中國軍民與侵華日軍進行的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戰役,結果是以日軍慘敗,中國軍隊勝利而結束。芷江還是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政府投降的第一站。故今日之國人到湘西� ...

今春去黔川旅行之前,先到了湘西懷化。為的是參觀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芷江之所以在抗戰末期國人皆知,只是為了保衛芷江城及機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雪峰山展開一場殊死的戰爭,這是八年抗戰中國軍民與侵華日軍進行的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戰役,結果是以日軍慘敗,中國軍隊勝利而結束。芷江還是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政府投降的第一站。故今日之國人到湘西,極應到此地憑吊一番。旅行團到湘西,張家界、鳳凰必去,為什麼就不能順便去芷江呢?

1946年2月國民政府為紀念抗戰勝利,在芷江舞水河畔的七裡橋受降原址建立了一座四柱三門“血”字牌坊,即高8.5米的受降紀念坊,中國的凱旋門。現在的受降紀念館是由幾部分組成:紀念坊、受降儀式舊址、抗戰勝利紀念館、史料陳列室等。連接受降會場和抗戰勝利紀念館的主道兩旁,樹木高聳,地上花草郁郁蔥蔥,顯得非常莊嚴肅穆。也許不是節假日,游人寥寥無幾。我漫步在其中,想像著當時的情景。

盧溝曉月見證抗戰第一槍

芷江受降結束浴血整八年

盧溝橋的槍聲,揭開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芷江受降為八年抗戰寫上極其光輝的最後一頁。地處湘黔交界的芷江侗族自治縣,曾有一度受到世界的矚目。她見證了中華民族最揚眉吐氣的一幕,見證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中華大地的徹底覆滅。1944年,盟軍成立中國戰區陸軍司令部。何應欽為總司令,轄四個方面軍,計30個師,共30余萬兵力,全部美械裝備。同時成立中美空軍混合部隊,在湖南芷江開辟了盟軍遠東第二大機場,開展對日軍事目標的戰略攻擊,使日軍在湘桂、粵漢鐵路陷入癱瘓,長江航運不能通暢。1945年1月,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召開緊急會議,為對抗盟軍的戰略攻擊,制定以奪取芷江機場為目的的芷江戰役,又稱芷江攻堅戰。

4月初,軍委會主席蔣介石在重慶召開緊急會議,任命何應欽為總指揮,集結20個師共20余萬兵力布防在湘西雪峰山一線迎敵,誓保芷江機場。至此以雪峰山為主戰場的會戰序幕拉開。此戰役自4月9日開始,6月2日結束,歷時55天,最後以日軍徹底潰敗而告終,史稱湘西會戰,又稱芷江保衛戰。此戰役共擊斃日軍12000多人,傷23000多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取得了八年抗戰最後一次大會戰的勝利,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繳械投降奠定了基礎。中國軍隊也在抗擊侵略保衛國土的戰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會戰中,殉國將士7737人,傷12483人。特別要指出的是,日軍所至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無惡不作,罪行累累。

湘西會戰的勝利,對加快侵華日軍的投降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同時廣大愛國官兵和戰區人民團結協作,抗擊日敵入侵,捍衛中華民族生存的歷史功績,後人永志不忘。湘西會戰在中國抗戰史和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5月9日 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7月26日 美、蘇、中三國簽訂波茨坦公告,限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6日和9日 美軍在日本廣島、長崎各投擲一顆原子彈。

8月9日 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

8月10日 日本外務省委托瑞士、瑞典兩中立國向中、美、英、蘇四國發出“乞降照會”。

8月14日 日本天皇裕仁召開御前會議,發布投降赦書,即投降詔書。

8月15日 軍委會主席蔣介石電令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無條件投降,即投降六原則。

8月17日 岡村寧次電復蔣介石,派侵華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少將為投降代表洽談投降事宜。洽談地點為玉山機場,後改為芷江機場。至此,芷江成為全中國、全世界所注視的地方。

根據軍委主席蔣介石的命令,授予陸軍總司令一級上將何應欽全權處理受降事宜。何應欽即對所屬部隊下達調動命令,即赴各受降地區接受侵華日軍的投降事宜。8月18日蔣介石再電令岡村寧次決定日降使者來芷江的日期即應遵守的事項。

大意如下:

規定降使所乘日機的飛行線路及高度、起飛及降落的時間。

日機要在機翼上下各漆有光芒的日本國旗一面。

機翼末端各系4公尺長紅色布帶以資識別。

須帶所有日軍戰鬥序列、兵力位置、指揮系統之表冊。

使用電台的一些命令和規定。

盟軍三架戰機升空監護。

經過一系列細密的准備,各方官員及新聞人員陸續抵達芷江。八月的芷江,天高氣爽,晴空萬裡。芷江成了歡樂的海洋。大街小巷貼滿慶祝勝利的標語。“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開億萬世永久之和平”的巨幅對聯布置在城東門。“慶祝抗戰勝利,鞏固世界和平”,“向盟軍戰友致敬”,“向抗戰將士致敬”,“抗戰勝利萬歲”等標語隨處可見。縣城中心搭起彩樓,上書“勝利之門”四個大字,教堂樓頂掛中、美、蘇、英四國國旗。龍津大橋兩端搭起青松翠柏牌樓,各書“正義大道”“和平橋梁”,並用松柏扎起許多“V”字。

8月21日,是日軍降使到達的日子。這天芷江的天空碧空萬裡。芷江機場,停放著百余架飛機,百余輛各種汽車。中國國旗高高地迎風飄揚。5000多人代表著各界聚集在機場,目睹激動人心地勝利時刻。11時降使所乘日機飛臨芷江上空。此前飛臨常德上空時,今井武夫發現一挺機槍,立即命令丟掉,墜入洞庭湖中。降使日機到機場上空低飛三周以示敬意。11時20分日機落地,按照指令繞場滑行一周,駛向指定地點。飛機停後,幾千名中美官兵從機場四周蜂擁而至,標志投降地紅布帶頃刻被中美官兵撕碎,留作紀念品收藏。11時35分機門開啟,今井武夫站在艙門內問是否可以下機,得到肯定地回答後,今井面帶戚容,緘默無語,走下飛機,向中國國旗敬禮。隨後接應官員核對降使及隨員名單,憲兵對日方所帶行李進行檢查。而後開來4輛美式吉普敞蓬車,前後兩輛均乘中方警戒憲兵,中間兩輛插有白旗,日軍降使及隨員乘坐。從機場到日軍降使駐地長約二公裡地路旁,已站滿中美兩國軍人和市民百姓,車隊經過之處,“打到日本帝國主義”“審判戰犯”“嚴懲戰爭罪犯”的口號此起彼伏。今井武夫一行,汗流如柱,面色慘白。戰後今井武夫回憶錄講述了當時的心情:“自宣布戰敗以後,我們這幾天的一切舉動好像是發生在另外一個世界上的事,是由另外的一些人扮演似的,我只是沉痛地陷於傷感之中。”

芷江受降會場,是一棟黑色木板西式平房。會場左右兩邊地路上,各扎木牌樓一座,上首扎有“和平之神”四個大字,並有一大型V字。會場前的曠地上,四根旗杆高豎中、美、英、蘇四國國旗。兩座綴滿青松,嵌“正義”“公理”字樣的牌樓高聳門外。

會場內,進門右側為受降區,中牆懸孫中山像,像的上方為孫中山的手書“天下為公”。像的兩側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許努力”的條幅。下方為總理遺囑及軍人讀訊,黨員守則。進門左側為記者區,共有中外記者一百數十人擠滿屋內及外面走道。會場布置莊嚴簡樸沒有任何裝飾。

受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委派,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中將主持受降。左右各坐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冷欣中將,中國戰區美國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准將。下方為投降代表席,兩側各坐數名軍政高官。

下午3時,中方聯絡官接陸軍總部電話,立刻把日本投降代表帶來,只准四人不准帶槍。會場周圍增派警衛,門前設三道崗哨。下午3時40分,日軍代表今井武夫及隨員共四人出現在第一道門衛前,向衛兵行禮,衛兵准其通過。今井武夫一行走到會場門前,止步。蕭毅肅說:請進來。四人走到桌前,脫帽,立正,向蕭毅肅、冷欣、柏德諾鞠躬。三人坐著點頭回禮。隨後今井等四人在投降席坐下。下午4時,日軍投降典禮正式開始。

主要內容如下:

中方確認投降代表身份。

日方呈交日軍在華所有陸海空軍戰鬥序列,兵力位置及各種指揮系統等表冊、文件,並呈上指揮刀。

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備忘錄(即命令)交日方代表轉岡村寧次。

中方派冷欣中將率領有關人員與日方投降代表同機飛南京,成立南京前敵指揮所,做中國軍隊接管南京、上海、北平的前期工作。

經何應欽總司令批准,將派陸空軍將校和美軍人員到日方代表宿舍進行具體細節的會談。

4時50分,日軍降使一行起立鞠躬,退出會場。昔日不可一世的侵略者終於低下了罪惡的頭。此時東方天空出現一道七色彩虹,人們歡呼,中國的虹,中國的吉兆。

23日下午1時20分,今井武夫乘掛著白旗的吉普車,由聯絡官引導,接受何應欽召見。召見共進行9分半鐘。日本降使在芷江歷時三天共52小時。於23日下午2時30分離開芷江,返回南京。當天晚上,何應欽舉行勝利和平酒會,並發表演說,感謝美、英、蘇三國給予精神和物質的幫助,感謝羅斯福、杜魯門總統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對中國官兵的忠勇抗戰,中外記者昌槍林彈雨的忠實報道,深加贊美。由於蔣介石把受降簽字地點由芷江改為南京,所以芷江受降可為受降第一階段,即受降預備階段。正式簽字定在9月9日上午9時在南京中國陸軍總部舉行。何應欽、岡村寧次分別在日本政府降書中文本上簽字蓋章,各執一份。接著岡村寧次接受蔣介石第一號命令,並在命令受領證上簽名蓋章。降書簽字儀式歷時20分鐘結束。到此受降儀式全部結束。但受降具體事宜任重道遠。

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停泊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舉行。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國民政府定9月3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值此“七七事變”七十周年之際,寫下不是游記的記事文章,為的是回顧這一段中國人永不能忘記的歷史,為的是緬懷為了這一段歷史而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國弱必受列強欺凌,國強諸國不敢小覷。只有國家真正的民主富強,國人才能在世界面前得到尊重。

謹以此文表述參觀芷江受降紀念館後的心情。


(受降紀念坊)



(受降會場外部)



(受降會場)



(受降紀念館)


精選遊記: 懷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