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線路(8)-清邁那個地方

作者: 我是你的血雨腥風

導讀在清邁城裡混跡了三天,沒有出去做什麼山地徒步,清邁賴以出名的300多座寺廟中,我也只去了帕辛寺(wat phra singh),還是因為它正好橫在了我瞎逛的馬路中央。我不是虔誠的人,也看不出那些北方手工藝品好在那裡,呆了三天只是因為清邁是個挺讓人舒服的地方。 北方的食物其實之前我根本分不清什麼泰南泰北食物的不同,對我來說哪裡的蛋炒飯都是一樣的,都需要澆點� ...

在清邁城裡混跡了三天,沒有出去做什麼山地徒步,清邁賴以出名的300多座寺廟中,我也只去了帕辛寺(wat phra singh),還是因為它正好橫在了我瞎逛的馬路中央。我不是虔誠的人,也看不出那些北方手工藝品好在那裡,呆了三天只是因為清邁是個挺讓人舒服的地方。

北方的食物其實之前我根本分不清什麼泰南泰北食物的不同,對我來說哪裡的蛋炒飯都是一樣的,都需要澆點醬油。可剛來到清邁就碰巧遇上了很久以來最好吃的東西,不由得想誇獎兩句。

老城裡正對著東城門的主干道上,離城門不遠的路南,有個很牛的餐廳,空間很小只賣些簡餐和飲料卻永遠擠滿了人,每天下午四點都會准時關門,頗有些老馬家、小腸兒陳的風骨。那個叫我大呼好吃,恨不得在他家牆上題詞的菜,其實不過就是蛋餅(omelette),一盤米飯上放個煎得金黃的雞蛋盒子,雞蛋剛剛凝固,裡邊滿滿包著肉末和青椒、番茄碎丁,將盒子一塊塊切下伴著米飯送入口中,蛋汁菜湯在嘴裡和米飯完美地融合,香氣從桌上一直灌到身體最裡面。可能是那陣子吃了太多奇怪的草,或者是泰北的食品更接近中國的風味,總之我一下喜歡上了這裡的食物。另外,這家店的咖啡也是絕對地道,只可惜忘了店的名字。

泰北第一名吃是咖喱湯面,具體哪種面其實無所謂,只要是湯面就一定是差不多的味道,所以也沒必要非去追尋號稱最有名的咖喱雞肉面(khao sawy)。泰北的面條都像是提前幾天就預先用油炸好的,硬硬黃黃的泡在湯裡。好吃在於那咖喱湯,泰北的咖喱都比較稀是燉過的,也不知是那種顏色的咖喱,總之不像東南亞其他地方味道和形態都那樣濃厚,用這種清爽的咖喱伴上高湯,制作時再滴上些酸橙和泡菜汁,一碗湯面上桌,聞聞就有祛暑的作用,半硬的面條很有嚼頭,湯還熱的時候一定大口喝下,略微出點小汗,人會馬上感覺通透起來。書上說這東西最適合在涼爽多霧的早上食用,其實有幾個游客能見到清晨的霧和涼爽的天氣,我只知道天越是潮熱喝起這湯來越是爽快,就像貴州的酸湯。

老城外靠近湄平河的清邁清真寺附近是穆斯林聚居區,在泰國尤其是泰北該是非常另類的地方。也就是兩三條短短的街道,常有些印巴面貌的人出沒,女人都圍著馬來風格的頭巾,所有的店鋪都堅持著不掛英文招牌。被東南亞的干巴巴的豬肉和雞肉摧殘得太久,來這裡可以找到很過癮的大塊牛羊肉和被油浸得噴香的米飯解饞。難得的是,很多經營餐廳的穆斯林都是中國移民,不少人都能講一口標准的普通話。

二手書店同樣是旅游城市,但我從沒見過任何其他地方有清邁那麼多的二手書店,書店最集中的地方是老城東門的護城河兩岸,別以為清邁人如何有文化,書只是他們的生意,一種特殊的旅游生意而已。

書店通常是個街邊門臉,門口擺著陳列主推圖書和明信片的展示架。屋內和四壁的所有空間都堆著滿滿地一直頂到天花板的書架,屋子最裡邊收銀台的旁邊還會有個狹窄的樓梯通向比較低矮的閣樓,閣樓上沒太多講究,連地板都會堆滿了二手的書籍。

二手書店裡,作為中國人難免會有些文化危機的感覺。九成的圖書都是英文的,偶爾在一樓也能找到些法語和德語角。閣樓上倒是另有洞天,總能發現不少日文書籍,其中多數是漫畫。我花了整整一個下午,跑了四、五家店,一共只找到兩本中文讀物,標價50B的《黑欲》後來被我丟在了老撾的長途小巴上,我在扉頁上寫道,“買於清邁的二手書店,看完了,請寫下您撿到的地方,再丟到其他旅行者也可以撿到的地方”,希望它還在完好地繼續漂流。標價80B台灣版吳若權的《幸福月光》如今還在我的書架上,是本教人尋找幸福的書,也是我所有書中唯一一本從右到左豎著排版的。

也許二手書店裡語種的差異談不上什麼危機,只是我們的旅行者還不習慣隨身帶著書,帶了書的在路上讀完恐怕也會又再帶回家。我通常會把讀完的書留在旅店公共區域的書架上,或是送給賣書的小販,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拿著剛看完的書,在隨便哪個地方的隨便哪家二手書店,都能換到另外一本中文書。

混是清邁的氣場我不知道“混”究竟是個多麼貶義的詞,其實很多時候,這個字讓我覺得舒坦。而混在清邁不僅絕對心安理得,甚至可以找出大堆的證據來表明,在這裡,“混”是一種不得不染上的地方病。

老城西南角有個Buak Hat Park,園林乖巧精致,極淺的湖堤圈著小小一汪水,湖邊草地上椰樹高聳棕櫚橫伸,人都在發呆,鴿子像母雞那樣眼神慵懶地窩在草地上。整個清邁老城的調性都是這樣。如果從半空看,清邁老城會像是個風火輪,繞城的公路上,車流永遠川流不息地在置換出城裡的生機,一旦穿過車流進到圍牆內,就像到了個凝滯的世界,城裡所有一切的使命好像就是陪著那些廟宇一起靜思。

WAT(廟)這個字真的很奇妙,三個字母裡,W代表了泰國廟宇翹起的屋檐和泰服的假肩;A像是佛塔的尖頂和古代暹邏人的高帽子,T是佛像低垂的雙眼和挺直的鼻梁。佛緣真是無邊啊。

清邁的街上,那些WAT隨處可見,有的甚至沒有圍牆,有圍牆的也猜不出泰語的名字。只有很少的廟人來人往,可到處都可以看見有香火在燃燒,沒有佛樂誦經和鐘聲,清邁的香火就在街邊巷角一點點將時間燒成灰燼。老聽人說什麼一炷香的工夫,也不知清邁的每天能點出多少年的悠閑時光。

老城裡的那些街道我永遠也分不清,古街舊牆永遠是最早建起的樣子,不會像咱們的周莊鳳凰那樣舊貌新顏亂人眼。紫的、粉的和橙色的,到處都有花靜靜地綻放在牆內外的樹枝上,點綴著屋檐上的天空。當人被太陽曬到頭暈,找個老大娘的冷飲攤,握杯冰水坐到開花的牆下,你就和每個這裡的人一樣,成了老城裡的另一個安靜的符號。

清邁像是佛教的侍女,在這三百多個寺廟的叢林裡,用一生去侍奉我佛。人在清邁,也學會了無欲無求,沒有緣由地就是想去混掉所有時光。信或者不信佛,冥冥裡總覺得佛在給你傳授個有關宇宙和時間的禪理。參不透那禪理,所以很多人會懷念清邁,更多的人像我一樣只是懷念那些在混的日子。

老人和酒吧

清邁也還是泰國的清邁,所以就不可能沒有酒吧,不可能沒有燈紅酒綠的夜晚。

其實我的酒吧生活從白天就開始了,清邁的每個中午都是陽光暴曬,為了避開日頭我嘗試過賴在網吧、餐館和寺廟門口的樹蔭裡,後來終於發現城外湄平河邊的RIVERSIDE BAR,於是之後每天中午不為喝酒而只是為了去那酒吧睡個午覺。點上杯檸檬冰水,躺在靠河廊台的長椅上,巨型風扇將熱氣吹散,太陽被遮在屋頂後面,河面上的反光一閃一閃像是給眼睛做著按摩,遠遠地有條木船漂來,還沒到眼前人就已經睡著。

清邁的幾個夜晚,一直泡在老城的東門一帶。磚紅色的老城圍牆不知是哪裡的風格,在這一帶還都保存完好,牆頭旗幟招展多少有些肅殺的味道。護城河環繞著老牆清澈見底,到了晚上,兩岸酒吧的霓虹又將河水攏在當中,噴泉在河中綻放,東門外被裝點得有如露天的舞池,讓人心馳神往。

Bheer Pub緊挨著護城河,門前排著大串的露天的座位。把著冰啤酒坐下,燈火將眼角都擠滿但並不吵鬧,對面Sorel Brother Bar裡身著傳統服裝的女招待們和著輕柔的音樂,不情願地在台上和門口跳著泰國舞招攬客人,無數次重復緩慢的舞步,轉動著腰肢和手腕,清邁的酒吧和夜晚都是這樣,懶洋洋地透著閑散,卻讓人說不出的自在。

河堤上一排排當地人坐著在納涼,遠遠只是望著我們但沒人加入,酒吧是游客的專屬地。

一個開著哈雷老得快要死去的鬼子坐到對面的座位上,摟著後座上下來的泰妹,一杯杯不停灌著威士忌,大聲吆喝幸福得滿臉通紅。想起白天在河邊看到另一位鬼子老紳士,被5個性別可疑的美女簇擁在輛TUK-TUK上一路絕塵,不能說是簇擁,簡直是走光那樣不小心把老紳士露了點兒出來,塵土飛揚中只見最後幾根老白毛兒上下翻飛了幾下。真的對這樣持續怒放的生命充滿了敬意,我舉杯向對面的紅臉大爺示意,祝他離開這個世界時一路走好。

=============================================

無論如何,清邁和曼谷還有那些這島那島的不同,就像北和南、山和海那樣涇渭分明。也許本色的泰國從來就這樣素面青衣,因此人們才說清邁是泰國的靈魂所在。終於想明白那些喧囂的狂歡的城市和島嶼,不過只是泰國的身體。



(轉載1 -Buak Hat Park)



(轉載2-老城的東門)



(轉載3-夜晚的東門外)



(轉載4-湄平河旁的酒吧)


精選遊記: 清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