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故裡淘巨寶

作者: newbeebee

導讀初冬時節,首次去臨川,就被臨川的魅力震懾了。臨川位於江西的東部,有江西第二大河流——撫河,有宜黃水,有崇仁河、雲山河,有芙蓉山縱橫點綴,靈動多姿,氣像萬千。 臨川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沛,結冰期短,無霜期長,四期分明,全區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 臨川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江山形勝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賈常行;荊楚 ...

初冬時節,首次去臨川,就被臨川的魅力震懾了。臨川位於江西的東部,有江西第二大河流——撫河,有宜黃水,有崇仁河、雲山河,有芙蓉山縱橫點綴,靈動多姿,氣像萬千。

臨川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沛,結冰期短,無霜期長,四期分明,全區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

臨川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江山形勝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賈常行;荊楚、吳越文化交彙於此,中原、閩粵文化滋潤其中。秀美的風光,發達的農業,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澱,優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燦爛的臨川文化。

臨川雖然建政於一個平淡的年代――東漢永元八年,但此後經歷的1900多年,可以說是歷盡滄桑,跌宕起伏,名流輩出,引人注目,既讓人欽羨不已,又令人遐想聯翩。

北宋早期自小便“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明朝的中國戲劇大師、有“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的湯顯祖等等一大批大家、才俊,讓臨川的魅力透過歷史,照耀未來。

宋代的時候,臨川還曾經出現過“十裡一狀元,隔河兩宰相”的人才繁榮,盛極一時。

據統計,到清朝為止,臨川人著書立說2000多卷,收入《四庫全書》的書目就有770卷,臨川列入《中國名人大典》的鴻儒達134個之多。

縱觀歷史,正是這些為數眾多的臨川之水孕育的名儒、巨公為中國文化的昌盛、為臨川的輝煌注入了不盡的才思和活力,因而臨川便有了“才子之鄉”和“文化之邦”的美好聲譽。

如今的臨川,教育、文化氣息依然濃烈、芬芳,名聞天下。臨川區轄20個鎮、9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兩個墾殖場,2000年10月改市設區,區域面積為2121平方公裡,人口105萬,屬於撫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臨川境內現有大學三所,中專7所,中、小學600多所。新近由臨川一、二中及撫州一中聯合組建的“臨川教育集團”清一色為省級優秀重點中學。這三所中學,自77年後共為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輸送了少年大學生近200名,在全國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臨川籍在國內外的研究生達2000多個,獲博士學位及正在攻讀博士的有200多個,學者、教授已有千名之多。目前,慕名來到臨川就讀中學的學子遍及國內29個省、市,這在全國並不多見。

臨川地處贛東,離省城南昌只有80公裡的路程、距南昌昌北機場128公裡,區位條件優越。境內,有鷹廈、浙贛鐵路縱貫南北,向樂鐵路直達南昌,316、昌廈、京福三條國道穿境而過,還有撫河與贛江、鄱陽湖、長江相通,水路距九江港只有240公裡。這些優勢為臨川日後的發展提供了先決的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川地氣殊異,山川炳靈,林奇谷秀,水繞川環。憑借著數不勝數的青山綠水、精制風光,臨川在歷史上曾吸引過無數的文人墨客,像名聞天下的王曦之、謝靈運、顏真卿、曾鞏、陸游等等,都曾到臨川“揮毫水上,詠哦山間”。

在臨川2121平方公裡的區域面積當中,有耕地面積8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4萬畝,旱澇保收面積61萬畝,號稱“贛撫糧倉”,是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臨川還有山地面積150萬畝,丘陵60萬畝。

臨川有大小河巷50多條,大中小型水庫350座,水面22.5萬畝,可供生產養殖水面達15萬畝,水產以鯉魚、鰱魚、草魚、鯽魚、甲魚、鱔魚居多;臨川還有宜黃河、崇仁河、盱江水、東鄉河、撫河等5條水域越境進入長江……

臨川礦產資源豐富,有黃金、白銀、銅、鐵、重晶石、黏土、瓷土、煤炭、腐植酸、石灰石、耐火泥等十余種,山礦達2491座;南部的茅排金礦正在開發利用之中。茅排山中,除金礦之外,還有原始生態無數,山腳下,極目一眺,滿山的竹、木郁郁蔥蔥,似畫中的美景,更似夢中的仙境。

臨川西部的青蓮山下,有溫泉一泓,常年四季湧流不息,日泉恆溫60℃,月泉恆溫40℃,日流量5000噸。因為水質好,並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這裡歷來都是療養聖地。 溫泉度假城距撫州市區只有15公裡,據京福高速公路出口10公裡,交通十分便利。度假村擁有溫泉水和鋇沙兩大資源,單井湧水量為600噸。水質經檢測符合飲用水標准,並對皮膚病、關節炎、心血管等多種疾病具有理療作用。溫泉度假村項目需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首期投資2000萬元以上。

臨川還有始建於唐代的贛東佛教名剎“金山寺”,其影響已經波及東南亞,有位居全國第三位的“天主教堂”,有王安石紀念館、湯顯祖紀念館,有千年道觀所在地靈谷峰及大小幾十個風景旅游點。可以說是人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古今神韻融會貫通。

另外,臨川勞力資源豐富,全區人口達105萬,而且勞動工價便宜,每天平均在15元上下。

臨川是農業大縣,西瓜、黃梔子和花卉成了近幾年產業結構調整後的支柱產業。

臨川是國家農業部命名的“西瓜之鄉”,50年代撫州西瓜在北京展覽時,曾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贊不絕口。現在臨川專門設有“西瓜辦”抓西瓜生產。全區種植西瓜面積22萬畝,年產西瓜40萬噸以上,品種已經多樣化,產量已經規模化,迫切需要外資進入臨川興辦西瓜深加工企業,開發綠色的,同時又是“紅色”的、“金色”的西瓜食品。

近年來,臨川的黃梔子產業化發展很快,全區黃梔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6萬畝。省委書記孟建柱、省長黃智權等領導對臨川的黃梔子產業化建設十分關心,曾先後視察黃梔子生產基地,並給予充分肯定。目前,臨川正在通過廣泛招商引資,進一步加快黃梔子生產基地建設,籌辦黃梔子天然色素廠,立志把臨川建成一個國際性的天然色素集散地。據測算,到2007年,臨川的黃梔子種植面積將達到20萬畝。

再來看看花卉。號稱“贛東花卉第一鎮”的臨川孝橋鎮,僅僅四年時間,已有花卉基地15個。有人總結,孝橋的花卉產業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快,有幾個“硬道理”:一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二是隨著城市的日益美化,庭院美化已成時尚,花卉自然“進入尋常百姓家”;三是臨川氣候適宜,“得天獨厚”宜種花;四是臨川交通便利,“得地獨優”好賣花。目前,臨川已建成一條長10公裡的花卉長廊,種植花卉面積達500畝,面對日益看好的市場聲譽和市場前景,臨川區的計劃是擴大面積到12萬畝,建成江西省最大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花卉項目總投資在7500萬元左右,建成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億多元。還有果業基地、水庫開發、大面積荒山荒地開發都在等待有志者捷足先登。

臨川不僅是國家的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工業也已跨入全省八強。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大開放、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戰略的實施,臨川真正成了一塊招商引資興辦實業的熱土。一些國企正在轉制,撫州工業園區、撫北工業園區、農業山地開發、城市建設、旅游景點等重點工程開發正在進行廣泛的招商和緊張的建設之中。

正是本著“以工業化促城市化,以工業化促大發展”的原則,今年以來,臨川區通過踏踏實實的行動、采取科學細致的管理措施、運用新穎獨到的理念,不斷創新招商思路、拓寬招商領域、優化投資環境、打造招商引資的強勢平台,實現了招商引資新的突破。僅2003年上半年,臨川區共引進項目151個,其中投資一億元以上的項目一個,五千萬元以上的項目三個,一千萬元以上的項目達到二十七個,總共引進外資九億七千萬元人民幣,目前到位資金四億一千五百萬元,其中工業項目占整個引進項目的近60%。 攜帶著深沉厚重、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底蘊,憑借著全新、科學的現代理念和思路,懷抱著一展雄風、引領時代風騷的理想,臨川正在揮灑才情,用四射的魅力,創造著一份面向未來並能照耀未來的優勢。

千年才子鄉,百萬臨川人,正是在創造中塑造了輝煌的歷史,我們相信,他們也將在創造中塑造著自己燦爛的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


精選遊記: 撫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