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文成公主的足跡-----千裡走玉樹(三)

作者: 佛無緣

導讀玉樹結古鎮,因為結古寺而得名。玉樹縣結古鎮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青海省的南端,距省城西寧市824公裡。新寨瑪尼堆位於青海省南部的玉樹縣境內,在結古鎮東214國道北側6公裡處,海拔4500米。早上我們決定先去距離較近的文成公主廟。文成公主廟座落在白納溝(又稱柏溝)口不遠的地方。廟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險峻的岩壁,傍臨清流見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對灌木滴翠 ...

玉樹結古鎮,因為結古寺而得名。玉樹縣結古鎮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青海省的南端,距省城西寧市824公裡。新寨瑪尼堆位於青海省南部的玉樹縣境內,在結古鎮東214國道北側6公裡處,海拔4500米。早上我們決定先去距離較近的文成公主廟。文成公主廟座落在白納溝(又稱柏溝)口不遠的地方。廟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險峻的岩壁,傍臨清流見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對灌木滴翠、綠草豐茂、鳥語花香的巴塘山,中間一簡之地,峽谷蜿蜒,礫石遍地。由於白納溝環境幽雅清靜,風景綺麗多姿,氣候溫和宜人,當地群眾把這裡視為玉樹高原上難得的“洞天福地”。 卵石鋪地的小院,廟門旁有一塊不大的石碑,用古藏文簡略地記載修築文成公主廟的原由和大體時間,其中寫道:“為了祝願萬民眾生,赤迭祖贊父子幸福平安,祝願佛教昌盛大,依照佛中年時的容貌和體形,依岩壁雕刻了佛像,修了此廟。”院內左側是手持刀、身披盔甲,體魄雄壯,面目威嚴的武將;右側是身著戎裝,頭戴禪帽的騎虎壯士;影壁小牆上面有飄飄欲飛的騎鶴仙子。小院正面,緊靠岩壁的是三層高的土築石砌的藏式平頂建築。這是這座廟宇唯一的建築--公主廟堂。廟堂雖說不大,但站在狹小的天井裡仰望,廟堂卻顯得雄偉高大,頗為壯觀。公主廟堂設計巧妙,造型奇特,別具一格。讓人驚嘆的是國內游客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的神仙洞府,卻有幾個老外在裡面大拍特拍。接下來的行程是去勒巴溝看岩畫。勒巴溝,“美麗的溝”。這裡據說自然風光神奇迷人,溝口是歷史文化古跡文成公主廟,刻有六字真經和其他經文的嘛尼石隨處可見。有的昭示於天日之下,有的浸潤在涓涓流水之中,有的掩映在綠草翠葉之間,構成了讓人驚嘆的巨石文化景觀。這些精美的岩畫帶有濃厚的唐代佛教造型藝術風格,從石刻岩畫上體態豐滿的唐代侍女和古藏文看,勒巴溝岩畫的創造要追溯到1300年前。出了結古鎮我們的小捷達沿著通天河吃力的蠕動在懸崖峭壁之間。好幾次底盤磕著地面,就好像磕在我的心上!經過三個小時的跋涉,按距離我們應該到勒巴溝了,可是眼前遲遲看不到勒巴溝的尊容。反復咨詢沿途的藏族,由於雙方語言溝通有問題(郁悶)交流非常吃力。後來才鬧明白我們錯誤的走在通天河的對岸了,往前走就是四川了,通天河是金沙江的上游。勒巴溝就在我們的對岸,可是我們眼睜睜的到不了對面,我們是無路可逃!原路返回再去勒巴溝是不可能了,一百多公裡的山路我們再怎麼趕都到不了勒巴溝。老賈她們本來是要到勒巴溝小學去的,結果只能遺憾的說下次見!下午四點多我們趕到了新寨瑪尼石城。瑪尼文化是指以玉樹地區的瑪尼石堆和文成公主進藏遺留的傳說、建築及習俗集結而成的歷史文化遺產。信佛藏民在一塊塊白石頭上刻寫《六字真言經》、《大藏經》,還有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並飾以五彩,成為瑪尼石刻。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玉樹地區就有了漢、藏、梵三種文字的石刻,這些六字真言最早的石刻,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新寨嘛尼石城以"世間第一大嘛尼堆"聞名於世界。尼堆藏語稱“多崩”,意為“10萬經石”,人稱“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長超百米,寬過五十米,高約1.5米以上的嘛尼石牆透迤連綿,形成了一座占地面積比一個足球場還大的嘛尼石城,有幾處"門巷"可供人進出。石牆、門巷上掛滿了印有經文、佛像的彩布。城中紅色神塔高高聳立,莊嚴神聖。石刻字體和佛像的神態風格各異,出自千千萬萬的信徒之手,成為藏族宗教文化的優秀作品。嘛尼石大的有幾米大,小的只有十幾公分,上面均鐫刻著佛像或經文,最常見的是藏文六字箴言。裡面還有幾萬塊刻有律法、歷算、論述和各種佛像的嘛呢石精品,有的將整套的佛經完整地刻在很多塊石頭上,連封底、封面都刻了出來,這些石頭經書也被整齊地放在嘛呢堆上,刻有經文和佛像一面則總朝向人們可以看到的方向,所刻經文足有近兩百億字之巨。隨著歲月的流逝,這裡的嘛尼石堆積的越來越多,到1955年堆積25億多塊嘛尼石,堪稱“世界第一大嘛尼堆,已申請為“世界吉尼斯紀錄”。嘛呢是梵文佛經《六字真言經》的簡稱,嘛尼石堆則是由刻有六字真言的嘛尼石堆砌而成的。“嘛尼石”名稱的由來,是取六字真言中第二、第三兩字而來。 藏傳佛教把這六字真言看作了佛教經典的根源,六字真言又稱“六字大明,在漢文中譯音就是有名的“啊嘛呢叭咪哞”,是佛教的“根本真言”。“唵”,表示佛部心,謂念此字時,自己的身體要應於佛身,口要應於佛口,意要應於佛意,所謂身、口、意與佛成一體,才能獲得成就;“嘛呢”梵文意為“如意寶”,表示“寶部心”,據說此寶出自龍王腦中,若得此寶珠,入海能無寶不聚,上山能無珍不得,故又名“聚寶”;“叭咪”,梵文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以此比喻性如蓮花一樣純潔無暇;“吽”表示“金剛部心”,祈願成就的意思,即必須依賴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覺”,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後達到成佛的願望。學者認為六字真言可以意譯為“啊!願我功德圓滿,與佛融合!” 而許多普通老百姓則將其直譯為“好哇!蓮花湖的珍寶!”我在這佛門靜地除了傻呵呵的看熱鬧、拍照,更多的時間去看許許多多瘦得皮包骨頭的流浪狗,毫無生機的躺在陰涼下。很有幾只已經死去多時了!世人圍著瑪尼石祈求自己的來世不要悲慘。我在心裡默默祈求如果有來世自己千萬別做玉樹的狗!佛教徒們一世修行,大發慈悲,可為什麼沒人來掩埋一下這些生命已經遠去的臭皮囊呢?夕陽西下,我們來到結古寺。結古寺位於結古鎮東邊的結古山上,省內薩迦派的主寺。以建築宏偉、寺僧眾多、文物豐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國藏區聞名遐邇。整個寺院依山勢而建,殿堂僧舍錯落有致,高聳於山崗之上,圍牆上用黑白紅三種顏色的塗料塗的條帶從頂貫到底部,據說這是薩迦派的標志,分別像征著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金剛手菩薩。三色線條給人以直觀的印像,故薩迦派又叫"花教"。於1980年10月批准開放,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古寺,藏語稱"結古頓珠欏",意為"結古義成洲"。結古寺源於西藏日喀則專區薩迦縣俄爾薩迪寺。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西藏薩迦派大喇嘛當欽哇·嘉昂喜饒堅贊來此傳教,,得到當地扎武族頭人的支持和資助,在原建於此山上的兩座寧瑪派小寺的基礎上建成結古寺,將寧瑪派改宗為薩迦派。結古寺在玉樹地區以建築宏偉、寺僧眾多、文物豐富而出名,經堂和殿堂內主供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吉祥天女、寶帳怙主、旃檀木雕度母、密宗事部三怙主、自顯度母和西藏薩迦五祖等各類銅制餾金和優質木雕佛像3400多尊。珍藏有《甘珠爾》(其中有金汁繕寫甘珠爾)、《丹珠爾》等各種經典近萬卷。另有八思巴所贈釋迦牟尼唐卡、旃檀度母像及傳為扎武百戶祖傳寶刀等許多珍貴文物。歷史上曾有三個活佛系統,即扎武邁根活佛、文保嘉貢活佛和嘉那活佛。曾出過許多有學識的名僧,如喇嘛昂嘎,著有《般若波羅蜜多經釋》等5部著作;喇嘛才江是當代玉樹名醫;喇嘛日科(又名桑傑嘉措)擅長歷史,著有《大日如來佛堂志》及《藏區文物志》等。還有格桑嘉措和扎西彭措等知名活佛。嘉那活佛第一世曾先後在印度、西藏、五台山、峨眉山等聖地游學20余年,為在新寨堆成"世間第一大嘛呢堆"奠定了基礎。結古寺的歷史上有一個傳統習俗,即凡要到結古寺出家為僧的人,首先到西藏俄爾薩迦寺,從該寺堪布出家受戒,學習以"道果"為主的薩迦派教法以及全部戒律,返回結古寺後,才能正式算該寺僧人,否則只作一般"完德"(小和尚)對待,不在僧侶之列。結古寺殿堂不對外開放,也看不到僧人到處亂逛,讓我感受到了佛門的清靜。走過很多的寺廟,給我的感覺是出家人僧人不像僧人,俗人不像俗人。惟有這裡,坐在夕陽下,我有一種晨鐘暮鼓、清燈黃卷的飄逸感覺。山門霧鎖雲自封、僧人都在那裡苦修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知名寺院)



(文成公主廟)



(生命遠逝)



(嘛尼石城)



(結古寺)


精選遊記: 玉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