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之旅——澳洲15日自助游(二、黃金海岸)

作者: shr1

導讀二、黃金海岸昆士蘭州素有陽光之州的稱號,黃金海岸距離昆士蘭的首府布裡斯班很近,僅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是澳大利亞的第五大城市。這是一座充滿熱帶風情的旅游城市,它以其綿延70公裡的平直的海岸線著稱。在飛機上,我們迫不及待地俯視著那金黃色的海岸以及碧波蕩漾的大海。近了,更近了,終於,飛機平穩地停在庫蘭戈塔機場(位於昆士蘭州,靠近新南威爾士州� ...

二、黃金海岸昆士蘭州素有陽光之州的稱號,黃金海岸距離昆士蘭的首府布裡斯班很近,僅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是澳大利亞的第五大城市。這是一座充滿熱帶風情的旅游城市,它以其綿延70公裡的平直的海岸線著稱。在飛機上,我們迫不及待地俯視著那金黃色的海岸以及碧波蕩漾的大海。近了,更近了,終於,飛機平穩地停在庫蘭戈塔機場(位於昆士蘭州,靠近新南威爾士州)。一下飛機便感受到陽光之州名不虛傳,正午的陽光熱烈、絢爛。我們還是搭乘機場捷運去飯店,但與墨爾本不同的是,這裡的服務更周到,更熱情。在機場,司機熱情洋溢地和每個人打招呼,幫大家把行李放在大車的行李箱裡。我們入住的是位於克拉拉的棕櫚草地RADISSON渡假旅店。在機場與飯店之間的地方,我們換乘另一輛小些的車(帶行李拖車)。這個司機很幽默,他幫我們把行李放好,還跟我開玩笑,指著精神抖擻、神采飛揚的媽媽問我:這是你媽媽還是你妹妹,我把這話告訴媽媽,媽媽樂得合不攏嘴。黃金海岸的人就像這裡的陽光一樣,熱情而令人愉快。RADISSON是家相當不錯的五星級度假旅店,是我們此行住得最好的地方,也是唯一我在北京通過公司訂的旅店。我們住在園子深處的一棟三層小樓裡,在陽台上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內海以及一帶青山。當我得知我住的套房每晚費用比我所付的要高出100多澳元時,我非常得意。度假旅店對於我們還是新鮮事物,這裡的大堂沒有鐘表,這是國際流行做法,要讓你好好渡假,忘了時間的存在。澳洲人非常重視全家一起渡假,正值聖誕前夕,許多人拉家帶口地來這裡享受陽光,當然還有成群成群的日本游客。我想這家旅店估計很少接待過我們這樣單純的自助游大陸客人吧。在黃金海岸我們將停留一周,可以好好享受一下。在國內,我已通過網絡與當地的一家華文旅游雜志取得聯系,現在我可以輕松地與他們聯系,確定行程了。這七天是自由行動與旅行社一日游結合。到達黃金海岸的第二天,我們乘旅店的班車去了BROADBEACH。天有些陰,游人很少,沙灘變成淡黃色,筆直、平坦、綿延不絕。今天風比較大,蒼茫的大海波濤澎湃,我們在海灘上赤足而行,波濤一次次湧到腳旁,又退回去。今天的海只能這樣與它保持些距離了。或許是由於風大,氣溫低,一群群紅嘴鷗臥在干燥的沙子裡,享受著些微的陽光,我好奇地貼近它們,為它們拍照,一點也沒有驚擾到它們,它們依然故我,有的半眯了眼睛,像悠閑的曬太陽的老者。雖然不是風光片中明麗的景致,但我們也沒有多失望。因為我們看到了海的另一張面孔,是我們不熟悉的,蒼茫、氣勢恢弘,在一派天籟之音中,更容易感受到自然的力量。第三天,安排了內海抓蟹與乘水陸兩用車。一早,一個日本人在大堂接我們。他的英語發音有問題,很難聽懂,我不得不反復說CATCH CRAB,當他連連點頭時,我才敢確信他確是來接我們的。我們與一車日本人一起來到一個內海船塢,這是日本人開的。在那裡我們乘上雙層游艇。一個日本人用日語給大家講解著,正在我們彷徨之際,另一個日本人走過來,向我解釋說:今天大多是日本游客,所以那個導游講日語,他將做我們以及另幾位游客的英文導游。正說著,那幾位游客到了。原來是一對年輕的澳洲夫婦以及他們一歲的小寶寶。那個小女孩白胖白胖的,非常可愛,頭發淡金,雙眼又圓又大。一見這麼可愛的寶寶,媽媽就忍不住了,我於是向這對夫婦提出與孩子拍照的請求,他們欣然同意,並且為我們拍照。那孩子非常大方,我一伸手,她就高興地投入我的懷抱,可樂壞了我們。在船上,我們與新捕上來的大螃蟹合了影,那就是我們的午餐。不一會兒,導游拿來幾只塑料筒,筒裡裝著切成小段的小魚。紅嘴鷗們早就聞到了味道,在我們的頭頂盤旋。我們帶上橡膠手套,抓起魚段,將它們拋到海中,水中的大鵜鶘急速游了過來,與身材小巧的海鷗一起槍食,有的魚段在拋的過程中就被機靈的海鷗叼住了。如果你把魚段拿在手中,就會有海鷗撲過來,用尖嘴哚你手中的魚。就在人鳥齊歡之際,游船已載著我們來到內海上的一座小沙島附近,我們換乘小艇登陸。接下來的活動是抓丫皮蝦(一種很小的白得透明的蝦)。大家兩人一組,一人手拿打氣筒似的不鏽鋼筒,將鋼筒扣在淺海有小孔的沙灘上(丫皮蝦的通風孔),用力壓手柄,使鋼管深入沙層,將鋼管拔出,再按壓手柄,將沙柱注入另一人手中的鏤空小塑料籃中。拿著小籃的人將籃子浸入水中,反復搖晃,沙子淘盡後,籃子底部或許會出現小小的蝦,這時,我們就有如淘到金子一般地歡快,將戰利品投入公用的水筒中,這是捕魚的誘餌。在歸途中,我們享用了螃蟹大餐,新鮮的螃蟹肉制甜美,回想起來還讓人口舌生津。大家開始自由活動,有的人用剛抓的丫皮蝦釣魚,我們也湊湊熱鬧,比劃一下,但耐不住性子,一會兒就跑開了。熱衷垂釣者靜靜等待,還真有人釣到了大魚,大家一起歡呼雀躍。澳洲船長用英語喊著“海豚”,還用手指給我們看,我們扭頭一看,還真有三只海豚在浪中嬉戲、追逐。望著眼前鷹飛魚翔、一派生平的景像,不禁感慨,澳洲人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也從中受益無窮,而我們的海洋又是什麼樣的呢?回到岸上,已到午後一點。我們在衝浪者天堂(黃金海岸中心地帶)乘坐水陸兩用車又開始了一段奇異之旅。這輛車裝扮得極卡通、極可愛,車上繪著鴨子的笑臉。我們沿著黃金海岸的繁華的道路行駛,工作人員不時地向大家介紹路旁的著名建築,車子駛到海邊,司機叫大家做好准備,隨著“澎”的一聲,我們的車子落入水中,大家一片歡呼。車子像船一樣在海中行駛,我們滿心歡愉地品位著奇異的經歷。晚上,我們參加了一個生態旅游——熒光蠕蟲之旅。這個團主要是日本人,只有我們兩個中國人和另兩個日本女學生跟著澳洲司機講英語。車子向南行駛,沿著有明顯標記的盤山公路,來到素有“黃金背後的綠色”之稱的亞熱帶雨林區。在天生橋國家公園,司機帶著我們沿著山間小路,打著手電去尋找熒光蠕蟲。這個司機是個高大的澳洲人,說話幽默、詼諧,很愛開玩笑。一路上他給我們講了許多叢林知識,給我們解釋絞殺現像,並用手電的光柱指給我們看。在山路上,我們多次關閉手電,在一片漆黑中,岩壁上熒光點點,司機先生說,那就是熒光蠕蟲。過了一會兒,他又叫大家關閉手電屏息向斜上方看,我們看到一串手電光柱,他輕聲說:“那是日本熒光蠕蟲。”順著水流,我們來到瀑布下面的一個巨大岩洞,大家關閉手電,一幅奇麗的畫面出現了。洞頂熒光一片,如璀璨的夜空。司機拍著自己的臀部說,那是熒光蠕蟲美麗的後部。熒光一閃一閃地,是蠕蟲一口一口地吮吸著岩壁上的露水。司機告訴我們,世界上只有澳洲和新西蘭才有這樣的熒光蠕蟲,這樣多的熒光蠕蟲聚集在一起,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司機問了我們一個問題,熒光蠕蟲發出的光是什麼顏色?有人說藍色,有人說綠色,我說藍綠色。真的,它是介乎藍與綠之間的顏色,很難准確說出。司機點點頭,說:“我問過很多人,很多女性說藍色,很多男性說綠色,有一個人甚至說是紫色。”大家又是一陣輕松的笑聲。在回程中,我們來到一座橋上,司機問我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原來這就是我們剛才呆過的洞的頂部。結束了這段探險之旅後,我們吃著旅行社准備的可口茶點,開始閑聊。司機又問我們一個問題:雌性的熒光蠕蟲變成成蟲後,不長嘴,完成生育大事後,就會死掉,壽命只有幾天,那雄蟲會怎樣呢?我說,雄蟲也會隨後死去。司機搖頭:“不,他會像所有男孩子那樣,再去找新的對像。”這個夜晚令人難忘,因為我們看到了不曾見過的奇異景觀,更重要的是,有這位風趣幽默的司機導游一路陪同,令人笑口常開。第四天,正逢周末,我們去附近的克拉克大市場逛了逛。周末市場非常熱鬧,範圍很大,經營的品種也花樣繁多,小到玻璃飾品,大到花園裡擺放的大缸,什麼都有,當然,蔬菜、水果、熟食也樣樣不少。這裡的水果非常便宜,可以盡情享用。下午,我們如當初送我們到RADISSON的司機說的那樣“ENJOY OUR STAYING HERE”,在RADISSON的海水池中暢游,享受輕松愜意的好心情。第五天,我們報團參加了陽光海岸、努撒之旅。陽光海岸位於布裡斯班以北,此行我們也順便參觀了布裡斯班的市容,蜿蜒的布裡斯班河在城市中穿過,澳洲人真是幸福,有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大菠蘿種植園品嘗了甜美的新鮮菠蘿汁和可口的水果冰激凌,之後觀看了水下世界水族館。最令人難忘的還是陽光海岸美麗、潔白的海灘。我們在NOOSA的主海灘NOOSA HEAD幽閑漫步,感受著海風中淡淡的鹹味。陽光燦爛,碧波萬頃,白浪滔滔。黃金海岸以其平直的海岸線而為人稱道,而陽光海岸則以其俊俏、嫵媚的風情令人流連。第六天,休養生息。第七天,我們坐奧來裡山的班車去拉明頓國家公園游玩。黃金海岸內地大部分區域均是世界遺產錄上注冊的國家公園, Lamington國家公園是最大的保護級熱帶雨林。它擁有大片山地,在園內生長的花卉草木的種類為澳洲之冠。在山間的小鎮,我們停下來休息。那天細雨如絲,山中團團白霧漂浮,到處是郁郁蔥蔥的樹木、色彩繽紛的花朵,家家小咖啡館都外觀別致、小巧可愛,我們仿佛在童話世界裡一般。那種如臨仙境的感覺,至今仍記憶猶新。來到奧來裡公園,便看到美麗的彩虹鳥成群結對地吃著游人撒下的鳥食,人們手捧鳥食歡笑著與鳥兒們嬉戲,空氣中有散不盡的快樂。我們沿著有名的樹橋穿行在雨林中,又拜會了植物園中的奇花異卉。這是一段精彩的旅途,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霧中小鎮那種夢境一般的美。第八天中午,我們乘飛機離開熱情、美麗的黃金海岸,經過三四個小時的飛行,來到繁華的國際大都會——悉尼。



(和小寶寶合影)



(黃金海岸)



(我們的午餐)



(抓丫皮蝦)



(內海)


精選遊記: 黃金海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