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記之九:九州行

作者: 天之恨

導讀到日本的第二周,就用了差不多整個星期繞了日本九州一個圈。每天都是白天一半時間趕路、一半時間開會走訪,晚上還有應酬,甚累。但最郁悶的是我的新IBM電腦居然半途夭折,整個硬盤無法啟動。於是不只是天火的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還連累到天火游記的及時更新。所有的資料、照片都存在短命的硬盤裡,讓我徒呼奈何。現在使用的是備用的NEC電腦,裡面裝的是日文系統� ...

到日本的第二周,就用了差不多整個星期繞了日本九州一個圈。每天都是白天一半時間趕路、一半時間開會走訪,晚上還有應酬,甚累。但最郁悶的是我的新IBM電腦居然半途夭折,整個硬盤無法啟動。於是不只是天火的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還連累到天火游記的及時更新。所有的資料、照片都存在短命的硬盤裡,讓我徒呼奈何。現在使用的是備用的NEC電腦,裡面裝的是日文系統,用起來極其不爽。於是在加緊趕上工作進度之余,郁悶至今才續寫天火游記。嘆曰,老婆是別人的好,電腦是自己的好。

言歸正傳,九州行讓我見識到日本的交通現代化,所有行程,幾乎都是通過新干線、火車、電車的軌道交通來實現,除了從東京羽田機場和九州間往返是JAL和ANA外。換乘軌道交通的時間極其緊湊,前一班車上下來,馬上就趕十分鐘後的下一班車,中間不會有1小時以上的停頓候車。而且換車十分方便,真正做到0換乘,從一個站台到另一個不會超過3分鐘路程。據說,日本人國內的上班旅行,都是這樣掐分掐秒的Schedule。如果沒有精心設計、極其嚴密的全國軌道交通網和列車時刻安排,和足夠運能及後備力量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的。這點和美國有很大不同,美國人基本上是以車代步,外出購物都開小車,寬闊的高速公路體系四通八達貫通全國;日本則以軌道交通為主干,來滿足全國的交通需求。

旅行的節奏之快不止在於換乘快,也在於速度。從富岡到小倉到下關到熊本到八代到水俁到鹿兒島到宮崎,各段行程最長2小時,最短10分鐘,但每個站之間相隔都有幾十到三百公裡。以最快的日本新干線時速近3百公裡計,八代到水俁之間百公裡路程,只用了一刻鐘就抵達。

別以為區區幾百公裡路程,幾個小時到達沒有什麼了不起。似乎從上海到杭州、廣州、南京、北京,用的時間也差不了多少。但要考慮到的是,日本軌道交通的密度,遠不是中國所能及。在區區九州幾萬平方公裡的地盤,軌道交通基本上貫通所有城鎮。如果以中國同樣面積的地域,差不多規模的城鎮相比,如果要在區區幾日內從連雲港到高郵、從張家港到鹽城全部走遍,還要完成占一半行程的工作,憑現有的公路公交系統,恐怕效率只能是幾分之一,兼行人疲於奔命。旅途中見到,由於日本多山,經過的路段將近一半都是穿山隧道,可見投資之龐大。

印響最深的就是來到了以水俁病名聞天下的日本水俁市,更有趣的是本人拜訪的公司,正是水俁病的始作俑者日本XX公司。在介紹會上,該公司也把水俁病當作公司歷程的一個重要事項來講述。此事件於上世紀90年代該公司與有關居民達成諒解,賠款7千萬日元了結。考慮到專業所在,偶也問了公司環保措施和工業廢物處理的問題,得到預想之中的滿意答復。

其次就是每天晚上必然的飯局。檔次還不錯,嘗了各種日本海味,包括久負盛名的河豚魚。日本人吃河豚不是用醬油加芥末,而是伴醋下肚,不過失望的是河豚魚並不如想像中美味,甚至還比不上三文魚金槍魚做的“撒西米”。由於幸運的沒有吃到河豚魚卵巢中的毒素,天火還能續寫日本游記。只是不能體會日本的醫療水平如何了。雖然與河豚的卵巢失之交臂,另外某種魚的雄性制造小蝌蚪的器官,日本人也當作佳肴,看起來像個白白的小饅頭,加點鹽就下肚。味道軟軟的,入口即化,滋味不錯。只是這不是每個人都敢吞下肚的。日本酒很多都是紅薯做的,度數看起來還挺高,25度35度還有更高的,但就是不如中國的白酒厲害,有的味道還是甜甜的。日本人又愛在酒裡加冰塊,於是我只好當白開水喝。

較高檔的飯局,日本人不用年輕漂亮的侍女,出動的是干枯醜陋的阿巴桑,穿著和服左右服侍。她不只是細心的上菜換碗碟,時常能和座上客聊上兩句,也許是需要有涵養有底蘊的阿巴桑才能做到和客人良好溝通吧。可惜還沒機會去銀座見識下日本的藝妓,蟑子疫的XX回憶錄就免了。

九州行的最後一個發現就是,日本人的姓大多是以地名而取,這次所見甚至途經的就有山口、鬼塚、宮城、伊集院、古賀、黑島、豐田、大久保等等很多很多,無法一一列舉。而且二戰日本軍艦的命名,在日本地圖上的山川河岳、州縣城鎮上也能看到,頗為眼熟。日本酒也有“霧島”,還有關公的“赤兔馬”呢,哈哈。


精選遊記: 東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