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文成公主的足跡---千裡走玉樹(六)

作者: 佛無緣

導讀2007.10.5行程:西寧--循化--同仁今天的行程相對來說比較輕松。從西寧出發,經平安、過化隆,翻越青沙山、過化隆我們進入了積石峽。積石峽是接下來的行程中最為危險的一段路,世上本無路,只不過是後人在石壁上鑿出的路。頭頂是隨時會滾落下來的岩石,坡陡彎急,視線不良,峽谷最窄處狐狸可以一躍而過故又名狐跳峽。提著十二分的小心駛出峽谷,心裡暗暗松口氣。不� ...

2007.10.5行程:西寧--循化--同仁今天的行程相對來說比較輕松。從西寧出發,經平安、過化隆,翻越青沙山、過化隆我們進入了積石峽。積石峽是接下來的行程中最為危險的一段路,世上本無路,只不過是後人在石壁上鑿出的路。頭頂是隨時會滾落下來的岩石,坡陡彎急,視線不良,峽谷最窄處狐狸可以一躍而過故又名狐跳峽。提著十二分的小心駛出峽谷,心裡暗暗松口氣。不過我們高興的有點早了,跟在後面的一部車左等右等遲遲不來,對講機呼叫無應答,手機撥號無法接通,我的心又懸起來--這裡出事的車太多了。就在我准備要原路返回要尋找的關頭他們的車姍姍來遲,虛驚一場,原來他們在積石峽拍照。說實話,峽谷中有一處丹霞地貌很是漂亮,我由於安全的緣故從未在此處拍照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了,我們今天要去拜見十世班禪大師的故居,大師好歹會佑護我們的。大師的故鄉在循化縣溫度鄉,一進三院的院子,右邊的院子為迎接大師回故裡而建,土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大師的居室簡陋而神秘。左邊的跨院為大師出生的地方,破舊的房子中一根柱子,上面裹滿潔白的哈達,大師的母親就是在這根柱子下面生下了一個不凡的生命,這裡原來是羊圈,現在是伙房。舊社會的婦女社會地位低下,生育被看成是一件污穢的事情,我以為為避污穢藏族婦女必須到羊圈生育,後來經喇嘛講解才知道藏族婦女到羊圈生育是為了祈求孩子健康長壽。從大師家裡出來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藏族小孩由於對汽車好奇,拿什麼東西在我愛車身上弄了幾道劃痕,我心痛的要命卻也無法!下一個目標是同仁,同仁被稱為熱貢藝術之鄉。五屯藝術,是藏族佛教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流派,是我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五屯地區民間藝人在長達五、六個世紀的藝術實踐中,共同創造出來的。在同仁縣的隆務河兩岸,座落著五屯、年都乎、尕賽日、郭瑪日、脫加等五個自然村,這裡聚居著大批從事美術活動的藝人。他們世代相傳,以繪畫、雕塑為業。由於藝人在五屯最為集中,故以五屯為名,把它稱為“五屯藝術”。 其實,它是包括了上述五個自然村在內的五屯地區“藏族畫家之鄉”的共同藝術活動的。又因同仁一帶在藏語中稱“熱貢”,故又把民間佛教繪塑藝術統稱為“熱貢藝術”。五屯藝術的產生,與宗教的盛行是密不可分的。五屯藝術的品類有彩繪(壁畫、唐卡--布制卷軸畫)、雕塑(木雕、磚雕、泥塑、油塑)、木刻、堆繡(綢緞剪堆畫)和建築彩繪等,其中以繪畫、雕塑、建築彩繪圖案為最佳。內容大多取材於佛教故事的神話傳說,近年來也有不少反映世俗風情的作品問世,使這門古老藝術更貼近生活,作品造型完美生動,神態刻畫惟妙惟肖,服飾衣褶簡練流暢,富於質感,畫風華麗,筆法細膩,用色鮮艷,使作品富於裝飾性,在使用金粉的技巧方面尤有獨到之處,使其在同類藝術品中別具一格。十八世紀初葉,熱貢藝術進入鼎盛的中期階段。在一個多世紀中,湧現出很多有造詣的畫師,表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能。這時期的代表作有:五屯上莊杜台的壁畫《馬頭明王》、五屯下莊桑結本的壁畫《南海觀音菩薩》、尕賽日覺巴台繪制的唐卡《十一面觀音》、年都乎博拉金巴繪制的唐卡《吉祥天母》,以及五屯下莊先巴在塔爾寺大經堂前廊畫的壁畫《三十五般若》、《綠度母》等。這些作品技巧純熟、精到,畫風趨向華麗、工細,但能作到艷而不俗,繁而不亂;造型准確生動,把人物(佛、菩薩)刻劃的形神兼備。可以看出這時期的很多畫師具有高度的藝術修養,對熱貢藝術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十九世紀初葉以後為熱貢藝術的近期。這時期的作品筆法細膩,絢麗多彩,並大量用金,特別追求裝飾趣味和金碧輝煌的效果。雖然一般地說藝人的功夫不如以往,作品也常流於程式化;但在畫風上卻獨具一格,別開生面。而且這時也不乏在藝術上有追求的優秀匠師。這時期的代表作有:五屯下莊已故名畫師尕藏、夏吾、卡先加等在該村寺院畫的壁畫《四大天王》等,這幾幅畫十分精細、鮮艷,氣氛熱烈,充滿裝飾情趣,為其他藏區壁畫中所少見。年都乎已故名畫師雲旦、切旦長期在塔爾寺、拉蔔欏寺作畫,他們除繪制了不少壁畫外,並制作了大量《佛本生故事》、《曼荼羅》唐卡及六世至九世班禪唐卡,由九世班禪獻送給扎什倫布寺,受到西藏僧俗的高度評價。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曾隨師受聘赴敦煌協助張大千臨摹壁畫的五屯當今著名畫師夏吾才郎,技藝純熟、精湛,他的作品精巧細膩,富於華美的風采。被國家授予“工藝大師”的稱號。年都乎當今著名畫師更藏,對藏族的歷史、文化和歷代名家的繪畫論著有廣博的研究,並能靈活地運用到創作中去。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充滿活力。執貢藝術現存的早期繪畫作品,有年都乎寺小經堂的8幅壁畫。這些壁畫的主像為釋迦牟尼、宗喀巴大師、怖畏金剛、具誓金剛等;圍繞主像的組畫為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等。另外,還有魏塘華旦在該寺繪制的巨幅壁畫《十六羅漢本傳》。這些作品畫風古樸典雅,設色沉著厚重,線描功夫精深,筆墨灑脫,造型生動傳神,富於內涵,不愧為一代宗師嘔心瀝血之作。這些早期畫師的辛勤創造,為熱貢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五屯藝人在長期外出作畫的過程中,有機會接觸到西藏繪塑、甘孜木刻、敦煌壁畫,以及其它兄弟民族,兄弟國家的藝術,汲取了豐富的藝術養料,開闊了視野,經過總結、提煉,逐步創造出了富有青海地區藏族民間特色的五屯藝術,成為佛教藝術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流派,為我國民族藝術寶庫增添了一顆瑰麗的明珠。(以上部分文字引自旅游通用網,作者不詳)。我們逛過了五屯寺院,據說五屯寺的千手觀音是為唯一一個確有千只手的塑像,可惜我們無緣得見,拿鑰匙的喇嘛去蕯務寺聽活佛講經去了。我們去喇嘛家裡買唐卡,唐卡的價格不菲。唐卡有印制品和手工繪制之分,印制品價格幾十到幾百不等,但太容易掉色,手工制品價格就很高。挑選唐卡一方面看畫工,好的唐卡整體協調美觀,局部細膩逼真,如畫像的眉毛、胡須都根根清晰可見,所以選購是應該拿放大鏡精挑細選。另一方面是顏料之別,礦物原料的唐卡保存年代久遠,具有收藏價值。另外買唐卡也的講究侃價,有些朋友認為事關神像不便過於斤斤計較,其實現在的喇嘛藝人也太有商業氣息了。當然你有錢就另當別論,支持一下西部的經濟吧!在另一個喇嘛家裡我們還看到一個美女妹妹尼姑,台灣的。我的大腦了不知為什麼出現了間諜這個詞,呵呵,我的愛國意識還是蠻好的,要不然在這樣一個遁出紅塵的地方不會出現這樣一個搞笑的念頭,回去我就寫入黨申請書!隆務寺,藏語稱“隆務大爾法輪洲”,位於青海省同仁縣隆鎮西山腳下,地處隆務河中游河畔。 該寺早期為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拒傳說,早在元大德五年(1310年),此處已建有小寺一座。但真正形成寺院規模是在明初,創建者是三旦仁欽。三旦仁欽自幻出家,曾拜夏瓊寺創建者曲結頓珠仁欽為師學經,後 在當地薩吉達百戶支持下,正式建成隆務寺。其中羅哲僧格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學者,深受明宣德帝尊崇,被封為“弘修妙悟國師”,一度擴建了隆務寺。此後該家族又有五人得到國師封號。明萬歷年間該寺改宗格魯派,並建成大經堂。明天啟五年(1625年),明帝題賜“西域勝境”匾額,懸於經堂門首。明崇禎三年(1630年),第一世夏日倉噶丹嘉措(1607-1677年)主持隆務寺,創建該寺顯宗學院。乾隆三十二的(1767年),清朝封噶丹嘉措為“隆務呼圖克圖宏修妙悟國師”,成為隆務寺寺主和隆務寺所屬十二族政教首領,歷輩轉世,在同仁地區行使區域性政教合一統治。清雍十二年(1734年)該寺創建密宗學院,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立時輪學院,從而發展為顯密雙修的格魯派大寺,僧人最多時達2300人,曾下轄數十座屬寺。 該寺活佛系統是,寺主夏日倉共傳八世,第七世桑赤列隆朵嘉措(1916-1978年)曾任黃南藏族自治州州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此外著名的尚有曲哇倉、阿繞倉、堪欽倉、隆務倉、卡蘇乎倉、昂索荀已倉、喜倉、色倉、智噶曰倉、晉美倉、德欽倉、中佑倉等三十余系活佛。該寺歷代高僧輩出,著述頗多,其中《夏日倉噶丹嘉措全集》、阿繞倉所著《天牘柱式》、堪欽倉所著《辯論初階》等最有影響、流傳甚廣。隆務寺所設經院采用色拉寺傑巴扎倉教程。 1958年前,隆務寺全寺建築占地380畝,寺僧1712人(活佛43人),有大小殿堂31座。“文革”期間,寺院建築大部分被拆毀。1980年該寺批准開放,經歷年重修,漸復昔日風采。現主要建築有大經堂、修習殿、夏日倉殿、觀音殿、天女殿、文殊殿、七世夏日倉靈塔及密宗院、時輪院等二十余座,塔八座。全寺依山而建,布局錯落有致,藻飾華麗宏偉。大經堂位居全寺中央,體量雄闊,內供釋迦牟尼佛等數十尊佛像,造型精美,莊嚴肅穆。其中宗喀巴大師像高11米,底座周長26米,通體鍍金,七寶裝飾,尤見精奇。寺中現存明朝御賜釋迦牟尼金像等珍貴文物;古碑兩塊,分別列為國家級省級文物。寺藏佛經上萬部,其中以德格版《甘珠爾》、《丹珠爾》尤屬難得。 今天的隆務寺因為活佛講經彙集了四鄰八鄉的群眾,兩名活佛坐在法座上莊嚴神聖,教徒頂禮膜拜,不過我無法聆聽活佛的點化。不是我與佛無緣,而是他們的藏語我一句不懂,嗚呼!講經結束以後萬民爭著讓活佛摸頂,我們的少數同志竟然趁亂摸魚,或趴在活佛的寶座拍照,或“假裝”幫喇嘛抬東西混進大殿參觀。我進入大殿剛想仔細看看,喇嘛高呼查票、查票,我只好灰溜溜出來。可愛的RMB萬歲!我們胡亂的游走在寺院的大街小巷,感受這裡的一草一木。可愛的阿牛跟一只可愛的藏狗人看狗、狗看人相看兩不厭!手臂已經酸痛了,頭腦也不靈光了,隆務寺今晚就參觀到這裡,欲知後事下回分解!



(五屯寺)



(繪制唐卡)



(講經大會)



(庭院鎖春秋)



(隆務寺)


精選遊記: 同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