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清東陵(021)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 (東朝房.東值房) 由左向右是:東值房,東朝房。 北為陵園,分前朝和後寢兩部分,南部為方形院,北部為半圓形院。 南院正門為隆恩門,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前有月台,開大門三間,中門寬2.68米,旁門寬2.31米。匾額上用滿.蒙.漢三文書寫。梁枋為金線旋子彩畫。 (隆恩門) 隆恩門 (隆恩門匾額) 隆恩門匾額 隆恩門內進入收費區。只在門外拍了 ...


(東朝房.東值房)

由左向右是:東值房,東朝房。

北為陵園,分前朝和後寢兩部分,南部為方形院,北部為半圓形院。

南院正門為隆恩門,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前有月台,開大門三間,中門寬2.68米,旁門寬2.31米。匾額上用滿.蒙.漢三文書寫。梁枋為金線旋子彩畫。



(隆恩門)

隆恩門



(隆恩門匾額)

隆恩門匾額

隆恩門內進入收費區。只在門外拍了一張。



(隆恩殿)

隆恩殿

隆恩門內神道東西對稱建有琉璃焚帛爐各一座,單檐歇山頂,用來焚燒祝版制帛。

東西配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前出廊,東殿存放祝版制帛,西殿供喇嘛念經。

正殿隆恩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寬31.67米,進深17.65米,四周圍繞漢白玉欄杆,共有欄板76塊,前有月台,前出三踏,中間為九級台階,兩旁為八級,月台東西兩邊各有一踏,也為八級台階。月台上銅爐兩座,銅鹿兩只,銅鶴兩只。

殿內金柱四根,北側有暖閣三間,內供神龕、神牌。中暖閣供奉順治帝和孝康章皇後神牌,西暖閣供奉孝獻皇後神牌。暖閣前設楠木條案一張,上陳金花黑漆匣一件,內存蓍草三百根。天花板繪金蓮、翠草圖案,孝陵的建築材料是拆了西苑內嘉靖年間的道教建築所得。

隆恩殿北為陵寢門,也稱三座門,是陵寢前朝(祭祀帝後)和後寢(埋葬帝後)部分的分界。中門身鑲嵌中心花和插角花。

往北為二柱門,面闊一間,兩根正方體青白石柱組成,上橫木額枋,形式與龍鳳門同。

門北為五供祭台,須彌座上正中擺放石香爐一尊,兩側為石燭台,燭台兩旁是石花瓶。

祭台北為月牙河一條,上有平橋。

橋北為方城,與明陵平地起城不同,清陵方城建在高大的基座上,城上建有明樓,形制與神功聖德碑亭相似,城南、東、西三面有垛口,城下中部有一門洞,明樓重檐之間有“孝陵”字樣的匾額,蒙文居左,漢文居右,中為滿文。明樓內豎石碑一塊,刻有“世祖章皇帝之陵”字樣,也是滿.蒙.漢三文,旁邊刻有“康熙尊親之寶”印章,碑座為須彌座。

方城與北部的寶城之間,用月牙城(也叫啞巴院)相接,月牙城北壁背靠寶城南壁,有面南琉璃影壁一座,正對方城北側門洞,神道自此到了盡頭,琉璃照壁下線正中處即地宮入口。該影壁城磚砌成,上抹紅泥,鑲嵌中心花和插角花,頂部正脊一道,垂脊兩條,安吻獸,上鋪黃琉璃瓦,壁下承以須彌座。月牙城東西各有一條轉向登道,通往方城明樓。

最北部的寶城即墳頭,上有寶頂,下有地宮(明代稱玄宮,清代避康熙帝玄燁的名諱,故改稱地宮),地宮上方夯白灰、砂土、黃土摻合成的三合土,又用糯米湯澆固,加了鐵釘,所以十分堅固,不怕風吹雨打(明陵墳頭用黃土,面積雖大,但不如清陵堅固),地勢北高南低,四周圍以城牆,牆上有2.62米寬的馬道,最外圈的牆體建有垛口,南側城牆東西各有一豁門,安柵欄門。地宮沒有打開,內部情況不詳,也無文獻可考證,但估計應為裕陵的九券四門式。

清世祖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在養心殿逝世,年僅24歲,死因是天花,死後遺體被火化,故陵內埋葬的是他的骨灰。因為傳說孝陵內無屍首且薄葬,故在民國時期未遭大規模盜掘(但也有多處盜洞),是清東陵內唯一地宮保存完好的陵寢。

孝陵地宮內還葬有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康熙二年去世,年僅22歲)、孝獻端敬皇後董鄂氏(順治十七年去世,年僅22歲,追封為皇後)二人。



(沙盤)

最後一張是孝陵沙盤[轉帖]

看過清孝陵後,沿神道南行到孝陵下馬碑,就看到與主神道相接的孝東陵神道。蜿蜒向東,轉而向北......

待續。


精選遊記: 唐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