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者說:游西湖秋山記

作者: 冬冬1215

導讀古人有諺雲:西湖之勝,不在湖而在山。此亦余肺腑之言也。余數游西湖,賞春日嫣嫣山花,沐夏日陣陣林濤,良辰美景,常駐心中。惟彩葉繽紛之秋色,心常念之,未曾親見,乃一憾也。十一月十八日,雨稍停,與友同往游焉。 其一 寶石山攬勝 晨至斷橋,見西湖波光粼粼,一如既往。而山色大變,果然秋色無邊。芳樹叢生,彩葉織錦,紅,黃,綠三色點綴山體,絢麗奪目 ...

古人有諺雲:西湖之勝,不在湖而在山。此亦余肺腑之言也。余數游西湖,賞春日嫣嫣山花,沐夏日陣陣林濤,良辰美景,常駐心中。惟彩葉繽紛之秋色,心常念之,未曾親見,乃一憾也。十一月十八日,雨稍停,與友同往游焉。

其一 寶石山攬勝

晨至斷橋,見西湖波光粼粼,一如既往。而山色大變,果然秋色無邊。芳樹叢生,彩葉織錦,紅,黃,綠三色點綴山體,絢麗奪目,雖棲霞天平之勝不能相抗也。友曰:“天色陰沉,若晴空萬裡,則美景更甚。”余曰:“東坡詩雲‘濃妝淡抹總相宜’,游西湖須看陰晴圓缺行事乎?”站路邊四顧,山在北,湖在南。見大凡游西湖者,多往斷橋白堤而去,游山者寥寥。卻不知觀西湖最佳處,即在山巔。正所謂“不識西湖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湖中”。而人處山巔,縱覽無礙,舉目四望,遠山近湖盡收眼底,心曠神怡不可言。

山名曰寶石山。仰行而上,見保俶塔灰暗細瘦,突兀林間,古樸盎然。翠竹幽篁,有鳥雀啁啾;空氣清冽,如痛飲甘泉。循石磴數百級至塔下,見塔乃實心建築,不可登也。塔名曰“保俶”,知是為何?相傳北宋初年,吳越國錢氏割據浙江,迫於中原趙宋大兵壓境,國王錢弘俶決意入覲宋太宗趙光義,以明己志,無意與中原相抗。國中臣民多以為此行凶多吉少,乃築塔於寶石山巔以保之,故名。錢氏在浙江數十年,保土安民,任中原兵荒馬亂,絕無干涉。故士民富庶,國泰民安。及至大勢歸宋,錢氏亦曉天命,奉上降表,只求無傷百姓一人,深得時議贊許。《百家姓》錢氏穩居其二,蓋錢弘俶之功也。思今日台灣陳某,若幡然省悟,效法錢氏之功,則海內一統,中華復興指日可待也。

游塔畢,沿山脊向西行。山路崎嶇,但見怪石嶙峋,或兀立,或俯臥,或相倚,千姿百態,各具其趣。有一線天,長二三十步,窄而陡,不容上下同行,右側石壁向內傾斜,一人行走亦須小心翼翼,以防碰頭擦耳。抬頭仰視,惟天空一線。余游各地“一線天”,惟此處最為親切,山高不過百米,有此勝景,真可貴也。再向西行,忽見一怪石盤踞於山頂正中,作老僧入定狀,余謂之飛來石。及上石磴數步,回顧此石,卻見其已從山頂正中滾落至左側半腰,搖搖欲墜。仿佛被人推下,行至一半卻被山體牢牢粘住。友嘆曰:真天造也!復往前行,徑甚險,山峰奇削,而視覺頓時開朗,山,城,湖盡納入眼簾。正嘆服間,方覺腳邊無地,險要之至,頭暈目眩,如臨萬丈深淵。所謂“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稍不留意,便嗚呼哀哉。及立定,環顧杭城美景。東北高樓林立,一派繁華氣像。西南山色蒼翠,自然野性十足。西湖嵌於城與山之間。余笑曰:“此景恰如三口之家,山為父,城為母,湖為子,相依相偎,其樂融融。”友曰:“若如此,孤山如何稱呼?蘇,白二堤又該如何稱呼?”遂大笑,下山尋店家用飯焉。



(一線天)



(仰望飛來石,如正襟危坐)



(登上幾步台階,再望飛來石,如搖搖欲墜)

其二 南高峰探奇

西湖群山中,南高峰最擅泉,洞之勝,以千人洞最大,水樂洞最奇,余嘗游之。時隔二年,不知千人洞,水樂洞有無變化。煙霞洞,昔所未至也。

午後,由三台山路轉入山中。過於謙墓,留余山居,法相唐樟,均已修葺。循石磴而上,枯葉飄落無聲,化為金色地毯。秋風襲來,引得林濤陣陣怒號。更兼游人罕至,靜寂無人,與寶石山不可同日而語。友稍怯,余鼓勇前行。忽聽友一聲慘號:“此乃何地耶?”余回顧視之,只見林中一座石柱上“血園陵”三個紅字赫然入目。大駭,頓時毛骨悚然,恐有靈異。昔路過此地,未嘗覺也。石磴上寫有“21師全體陣亡”等字跡,莫非此處乃一烈士墓遺址?若真如此,何不修葺一番,以供後人瞻仰?又是何人知曉其中內情,在此留下字跡,以示後人?所謂“血園陵”,“21師”雲雲究竟是真是假?疑竇叢生,不得其解。細察之有殘破石柱,石階在灌木叢中依稀可辨,可知遺址原貌可分數層平台。余不禁想起雲居山烈士廣場堂堂皇皇,而此處卻老樹橫斜,野草凄凄,破敗不堪。及至山顛,遇一杭州人士,問起此事,答曰:“聞此處原系富貴人家莊園,早毀矣。吾年少時初來此地,已無存。”余心下默然。



(“血園陵”究竟何解?)

下山途中,過千人洞。入口寬廣,呈下坡勢,甚滑。洞內漆黑一片,不知深幾何。若失足入內,天曉得跌往何處。余笑曰:“杭州樓價居高不下,非吾輩財力所及也。不如居此千人洞,遠勝五星公寓四室二廳。”好奇心起,乃移步探頭,欲窺洞中奧秘。友呼:“且止!如遇險,天人難救也。”遂罷此想,日後當攜繩索工具有備而來,一探究竟。山麓有水樂洞,洞內幽深昏暗。入其中,有滴水聲丁冬作響,悅耳如奏樂章。奇哉,全洞皆可聞。遍尋滴水處不得,只聞其聲不見其水,真前所未聞之奇觀也。怪哉,及出洞,則滴水聲頓時消失。洞壁名人石刻琳琅滿目,尤以“天然琴聲”,“聽無弦琴”概括甚妙。



(千人洞,仿佛能吞噬一切)

煙霞洞不及往,取道滿覺隴路,過楊梅嶺,理安寺,直至九溪,余嘗隨普蘭等人游之。一路層林盡染,清溪相伴,陶醉其中,樂而忘返,真幻境也。清學者俞曲園詩曰:“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數語盡之矣,余不復多言。至龍井而返。

後記

是日,盡興而歸。惟“血園陵”疑雲密布,耿耿於懷。乃搜索INTERNET,或雲1927年國民黨北伐軍克杭州之烈士墓。若果如此,既為正義而戰,何不修葺一番,以供後人緬懷。南高峰與雲居山遙遙相望,國共兩軍先烈,亦會相視而笑。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