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感悟

作者: 飄搖書痴

導讀 (東湖雪景) 小住在臨海,時光穿梭中,目睹著東湖變遷,關注著四季變幻,觸摸著一石一木,瀏覽著一亭一榭,感悟著一點一滴。春季楊柳吐綠,鳥兒啁啾縱躍;夏日蟬鳴竹柳,暮色來臨,青蛙比鳴,垂釣者各享其樂;秋季落葉紛紛,蝴蝶翩翩,常引文人感嘆連篇;冬日,難得的一場小雪把東湖裝點,仿佛添上了白色的淡妝,猶似小家碧玉,出落的更加楚楚可人。 (春日東� ...


(東湖雪景)

小住在臨海,時光穿梭中,目睹著東湖變遷,關注著四季變幻,觸摸著一石一木,瀏覽著一亭一榭,感悟著一點一滴。春季楊柳吐綠,鳥兒啁啾縱躍;夏日蟬鳴竹柳,暮色來臨,青蛙比鳴,垂釣者各享其樂;秋季落葉紛紛,蝴蝶翩翩,常引文人感嘆連篇;冬日,難得的一場小雪把東湖裝點,仿佛添上了白色的淡妝,猶似小家碧玉,出落的更加楚楚可人。



(春日東湖)

東湖之史,源於北宋年間,始為船場水軍營,後加鑿為湖,建造了共樂堂、流杯亭。此後,官宦之家鍾集、遷客騷人流連,吟詩作畫。宋柳安道題詩雲:“平波數頃萬峰前,一片丹青畫不全。幽榭小橋臨翠水,茂林修竹鎖輕煙。綺羅弦管追歡地,雪月風花爛醉天。爭奈及瓜歸覲去,湖山無復苦流連”。自此之後的東湖,經過歷代的裝點與修葺,越見風致,成為臨海必游的休閑去處。



(喜慶東湖)

東湖之狀,可謂方中帶曲,曲中有圓。登臨於覽勝門或國貿大廈等高處俯視,東湖景色盡收眼底,湖呈長方形狀,其中回欄、曲廊、湖堤、石橋等將其巧妙的分割,再將亭台、樹木、山石點綴其間,那一幅精致秀麗的刺繡便向我們展開了。

東湖之勝,勝於亭榭。首推為前湖之湖心亭,步在湖邊遠遠可見,從湖的西側進入,上了石橋,漫過一段橫堤,再右折,穿過九曲回欄,方可到達。此亭建於清康熙年間,高閣三層,飛檐八出,俊秀端妝,玲瓏巧構,置身於頂樓,眺首遠望,北可觀覽勝門之景,南可賞巾山風光。有聯雲:“四壁湖山天上下,一亭風月水中央”。亭的北面另有礁雲、浣月二榭臨水並置,憑欄臨波,談心賞月,別有雅致在心頭。



(東湖一景)

東湖之游,樂在泛舟。夜游東湖,擇一小舟,穿梭回欄,握漿激起水花,鱗鱗波光泛漾,月點波心,隨之蕩漾開來。環湖而游,亭台掩映,垂柳與倒影相應成趣,岸邊游人如織,水中霓虹閃爍,漸漸地竟似有了游秦淮河的感覺。

杭州有西湖,台州有東湖,有人欲之相比較,西湖秀美而文化底韻濃厚,是一杯醇香的龍井,越品越喜;東湖玲瓏小巧,是一座江南園林的縮影,分明是台州的小西湖。2002年,東湖修繕一新,拆去圍牆、植花種草、置石添景,幾經裝點,愈加清麗招人,給了臨海人一個開放的東湖,漫步在湖邊,移步換景,湖光亭色一覽無余,無論晴、雨、風、雪這裡都是一道秀麗風光。

冬夜,迎風走在湖邊的卵石小道上,觸景生情,脫口吟來:“蕭蕭落花道滄桑,折折回欄曲似腸;亭榭臨波弄清影,古城佳處好風光;霓虹明月相印水,游子何日照還鄉?未能拋得臨海去,一半勾留在此方”。



(東湖夜景)

發表於2003年4月18日《臨海日報》

2006年3月臨海文學季刊——《括蒼》


精選遊記: 臨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