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漓焦作

作者: newbeebee

導讀對於江南人來說,焦作是一座被忽略了的名城。焦作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面積六千多平方公裡,人口三百多萬。焦作可以稱作是中原的腹地,和鄭州、洛陽剛好構成了一個金三角。北邊是那位北山愚公琢磨了一輩子的王屋、太行兩座名山,南邊是更加出名的代表中華民族之魂的黃河。黃河文化的淵深莫測、生生不息使它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及緣起之一。焦作便� ...

對於江南人來說,焦作是一座被忽略了的名城。焦作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面積六千多平方公裡,人口三百多萬。焦作可以稱作是中原的腹地,和鄭州、洛陽剛好構成了一個金三角。北邊是那位北山愚公琢磨了一輩子的王屋、太行兩座名山,南邊是更加出名的代表中華民族之魂的黃河。黃河文化的淵深莫測、生生不息使它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及緣起之一。焦作便深深地浸染在這地道的黃河文化之中。不管是傳說中的伏羲、女媧在紫金頂成親,創嫁娶,正姓氏;黃帝在天壇山祈天;神農在百草窪嘗百草;堯帝在捏掌伏地掘土醴泉順手而湧;還是禹治濟水以及數不勝數的帝王將相的征戰游幸;文人騷客、醫藥名流的生長隱居,都宣告了焦作深沉的文化底蘊及不同凡響的身價。正是淺吟低唱著這成百上千年前的悠悠往事,呼吸著那似乎也帶著悠悠古意的來自太行山來自古黃河的陣陣涼風,我們才得以正式地徘徊在焦作這座雖然已經走進現代,但古風依然濃烈的城市之中。當我們來到北郊鳳凰山的時候,這種似夢似幻般的飄逸著陣陣古香的思緒終於找到了著處。因為眼前突兀的東周城已經帶著颲颲古風撲面而來。東周自從周平王六年開創以來,便一直波滾浪湧,550年的時間長河裡浸漂的盡是爭霸、傾軋、碰撞、分裂、統一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走進周王宮,走過那一級級仿佛沒有盡頭的通向權力頂峰的台階,我們已經身臨其境,可以一展吞古納今的宏志。東周的開篇並不很精彩。東周的第一代國王叫姬宜臼,公元前770年,他從他父親手裡接下王位的時候便風雨飄搖,後來雖然得到申、許、魯等部分諸侯的擁戴,還得到晉國、鄭國、虢國的夾輔,也不過是勉強支持殘局,艱難度日。此後,便是春秋的百家爭鳴,戰國的群雄逐鹿。望著眼前的周王宮,我們仿佛又置身於當年的血雨腥風,置身於當年的縱橫捭闔……嘈雜的古音伴隨著現代的清風裹卷著我們,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座用現代的手著意托起的古物。周王宮布設在鳳凰山的南坡,最前面是氣勢開闊的廣場,然後是王宮正門、宮牆、角樓及周王宮大殿。大殿後面,有一組體積龐大,高22米的高台建築,外觀是周王宮殿群,裡面是一個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的亞洲第一號大攝影棚。歷史演進到東周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是禮崩樂壞,但發展的勢頭並沒有被遏止。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建築可以說是避風港,也是策源地。所以建築除了實用以外,往往還帶有很強的像征意味。看看眼前的這些建築,您會發現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隨著東周統治者政治、心理、統治形式的需要,夯土築台已是各國統治者的時尚,建築中基座尺寸在不斷加大增高,這裡面包含三層意思。一是產生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俯仰的強烈反差;第二就是台子築得越高,跟天國的距離就似乎更近了,這在縮短了統治者與神仙在心靈上的距離的同時,也加大了他們與民間的距離;第三層含義便是可以起到御敵的作用。周王宮有這個特點,楚王宮也有這個特點。前面我們談到代表黃河流域中原文化穩定、平衡、莊重、嚴謹、粗獷特色的周王宮,現在,我們應該去看一看代表長江流域楚文化活潑、舒展、明麗特點的楚王宮。楚王宮在周王宮的西北邊。也在焦作城北的鳳凰山上。建楚王宮,當然得強調江南的地方特色。走過一條連接枇杷湖與楚王宮大門的長橋。依然是高大得仿佛沒有盡頭的通往楚王宮正殿的台階。這威嚴的台階將帶您去向何方,是權力的頂峰,還是神秘的天國?可以看得出來,楚王宮的設計強調的是屋面造型大小反差的多變性及屋脊翹首的活潑性和跳躍性,色彩更是黑白深褐相輝映,簡捷、明亮、秀麗。浮雕圖案多采用鳳鳥造型,因為鳳鳥是楚人的圖騰。在楚文化多姿嬌柔微風的拂撩下,您感覺到的是滄桑的古意?是昨日的故事?還是前夜的殘夢?據說,楚人的先祖是赫赫有名的黃帝之孫顓頊高陽,屈原的名詩《離騷》中的頭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說的就是這份淵源。楚國的統治者開始稱王是公元前706年的事,當時的楚武王名叫熊通,他是在一氣之下殺了自己的親侄子之後自立為王的。後來經過成王熊惲的布恩德、施仁惠、結好諸侯,鎮撫夷越之亂,又經過莊王羋侶的苦心經營、問鼎中原,楚國終於完成霸業,雄極一時。任何封建王朝的開國歷程,都是一串串帶血的足跡,都有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創業故事。當然也少不了勾心鬥角、陰險狡詐、失卻人性的點綴。站在這惟妙惟肖的古意之中,念叨著“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蒼涼古詞,看著眼前的纖山秀水,不知您的心境是否跟我一樣——悲愴中帶著苦澀,平和中藏著戰栗?眼前的楚王宮是什麼?是古代留給現代的腳印,還是現代窺視古代的窗口?惟妙惟肖的楚王宮顯然不是原跡,著意仿古的結果是給我們帶來了一絲新瓶裝老酒的遺憾。雖然瑕不掩瑜。離開楚王宮時候的回頭一瞥倒是讓我們的目光不忍離去。這是一片廢墟,是老牛河的村民為建影視城搬遷而留下的。廢墟雖然不是什麼古物,但在楚王宮古色古香的映照下卻顯得古意斑駁。中國人有著安土重遷的傳說,故土難離,窮家難舍。我們無暇考察老牛河的村民是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下進行這次顧全大局的搬遷的。我們只有在心中默默期待,期待著這眼前的楚王宮化作一首像《離騷》那樣綿遠不盡的古歌,陪伴這廢墟的主人。當東周民俗街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條市井民俗街區強調土屋茅茨效果。主景區內多為作坊、鋪面,有燒陶的,有制革制骨的,還有釀酒鑄銅的。如果穿上一件寬衫大袖,閑然踱步於這街肆之中,您還真不知自己心在何朝何代,身在何處何方。靈台建在鳳凰山的最高處。主體三重,按照天圓地方及周易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卦的復雜變化設計建造,表現天人感應、繁衍生息的文化內涵。靈台是祭天的場所,是天人溝通的地方。對天的崇拜源自於對天的恐懼。長期以來“靠天吃飯”的順理成章使人們養成了對天的依賴,天賜福則生,天降禍則亡,於是人們需要向天求訴,需要天的理解,需要靈台。走到靈台。東周城便一覽無余。東周已經在離我們日復一日地逐漸遠去。兩千七百多年前的往事不管怎麼樣去回憶思索都是依稀朦朧似霧裡看花。任何朝代一旦成為歷史,都有令人留戀的輝煌,都有令人唾棄的卑鄙,也有令人神往的浪漫。我們,正是挾帶著歷史,走向未來。


精選遊記: 焦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