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運城”

作者: 來的都是客

導讀去年“五一”朋友約我去華山,我答應下來的條件是還要去一趟運城。幾年前我買過幾本《神州文化集成》的小冊子,其中之一是中國鹽文化,以前我只知海鹽和井鹽,以及青海的湖鹽,在那本書中,第一次讀到池鹽。池鹽是中國鹽文化的發祥,虞舜有《南風歌》“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怪不得電視裡看到運城南風集團,不明白� ...

去年“五一”朋友約我去華山,我答應下來的條件是還要去一趟運城。幾年前我買過幾本《神州文化集成》的小冊子,其中之一是中國鹽文化,以前我只知海鹽和井鹽,以及青海的湖鹽,在那本書中,第一次讀到池鹽。池鹽是中國鹽文化的發祥,虞舜有《南風歌》“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怪不得電視裡看到運城南風集團,不明白怎麼會有這麼個名字,原來正是運城的南風育成了鹽池的鹽,中原的財富。方圓百裡的鹽池,曾經是中國最早經營鹽業的國有企業,現在還有著殘留的城牆,而運城的設立,也與鹽的生產有關,原來在鹽池的東西有門以運鹽,分別在解州和安邑,交通不方便,於是在鹽池的中段設門,設機構,便有了運城。所以鹽池就在運城市裡,池神廟離城一公裡。照現在的情形,應該在市內。

十點零九分一下火車,就買地圖,這次最大的失誤是,時間太緊,忘了看95年買的地圖。查池神廟,果然在市南找到。先買去華山的車票,然後打車,車很便宜,我們在車上已經打聽好了,起價才6元,三個人更省,所以我們也奢侈了一把--車開到鹽池,我們下來照相,然後又拉我們到池神廟,玩完了,再送我們回火車站,一共花了16塊錢。

車開向鹽池,路不干淨,不久就看到了一片大屋頂,司機說那就是池神廟。爬上一個大坡,一片垃圾裡立著一方影壁,上書:鹽池,沿道下坡就遠遠地看到了“海”,因為是化學工廠,污染嚴重,我們看不到海的邊,只看到近處是一塊塊鹽田,邊上堆的是芒硝,白花花的。公路下坡一直鋪在鹽池中,這個大坡一定是舊時圍鹽池以壟斷利益的舊牆。車停下來,我們下去照相,我還撿了一塊芒硝,但估計到家會揮發得不成樣子的。

重又爬上坡,轉向池神廟。此廟格局奇怪:面向鹽池,而門在背後,也就是大殿後的旁側,偏偏又修得像個敵樓,緊張得很,不像旁邊的舒展的大殿,倒有自貢鹽業博物館的風格。我們進廟是從後向前看,一直推進到,兩只細長得如蔡襄墓前的經幢外展現的鹽池,此時空中晴朗了一些,鹽田更加清晰。在面向鹽池的護攔柱頭上,有幾只猴子,或沉思,或捧桃,或吃桃,但都眼望著鹽池,猴子夾在獅子中間顯得幾份奇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雕像。

那年來山西從運城去了永濟,到風陵渡,就是看到沒有路,去不了永樂宮,當時就想到了山,但不知道是中條山,而且以為從芮城到運城的路是從山的另一側繞過去。現在知道山名是中條山,從芮城到運城的路是穿山而過。中條山可是有名,因為它所處正是先民活動範圍,能從中穿過,也算是一個收獲。果然出芮城不久就開始進山,山勢渾圓,可能是風化日久吧,並不很險,可塌方嚴重,特別是一條梁掉了半邊,過去時,真擔心我們走在上時忽然那一半也塌了,那豈不是葬身山谷了嗎?山的範圍也不算大,也許這條路穿的是山體最窄的地方,僅僅一個小時解州到了,車把我們送到關帝廟前。

從關帝廟出來,已經快一點了,有11路公共汽車回運城市裡,正好到火車站。買204次下午15點半從運城出發明晨7點半到京的車票,竟還有臥鋪,所以也不用休息了,打個車去看古玩街,那是去鹽池路上司機說的。結果比較失望,沒有開什麼眼界,買了一個做月餅的模子,准確地說是戳子,花了五塊錢;買了一本河東文化介紹的小書。吃飽飯登上返程的火車,不緊不慢,一路看河東文化介紹,原來伯樂所相之馬就是一匹拉著鹽車走在中條山上的馬。心下大喜這一趟旅行的中心可以從華山移到中條山了,因為鹽池生鹽所需南風亦是因中條山而生的。


精選遊記: 運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