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泰山

作者: 如禪

導讀十年前曾自駕車游覽過泰山,記得當時外地車還可以開到中天門停車場,因為時間關系,只是簡單地瀏覽了泰山雄偉的外貌,匆匆而過。因為這次是休閑逍遙游,可以仔細品味泰山的內涵。8月26日,在泰山腹地整整尋覓了一天,27日實在是體力不支,兩腿像灌了鉛似的,痛得抬不起來,只好就在岱廟的碑文前咬文嚼字,拜讀泰山這部“石頭史書”,試圖解讀泰山文化何以成為集 ...

十年前曾自駕車游覽過泰山,記得當時外地車還可以開到中天門停車場,因為時間關系,只是簡單地瀏覽了泰山雄偉的外貌,匆匆而過。因為這次是休閑逍遙游,可以仔細品味泰山的內涵。8月26日,在泰山腹地整整尋覓了一天,27日實在是體力不支,兩腿像灌了鉛似的,痛得抬不起來,只好就在岱廟的碑文前咬文嚼字,拜讀泰山這部“石頭史書”,試圖解讀泰山文化何以成為集傳統文化之大成者。泰山,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一座神山、聖山,泰山一直作為一個高大、高尚、堅毅等形像加以贊揚。泰山具有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三重價值,所以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文化遺產保護區。自然遺產暫且不說,單就文化方面,足以讓世人嘆為觀止。

泰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像形文字是我國最早的文字,歷代帝王親臨祭祀封禪,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所以泰山文化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沉澱。中國傳統文化基本上是由儒家文化、釋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組成,而這三個系統的文化在泰山有著不同側面的反映。

泰山是一座代表國家政治的帝王之山,歷代帝王都提倡“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主張,所以,泰山沒有狹隘的宗派觀念和門戶之見,“儒、釋、道”在泰山呈現更是“三教一體”的格局。在泰山上有“佛道同宮”的奇特現像,甚至還有神仙鬼怪的府第,可見,泰山兼容並蓄各家之長,成就了泰山文化的內涵。

讀泰山

當然,由於歷史的原因,道家文化在泰山尤為突出。泰山最早的宗教活動就是道教。中國道教是由齊學演變而來,主要以黃老道家、陰陽家、五行家和神仙等思想為特色,其主流是方土之學。道教的理想是“修煉成仙”,注重選擇“天人感應”之所,進行內修煉丹。早在戰國時期就有方士黃伯陽修隱於岱陰鹿町山洞,人稱“黃伯陽洞”。秦漢時期,盛行求仙訪藥長生不老之術,道教興起。隋唐時期,道教又有了很大的發展。李淵尊老子李聃為祖宗,封其為“太上玄元皇帝”,並宣布“道第一,儒第二,佛第三”地位排序。宋王朝,尤其是宋徽宗禪封泰山後,自稱是上帝的長子下凡,崇道之風更烈,號令全國創建神霄玉清萬壽宮,泰山道觀建設達到空前規模。金元之際,道教達到鼎盛時期,也是全真教在泰山活動最大的時期。王重陽創建了全真教,他提倡“三教一體”,“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丘處機仿照佛教建立全真叢林制,主張出家修真,全神煉氣,通過自我修煉得道成仙,進一步革新了道教。成吉思汗曾對丘處機提出“敬天愛民以治國,慈儉清靜以修身”的治國修身之道大加贊賞,封為國師。明清時期,道教開始衰落。東岳大帝也被“碧霞元君”替代。

泰山的儒家更有自己的特色。因為孔子在泰山一帶活動,孔子的“仁”、“禮”思想,對泰山儒學的發展與興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泰山有很多孔子的遺跡與傳說,在玉皇頂有“孔子小天下處”,在紅門附近有“孔子登臨處”;“苛政猛於虎”的故事,就是在泰山提出的;孔子從“泰山岩岩,魯邦所瞻”到“登泰山以小天下”,在《臨終歌》中還提到泰山。所以,人們稱“孔子聖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歷代帝王所推崇,可見,儒學的統治地位。孔子,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泰山北鬥。“焚書坑儒”後,儒學受到致命打擊;宋代重新提倡儒學之時,泰山成了儒學復興的基地,泰山書院(也稱五賢祠)就是一個重要標志,儒學研究之風世代相傳。

佛教在東晉時傳入泰山,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在岱陰東創建了“朗公寺”。朗公是西域高僧“佛圖澄”的入世弟子。隋唐之際,佛教在泰山到了興盛時期。隋文帝、隋煬帝都是佛教信徒。隋文帝將“朗公寺”改為“神通寺”,神通寺先後延續了1500多年,神通寺是我國佛教史上的名剎,也是山東地區最早的佛寺。金元之際,泰山的佛教仍有發展。朗公還在泰山西北部創建了靈岩寺,靈岩寺成為禪宗北派降魔禪師的道場,提倡“漸悟”,要求“打坐息想,拘束其心”,並提倡“飲茶提神”之風。辛棄疾在泰山抗金時曾在靈岩寺駐扎,並刻石留念。泰山佛教對日本、朝鮮佛教的交流與影響是巨大的。隋唐時期,日本、朝鮮等多次派學問僧來中國學習佛教文化。日本僧眾借鑒飲茶提神之說,開辟了“禪茶一味”的新境界。明代高麗“滿空”禪師來到泰山,重新修建了竹林寺、普照寺。普照寺是泰山現存最完整的一座佛寺。泰山的佛塔,附有銘記和墓碑,記錄了佛教在泰山的發展史,是泰山悠久歷史的一部石頭史書與書法藝術的寶庫。

泰山的高深,不僅包容了“儒釋道”三家文化,還容納了神仙、鬼怪等原始的民間宗教文化。這次登泰山,沿途看到最多的小攤景像就是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工藝品和海棠樹上掛滿了系上石子的紅布條。其實,泰山的原始宗教裡影響最大的就是“泰山石敢當”和“泰山老奶奶”。“泰山石敢當”是遠古人們對“靈石”崇拜的遺俗,古人把石頭當作山神祭拜,各地的山神都是鎮神,能夠鎮守一方平安,而泰山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配天作鎮”的傳說,所以才有“泰山安則天下安”的說法。由於泰山有鎮乾坤的威力,因此,取泰山上一塊石頭來鎮宅安家,就會“石到病除”的神話,具有“鎮妖辟邪”的功效。“泰山老奶奶”就是對“碧霞元君”的尊稱,“碧霞元君”主宰生育,具有治病救人的神通,是萬能之神,所以,高居於泰山極頂,受人敬仰。在重男輕女的時代,誰不希望自家男丁興旺?!這樣,就不難理解泰山的樹枝上掛滿用紅線拴住石頭的布條了,原來是取“栓子”、“壓子”之意。

由此可見,泰山自古以來就是儒、釋、道“三教”的興盛之地,也是民間宗教的搖籃。從泰山古建築的布局來看,泰山之陽以道教宮觀為主,佛教廟宇一般都在泰山之陰,或者在泰山的西北麓和東南麓,只有普照寺和竹林寺位居泰山之陽,但也離開主盤道。隋唐以前“三教”以鬥爭為主,但也有融合;宋元以後以融合為主,但也有鬥爭,構成了泰山文化的多元性,其影響涉及到泰山的方方面面。三教共存,相互鬥爭,相互制約,防止走向極端,同時“三教”也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其精華,彼此創建了各自的思想體系,共同構建了泰山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泰山這種兼容並蓄的文化精神,鑄造了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任何一個領域的文化,都能讓人仰止,泰山是一部永遠無法讀透的史書。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