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莫如“歡”場

作者: 下城東新

導讀我得承認,陽朔很難寫,它蘊涵著太多五光十色的內容,你永遠不可能描慕完全!可再難寫,還是要寫-----希望鍵盤間能流淌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因為缺了陽朔,整個廣西行將會因一顆明珠的滑落而黯然失色。如何用簡短的語彙來概括陽朔的整體特點呢?我想“山水靈秀、儀態萬方”八個字比較恰當。 【寄情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那“甲天下”的山水,因了漓江 ...

我得承認,陽朔很難寫,它蘊涵著太多五光十色的內容,你永遠不可能描慕完全!可再難寫,還是要寫-----希望鍵盤間能流淌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因為缺了陽朔,整個廣西行將會因一顆明珠的滑落而黯然失色。如何用簡短的語彙來概括陽朔的整體特點呢?我想“山水靈秀、儀態萬方”八個字比較恰當。


【寄情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那“甲天下”的山水,因了漓江,大半指的也就是這陽朔周邊了。漓江很美,美在那山與水的和諧搭配:一帶碧水,蜿蜒穿行於山巒起伏的喀斯特峰林之間,相偎相依、不離不棄(這裡面,最著名的景致定格恐怕要算“九馬畫山”和“二十元人民幣背景”了)。然而,漓江確實不如想像中美麗了,因為被追逐利益的多多益善、越快越好的特點改變了節奏,於是,“官家”的游船體積日漸龐大但舒適度卻不斷降低,私人的竹筏也都換上了馬達,關於江上劃界和壟斷造成分歧甚至爭鬥的事件也時有耳聞,這些,就好比流暢、優美的樂曲中跳出不和諧的音符一樣。

遇龍河是漓江的支流,也是漓江的血脈。對於每個想感受陽朔風景精髓的朋友,找只筏子,把單車也放上,到遇龍河上尋找漓江婉約的昨天,我以為應該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船家手法很高明,竹篙輕輕地拉起又放下,就讓筏子這麼緩緩地前行,生怕驚動了凝神觀景的我。放眼望去,湛藍明媚的天空下,遠方黛色連綿的山、水旁郁郁蔥蔥的樹、樹下閑適慵懶的人、水中散漫遐意的牛、還有水底搖弋多姿的草,構成一副生動曼妙的畫卷,也極大地滿足了觀者的欣賞需求。這,才是我心中的桂林山水啊!間或閉上眼,細細回味;許是以為我想休息,船家更“體貼”地操控著船兒前行。有時,甚至讓我感覺不到竹筏的運動,那一刻,彷佛一切都靜止了,其中也包括時間;難怪,常有人感嘆,在陽朔,鐘表是最沒有用處的東西。話雖如此,可此情此景,我怎麼舍得用夢境來代替呢?

“前面坐穩了”,船家一聲輕輕的吆喝,他話音剛落,筏子就頭朝下,貼著一處壩子,堪堪插入到“下游”的水中,伴隨著我們的“驚叫”聲,濺起無數歡樂清涼的水花。與遇龍河水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激發了我下水的熱情,既然“並無風吹浪打、今日又得寬余”,何不來個更痛快的?於是,在輕柔水草的撫摸下,我成就了這次廣西之行最似“閑庭信步”的暢游經歷。

在遇龍河游得暢快,可還有更刺激的!是什麼?答案是龍頸河漂流。這條寄生於峽谷中的溪流,也許遠遠名氣不如漓江,可因其極具驚險性的跌宕落差(最大接近15米)和一路皮筏與岩石時不時“肌膚相親”的熱情表現,使得身處其間的人們只能用不斷的尖叫和閉眼,來回報這極其刺激但卻有驚無險的歡愉體驗。(強烈推薦!另:銀子岩內“蹊蹺”的鐘乳石個人認為也值得一看。)


【西街和“印像劉三姐”】

西街和“印像劉三姐”是陽朔最顯赫的名片之一。

西街不長,因而你更不必奇怪於這街上持續高漲的人氣。這裡各式風格的酒吧、餐廳、客棧、商鋪林立,在持續考驗你消費能力的同時,也形成了陽朔品牌中最別致的風景。

西街最誘人是在夜晚。華燈初上,站在街口望去,霓虹閃爍,炫耀著它“包裹”著的中文或是英文招牌,向熙熙攘攘的人群明送秋波。“沒有飯店”、“原始人”、“紅星特快”……,這些店鋪,雖然提供的“產品”未必如傳說中那般了得,可招牌名稱的標新立異,必也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久而久之,竟已在游客特別是背包客中鵲起了一段聲名傳奇,從此,大可不必擔心客源了。

酒吧文化是夜晚西街的主流文化。我雖然不勝酒力,卻也禁不住老板的吆喝,試圖溶入到那氛圍中,甚至於都沒看清這酒吧若明若暗的名字。木質的高腳桌椅、昏黃的燈光、熱烈的骰子、長發披肩自彈自唱的樂手,組成了除酒以外的酒吧元素,烘托著來自四方的朋友----- 好酒的與不好酒的;而真正吸引他們的,恐怕並不是酒精本身,而是那種可以盡情宣泄的氣氛。

如今的西街,其實早已經不只是一條街道的概念,而是泛指陽朔最時尚、最小資、最奔放的一片街區了。

我討厭逛街,可在這裡,常常是終點又回到起點,可還想繼續。


《印像劉三姐》開始前,遠方一片漆黑,據說,那裡就是舞台。等待中,突然間光束指天,卻映出了三座山峰和一片江水。斜斜的暗夜中搖出一船孤火,和著悠遠悅耳的唱腔,極好地起到了引子的功效。舉著火把的壯族青年男女們笑語歡歌後,強烈的燈光猛然而至,接著從水上拉出道道紅綢,只只小舟在紅綢後飛快地來回穿梭,渲染出極為熱烈的氣氛,還有其後的侗族大歌和熱鬧的迎親隊伍,都符合張藝謀人海戰術的執導風格。給我留下印像最深的,還是水上掛出的那鉤明月,身著蟬翼的劉三姐在在兩廂月梢間輕舞飛揚,月兒也隨之在水中輕輕地蕩漾……,


【“異國風情”】

每一個來到陽朔、來到西街的人,也許都會驚訝於這裡竟有這麼多的“老外”!常常在某個區域,“老外”的數量甚至遠遠超過國人的數量,讓我產生一種身在異國他鄉的恍惚感覺(那種密集程度是我在麗江、鳳凰、平遙都不曾感受到的)。陽朔最初不過是個小漁村,也不知是在何年何月,第一位來自海外的朋友發現了這裡質樸的美,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於是決定細細品味,便扎下根來;接著,口口相傳的輿論效應得以充分發揮,也逐漸譜就了現在陽朔的異國情調;當然,如今的陽朔也不再質樸,如同一個曾經不諳世事的鄉下妹子,漸漸蛻變成為歡場上的名花一般。

“老外”們來了,是單純的旅游?還是為了別的什麼?恐怕他們自己也未必能說清楚。至少,在我隨機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得到的回答不外乎兩類:一類是類似“It’s beautiful!”、“Terrific”、“Wonderful”等泛泛的贊美之辭;另一類就是“Actually, I have no idea”、“Oh, just come”等帶著茫然意味的解釋,也就是說,“管他為什麼,反正我來了!” 來陽朔,確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這就是名聲的力量;而且,陽朔自有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不少外國朋友在這裡長住下來。在這些人當中,有不少就以開酒吧和教習語言為生,因了這兩個行當都不會缺乏需求,有足夠的收入來保證他們的休閑生活。

從遇龍河漂流回來的路上,碰到三個澳大利亞朋友,一路談笑風生,就像是在澳洲海灘上一般;他們每人手中握著一瓶超大瓶的啤酒,瓶外還有一個專門制作的布套子;我據此推斷出他們並不是工作之余偶爾出游,而是一種常態表現。稍後的交談也證實了我的判斷:他們除了每周三個上午有課,其它時間就這麼廝磨於周邊的山山水水。一路上,他們主人般地向我們介紹路邊的景點和他們碰到的趣聞逸事,不禁讓我們有點汗顏。晚間,應他們的盛情邀請,來到他們經常聚會的一個名喚“98”的酒吧,周圍盡是不同膚色的朋友,最初有點怯怯的我,到後來也同樣的酣暢淋漓。他們的那份閑暇、自由,尤其是心靈上的閑暇、自由,感染了我,也著實讓我艷羨不已。

(在寫下上面這段文字的時候,想起管理層明年將取消五一黃金周,美其名曰是為了凸顯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緩解黃金周因“人流”而起的諸多問題,還“自豪”地宣布,總休假天數增加了一天,心中更難免“憤憤不平”。這種帶有明顯“官僚”特色的“小家子氣”方案,只會使得另外兩個黃金周直接升級為“鑽石周”而更加擁堵。既然初衷是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為什麼就不能大氣一點,在保留黃金周的前提下,增加三個傳統節日假期呢?--------不吐不快的題外話)


陽朔,就寫到此吧,不如想去時,背起包再去。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