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奇遇所來

作者: newbeebee

導讀到昆明,游西山。 宛如品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西山位於昆明市西郊15公裡,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 ...

到昆明,游西山。 宛如品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西山位於昆明市西郊15公裡,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它峰巒連綿40多公裡,海撥1900米至2350米。相傳古時有鳳凰停歇,見者不識,呼為碧雞,故也稱碧雞山。又因形狀像臥佛,也叫臥佛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臥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西山現已辟為一座森林公園, 景點較多。每年陽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屆時四方士民雲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換纜車,跨滇池,向西岸。一到空中,遼闊平靜,一片碧綠的滇池就呈現在眼底下。左邊是昆明城,有許多彩色的建築與綠樹,在陽光下十分明麗;右邊是郁郁蒼蒼的高崖峭壁,那就是西山。前邊漣漪萬頃,遠處沒有陽光,煙波萬裡,隱在一片灰茫中。這就是讓人從小神往的隱藏著許多神奇故事的滇池!那眼波迷茫處不會還有神女吧?腳下一艘快艇劈浪飛馳,是去追趕仙女還是運送游客?那白浪之間一片片綠塊是什麼?請教同纜車的本地人,他說那是藻,滇池被污染了,長了不少綠藻。他指著下面的一片木排說:“看,木排上的那些設備就是抽取綠藻的。”國家花了不少錢治理滇池污染,可還沒達標。污染容易治理難!纜車著陸了。西山滿眼的綠樹,一些紅牆黃瓦、飛檐鬥拱點綴其間。最美麗的是龍門一帶的陡崖,上達天際,下臨深淵,背靠綠樹滿坡,面對碧波萬頃。明代學者楊升庵說是它“蒼岩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雲橫絕頂”,十分精當。眼前沒有月,但那一層層的石坊、佛龕、廟宇、亭台橫掛空中,高臨水面,雄奇無比,不由人不登階而上,去攀登它的高峰。從山腳到龍門,1333級的石階,九層十一閣的石窟群都是什麼人打造出來的?流傳有許多動人的故事。 劉長卿有:“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王維有:“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李商隱有:“欹冠調玉琴,彈作松風哀”,宋詞有:“松風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松、風、流泉,在耳邊、在想像中交合,在山中回旋……這石階石窟是十八世紀道人吳來清以及十九世紀的雲南名士楊汝蘭父子等人千錘萬鑿開掘出來的,歷時七十五年。慈雲洞以下則是吳來清一人經過十五年的艱辛的勞動挖掘成的。清朝彝族詩人那文風有題壁詩記述:萬鑽千椎顯距才,懸崖陡處劈仙台。何須佛洞天生就,直賽龍門禹鑿開。紫竹蔭書心裡出,慈雲靄露掌中來。昆池恰似觀南海,不負當年夢幾回。大觀樓。公園裡遍地黃花,給黃昏增加了許多亮色。早冬時令,池塘裡只剩下殘荷敗梗了。但是大觀樓以及它四周的池水、綠樹、三潭印月、彩雲假山.....依然是一派旑旎風光,可是我只能匆匆拍幾張相片就來到大觀樓門前,要趕在天黑前看看“天下第一長聯”。那長聯掛在大觀樓面池的大門口,銅板綠漆黑字。上聯描述滇池四周的大觀: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下聯感嘆滄桑變化: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這聯氣派萬千,不只是以長取勝。據傳清道光年間,雲貴總督阮元不服此聯及其作者孫髯翁,說“長聯有影射朝廷之嫌”,提筆妄加修改。結果民眾嘩然,譏笑嘲諷此起彼伏,有一首打油詩這樣說:“軟煙[阮元]袋不通,蘿蔔韭菜蔥,擅改古人對,笑剎孫髯翁。”可見這長聯是經過了時間與民間考驗的。正留連在橋頭池畔,一個漁婦來問要不要去滇池。居然有駕船游滇池的。暮色中乘船欣賞滇池夜景,一定另有一番風情。裴迪的“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稀”,李白的“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的詩句湧向心頭,此中松風,顯然也值得詩人以“長歌”吟詠。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