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南蹭飯的日子——憶格桑若巴

作者: 絲路上的歌者

導讀絲路上的歌者 此文已賣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世界博覽》 早就想寫點什麼,也算是給那個夏天再添上一筆,於是便挑出格桑若巴出來做筆祭。 兩年前的夏天,和朋友在甘肅的朗木寺旅行。那是藏區的一個小鎮,彎彎曲曲的山路一頭連著瑪曲,一頭連著若爾蓋,白龍江便在這裡汩汩而出。說朗木寺小,不是因為這裡的街道房屋,而是因為這裡的生活狀態。除了我們這些驢子以外 ...

絲路上的歌者 此文已賣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世界博覽》 早就想寫點什麼,也算是給那個夏天再添上一筆,於是便挑出格桑若巴出來做筆祭。

兩年前的夏天,和朋友在甘肅的朗木寺旅行。那是藏區的一個小鎮,彎彎曲曲的山路一頭連著瑪曲,一頭連著若爾蓋,白龍江便在這裡汩汩而出。說朗木寺小,不是因為這裡的街道房屋,而是因為這裡的生活狀態。除了我們這些驢子以外,郎木的主體居民便是喇嘛,有喇嘛念經的地方,你便很難把它和“大”聯系起來。格桑若巴,就是我們在這裡認識的第一個喇嘛。

那是到朗木寺的第一天,我們一行四人剛從白龍江源頭走下來,時間還早,便想去看看朗木寺六世活佛的圓寂肉身。給我們指路的,便是格桑若巴,一個跟活佛比起來,看起來更像活佛的大師。圓臉大耳,笑容可掬,總之具備了可稱之為佛的一切因素。

短暫接觸,格桑若巴便自願充當我們的導游。六世活佛的肉身在半山腰的一座喇嘛廟裡,於是我們緣山而行。格桑若巴一邊給我們講述朗木寺的歷史,一邊往山上挪動自己胖嘟嘟的身軀,樣子很是敬業。參觀末了,格桑若巴便邀請我們明天到他家做客吃飯。

說實在的,我們求之不得。從夏河一路到朗木,雖說喇嘛見了不少,但是喇嘛的牙祭,卻始終沒有機會打上一打,看來,時機已到。另外還有一層,瑪曲沒有ATM,朗木寺也是一樣。沒有多少現金的我們,經過仔細計算,發現如果頓頓吃飯的話,那恐怕就沒有盤纏離開此地了。格桑若巴的邀請,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吃白飯的機會。

於是乎,接連的兩天,我們便天天往格桑若巴家裡跑。沒想到,在甘南這個和四川交界的小鎮上,還能找到回家的感覺。給我們這種感覺的,便是格桑若巴。我們去吃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想了解喇嘛的生活。而格桑若巴請我們吃飯,卻讓人有些不知所由,起碼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

因為他邀請你的時候,是很迫切,並且是再三邀請的。這樣的盛情,不免讓我們感到不解。剛剛認識不到一個小時,就如此熱情地邀請陌生人到家中做客,起碼在我們這些俗人看來,確實不解。

然而一旦進入格桑若巴的木屋,大家席地而坐,邊吃著犛牛肉邊聽者格桑若巴用不是很流利的漢語滔滔不絕的時候,我們所有的疑慮便都煙消雲散了。原來,格桑若巴是喜歡交朋友。我們面前的大菜鍋,已經不知道招待過了多少我們所謂的陌生人。聽朋友講故事,把自己的故事再講給朋友聽,看來就是他在念經之余最大的愛好。

席間,格桑若巴掏出手機,要我們的電話號碼,並要我們答應以後發短信給他。問他平時沒事情了做些什麼,他舉了舉手機,說給朋友們發短信。他的足跡和朋友一樣,是遍及天下的,在北京杭州學習的經歷,就是格桑若巴最多提及的話題。問道為什麼要做喇嘛,他的回答很簡單,出家是藏人的驕傲,雖然是父母給他選擇的生活方式,但是他甘之如飴。臨行,格桑若巴還向我們推薦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說在北京可以買到漢文版。

在朗木寺的第三天,看過了天葬,依舊是到格桑若巴家裡去蹭飯,明天便要離開這個可愛的小鎮了。於是當晚告別,約定了保持聯系,現在還記得當時他送我們出門,在月色下揮手告別的樣子。

回京後的半年裡,彼此發過幾條短信,總是他先發給我們。也往他家打過兩次電話,但總是沒有在家。後來,大家彼此就沒再聯系過。也不知道現在,他是個什麼樣子?估計還是坐在自家的藏氈上,跟朋友講著自己的故事吧。

兩年前格桑若巴家裡還沒有電腦,但是看得出他是一個十分在乎朋友怎麼評價自己的人。在短信中我曾經告訴過他,有女孩在網上寫過一篇關於他的文章,他回短信的時候顯得很興奮,一連問了幾個關於這篇文章的問題,他喜歡這樣。

現在,估計格桑若巴在朗木寺自己的家裡,也能上網看見那篇文章了。所以,我也寫上一些關於他的東西,希望他能看到,也算是對他款待的回報。我還想對他說,朗木寺這個地方,我會再回來的。http://***/silkroader


精選遊記: 臨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