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一游

作者: newbeebee

導讀鵝湖書院坐落在江西鉛山縣鵝湖鎮鵝湖村,距縣城河口鎮東南15公裡的鵝湖山北麓,山水秀麗,環境幽雅。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有詞吟道:“一榻清風殿影涼,涓涓流水響回廊。千章雲木鉤舟叫,十裡溪風稻花香。” 南宋淳熙二年,也就是公元1175年四月,號稱東南三賢之一的呂祖謙聞知朱熹與當時另兩位理學家陸九淵、陸九齡在理學上有分歧,很想撮合他們以致力於效力朝廷 ...

鵝湖書院坐落在江西鉛山縣鵝湖鎮鵝湖村,距縣城河口鎮東南15公裡的鵝湖山北麓,山水秀麗,環境幽雅。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有詞吟道:“一榻清風殿影涼,涓涓流水響回廊。千章雲木鉤舟叫,十裡溪風稻花香。”

南宋淳熙二年,也就是公元1175年四月,號稱東南三賢之一的呂祖謙聞知朱熹與當時另兩位理學家陸九淵、陸九齡在理學上有分歧,很想撮合他們以致力於效力朝廷,於是邀請他們一同來到鉛山鵝湖山峰頂寺進行一場激烈的學術辯論會,這就是著名的哲學史上的鵝湖之會。後代文人學士為了紀念朱陸等四人在這舉行的別開生面的學術會,修建書院,借此緬懷古人。

我們先來看看鵝湖之得名吧。相傳古時候這裡山川秀美、風光旖旎,背後山上有一小湖,湖畔住者——龔氏家族養有一對鵝,有一天傍晚,主人趕集回來,鵝竟不翼而飛,主人心裡很是著急,第二天早上,主人悲痛欲絕,仰望天空,看到一片紅霞,其形態酷似兩只鵝,而且很有神態地頻頻向主人示意,當地百姓覺得很奇怪,認為這可能是龔氏養的鵝升天的緣故,人們便把山上這個湖跟鵝聯系起來,鵝湖便由此得名。

拋開歷史我們得知,鵝湖書院之所以聞名於天下,不在於此,而是在於它的文學思想、教育風格上的內涵。孔夫子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們站在這小小的書院裡,似乎到處都能感受得到古人是任何的教書育人,是任何的尊師重道。鵝湖之會為期10天,辯論的內容是從任何致學開始,就是說,任何讀好書進入賢聖領域。朱熹主張“格物”、“致知”,最根本的則在於“窮理”,讀書是窮理的根本手段。雖然在鵝湖之會上當時誰也沒能說服誰,但是,他們開創了學術觀點上自由論辯、彙納吸收、博采眾長、以理服人的先河。鵝湖鐘川岳英靈,江右乃人才淵藪,書院頭門高懸扁額:“敦化育才”,即體現了書院的教育精神。朱熹主張讀書學生應自學為主,老師講學為輔。學海有源,靜對湖山,通脈絡,賢關不遠隱,從鵝嶺想階梯,書院的牌坊矗立於泮地與頭門之間,始建於明正德六年,其正面中間是一塊硯石篆刻,上面有四根豎竹子,中間有兩條龍繞著,下面一條鯉魚。上面隸書寫著“龍門”兩字,旁邊兩側各有一幅石窗,這像征著讀書人十年寒窗,終有一日鯉魚跳龍門。

在書院牌坊的背面,繼往開來四大個字上面也有一落千丈塊硯石篆刻。西安大雁塔。據說當時在全國中了進士的人名字都要刻在西安大雁塔的基座上,喻為“金榜題名”。雖然我們已聽不見古人朗朗讀書聲,看不見他們徹夜寒窗苦讀的身影,但我們可以從右史的痕跡,感受到他們奮發進取的可貴精神。這惜字爐、這斑駁石桌、這號舍雜屋,無不再現當年莘莘學子潛心修業,孜孜研讀的情形。正其主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廉節忠孝,朱子教條諳於世人,我們感嘆古人的開闊胸懷,大度氣魄。鵝湖書院雖飽經淪桑,幾度變遷,但經後世修繕,基本恢復了鼎盛時期面貌。這顆文化上、教育上的明珠仍不失其耀眼的光芒。


精選遊記: 上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