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海岸6日游之三

作者: 我只是塊石頭

導讀第三天,我們報了個抓蟹釣魚。其實這個活動分上午,下午和晚上。我們考慮到白天能比較好的看海景,加上上午的太陽還不是太毒辣,而且時間比其他2個要長,都是99塊,當然挑時間長的拉。 一早來到Water Mark酒店門口。等了好久,才看見一個黑黑的亞洲小哥向我們走來,比比劃劃,嘰哩咕嚕說了半天,完全不明白他在說什麼。無奈,把票據給他,小哥很高興的連連點頭,� ...

第三天,我們報了個抓蟹釣魚。其實這個活動分上午,下午和晚上。我們考慮到白天能比較好的看海景,加上上午的太陽還不是太毒辣,而且時間比其他2個要長,都是99塊,當然挑時間長的拉。

一早來到Water Mark酒店門口。等了好久,才看見一個黑黑的亞洲小哥向我們走來,比比劃劃,嘰哩咕嚕說了半天,完全不明白他在說什麼。無奈,把票據給他,小哥很高興的連連點頭,把我們塞上車,接了其他的游客,一起來到碼頭。在車上,小哥一陣流利無比的日文,聽得我們一愣一愣的。放眼看去,整車的都是日本人,郁悶。黃金海岸的日本人賊多賊多的,到處都能遇見。以後幾天的行程幾乎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話說,來到碼頭,先進店裡簽個合同,還是日文的,我吐血,問櫃台小姐要了張英文的,填完後,導游開始發面包,在碼頭邊喂魚。本來非常平靜的水面在撒下面包後,黑壓壓的魚群冒出水面開始爭食,手裡的面包很快就丟完了,看著大片大片的魚群,忽然有了一種把朋友一腳踹下去喂魚的衝動。我太邪惡了,呵呵。

喂完魚,大家來到船邊,挨個和大胡子船長合影。進船一看,好像一個小餐廳,兩排桌子,一個小廚房,看身邊的人似乎不是一起來的那些,除了我們,多出一對也是從悉尼來的鬼老,剩下的都是日本人,好像有3家,大家分兩遍,日本人一邊,我們和鬼老一邊,這樣交流起來比較方便些。日本人的英文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就連導游的英文都是屬於半猜半懂,很懷疑要是沒了日本游客,就這些家伙的破英文還能混得下去嗎? 又扯遠了,堅決打住。繼續說行程。小船慢慢開出碼頭,我們幾個剛到上面那層准備看看海景,沒想到竟然下雨了,於是幻想著這小破船在狂風暴雨中如一葉孤舟,被海浪拋上甩下,可惜,最後還是沒有發生。出了碼頭不久,船長和工作人員把昨天抓到的蟹撈上來,大家圍在一起參觀,聽導游說那叫Mud Crab,其實叫什麼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吃肉多。後來發現,好吃是談不上,就那種清水白煮的烹調方法,啥東西都給浪費了。不過肉多倒是真的。想起在上海的時候吃大閘蟹,忙活半天才一點肉,雖然鮮美,但總感覺不爽。這次終於體會到大口吃蟹肉的感覺了。

第一個節目是抓丫皮蝦,這個可是我們下面釣魚的魚餌。簡單聽了,哦,是看了導游的演示後,俺們都一付躍躍欲試的樣子。船老大停船下錨,一船人被快艇分兩次送上一座小島。說是小島,其實就是一塊在海中高起的沙地,長倒是挺長,可寬也就是2米左右,四周都是海水,對我這種旱鴨子來說,還是有點頭皮發麻的。看在周圍有這麼多人的份上,估計他們也不會見死不救,總有一個兩個舍己救人的英雄豪傑吧。再說了,眾人面前,怎麼也不能綴了俺們中國人的面子,尤其是在小日本面前。說起抓蝦,看演示的時候覺得很容易,不就是用打氣筒把泥抽起來嘛,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但真要做了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第一筒下去倒是容易,對准沙裡小蝦的洞穴,一下子插下去,再拉上來就行了,但是想下第二筒的時候基本上就不可能了,水裡到處都翻滾著是泥沙,啥都看不見,還怎麼下手啊。忙活了半天,和朋友才弄上來2只,另外兩個朋友倒是抓了7-8只,還敢過來炫耀,踹倒踹倒。

回到船上,導游和工作人員忙著張羅午飯,其他人就開始用小蝦釣魚。說實話,我對能釣上大魚是一點都不抱希望。你想啊,這麼小的蝦,掰直了有沒有一釐米都難說,比米粒也大不了多少,還能指望釣上什麼大魚啊。事實證明了我的推論,5分鐘後,想拉上來看看小蝦有沒有被水流衝走。拉上來一看,竟然掛著一條魚,說是魚實在是太抬舉它了,怎麼看怎麼像一只沒有腿的青蛙,拿給導游看,看看能不能烤了吃,船長告訴俺們這個太小了,政府不讓抓,只能放掉。放掉?你看我像這麼好說話的人嗎? 於是也不把那條小貓魚摘下來,直接和鉤子一起扔下海去。小魚啊,小魚,為革命工作做點貢獻吧。這次魚餌倒是大了,可惜,始終沒有我想像中的大魚上鉤,很無奈。最後還是把小魚拉上來,摘下魚鉤放生了。怎麼說俺也不是個殘酷的人不是。

午飯牛排加大蟹,吃完差不多也就回到碼頭了。於是上半天的活動結束。回酒店睡了個午覺,睡醒後來到海灘,准備曬夕陽。說起來這裡沙子沒有悉尼的Bondi海灘來的細膩,發現有不少小石塊混雜其中。不過這裡勝在海岸線夠長,一眼看不到邊。剛漫步了20分鐘,天又下起雨來。這鬼天氣。以前一直覺得悉尼的天氣夠讓人郁悶了,沒想到,黃金海岸的天氣更加變換無常。躲雨,回酒店換衣服,吃飯,健身房,桑拿,睡覺。又一天沒有了,想來一半的假期已經過去了,一定要好好珍惜剩下的日子。


精選遊記: 黃金海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