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成功話開平

作者: dyx雲游四方

導讀開平地處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的西南角,靠近南海,毗鄰港澳。水陸交通十分方便。長期以來,開平的碉樓在一些老驢中,還是有一點印像的。但是今年的情況不同啦,隨著開平碉樓申遺成功,使我對它的興趣也上升了,所以這次寒假周游粵港澳,把開平列入了重點。 開平碉樓始建於明朝後期,到了上世紀二十世紀初,隨著大批華僑衣錦還鄉,華僑文化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出現 ...

開平地處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的西南角,靠近南海,毗鄰港澳。水陸交通十分方便。長期以來,開平的碉樓在一些老驢中,還是有一點印像的。但是今年的情況不同啦,隨著開平碉樓申遺成功,使我對它的興趣也上升了,所以這次寒假周游粵港澳,把開平列入了重點。

開平碉樓始建於明朝後期,到了上世紀二十世紀初,隨著大批華僑衣錦還鄉,華僑文化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出現了融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華僑鄉土建築群體,現存碉樓一千八百三十三座,被譽為是“華僑文化的典範之作”和“令人震撼的建築文藝長廊”。 其建築風格既有中國傳統的硬山頂式、懸山頂式,也有國外不同時期的建築形式、建築風格,如希腊式、羅馬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開平碉樓突出的歷史文化藝術合科學價值,日益被國內外所關注和所認同。

開平碉樓不僅僅在於藝術價值,還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具體地說有三大作用:一是防匪;二是防澇;三是居住。

因為開平的地勢比較低,再加上上世紀初那裡戰火不斷,匪患猖獗。因此防匪和防澇就顯得十分必要。

這次起程前,我做了不少功課。在網上看了不少朋友的大作,研究了他們的路線,很受啟發。這次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共有四處:瑞石樓,馬降龍,自力村,迎龍樓。但卻分得很散。要想花一天的時間游覽這四個地方,似乎很難。但是經過我的精心策劃,終於用一個白天的時間,不僅游覽了上述四個“世界遺產”,還看了立園和赤坎古鎮。

我是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從肇慶坐汽車到達開平長沙汽車站的。在車站對面借好賓館,去步行街吃晚飯。然後買了一張開平的最新地圖,帶回賓館仔細研究。終於研究出一條最合理的線路。

峴岡錦江裡的瑞石樓——百合的馬降龍——赤坎古鎮——自力村——立園——三門裡村的迎龍樓。

第二天一早起床,七點不到就到了馬路對面的汽車站。正好有一輛七點出發到金雞方向的車,路過錦江裡,我沒吃早餐就上了車。大清早路況很好,三十五分鐘就到了。下車後我沿一條岔路前行,正如網友所說的,“我們跟著指示牌右轉,前行一段發現這條路有點奇怪,如果一直沿著這條水泥路就會回去剛才的公路,所以索性就走上了田間小路……”其實這裡非常需要一個“向右拐”的路標,沒走多遠就是一座橋,向前左拐又是較大的一座橋,下橋左拐走一百米左右的下坡路,就到錦江裡村了。走這段路只不過十來分鐘,由於缺乏關鍵的路標,再加上沒有路人可以問訊,只能看你的運氣和判斷能力了。

錦江裡村裡有瑞石樓、錦江樓、升峰樓三座碉樓,瑞石樓號稱“開平第一樓”,樓高九層,可進入參觀,門票二十元/人,由私人管理。守護者是樓主黃氏的一位後人(曾孫子)。

瑞石樓真的不愧為“開平第一樓”,每一層風格迥異,有巴洛克式的,有羅馬式的,還結合了中式的,漂亮異常。瑞石樓坐落在村落民居的主軸線上,是典型的居樓式碉樓。瑞石樓是由樓主黃璧秀在香港謀生、愛好建築藝術的侄兒黃滋南設計的,施工者都是本村或附近的工匠,建樓所用的水泥、鋼筋、玻璃、木材等均是經香港進口,總投資三萬港元。該樓以黃璧秀的字號“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的意思。瑞石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共九層,高二十八點三七米 。室內布置也受到西方生活的較大影響。第一層是客廳,第二至六層每層都配備設施齊全的廳房、臥室、衛生間、廚房和家具。第六層外部為柱廊,第七層為平台,平台四角各伸出一個了望、防衛用的圓形塔樓,南北面則以巴洛克風格的山花和中國園林景窗相結合,第八層內部放置祖先神龕,該神龕雕刻精美,堪稱藝術精品,為家人祭祖的精神空間所在,室外則是一周觀景平台,第九層是堡壘式的了望塔,整體建築呈現出中世紀意大利城堡風格。瑞石樓在立面上運用西洋式窗楣線腳、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圖案中,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福、祿、喜、壽等內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蘊涵著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樓內家具形式與陳設表現出十足的傳統格調,酸枝木的幾案、椅凳、床櫃,柚木的屏風,坤甸木的樓梯、窗戶等,用材講究,做工精致,格調高雅。特別是用篆、隸、行、草、楷等多種中國書法刻寫的屏聯,更具中國傳統風韻。

瑞石樓旁邊的錦江樓是典型的防御性碉樓,樓高五層牆體遍布槍眼,窗口狹小,造型簡潔實用,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如果遇上了土匪強盜,的確能起到很好的防衛作用,但是不可以進入參觀。錦江樓的旁邊就是升峰樓了,樓高七層很有點印度建築的味道,據說升峰樓五樓以上內部已經垮了,也不可以進入參觀。

非常遺憾的是,瑞石樓的守護者黃老先生每天夜裡不是住在錦江裡,而是住在開平城裡,再加上那幾天全球股指正好狂瀉,中國股市也不例外,他老人家為了“抄底”,每天很晚才來瑞石樓。附近的村民說,這幾天他一般十一點左右才來。為了後面的游程,我不得不放棄進樓參觀的願望。這是我此次游程中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遺憾,不過有點遺憾也好,因為這可能成為我下一次去開平的理由!

關於瑞石樓的內部描寫,我是從看電視、上網、看書得知的。但本文後面所說的,都是我親眼看見的。懷著遺憾的心情,叫了一輛摩的到峴岡吃早餐。餐後在路邊等車,來了一輛私營的金杯車,花幾元錢送我到百合鎮馬降龍景區的路邊,走進去還有一千米不到。

馬降龍是一個碉樓群,位於開平市百合鎮百合墟東南面,東北距開平市區十五公裡,是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五條自然村組成,為黃、關兩姓家族於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馬降龍村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五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身臨其境,翠竹撲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人們辛勤勞作,安居樂業,生態環境十分優美。該村有十三座碉樓,這些碉樓造型別致,保存完好,掩映於村後茂密的竹叢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為天上人間。

馬降龍的碉樓與自力村的不同,因為在山腳下,所以錯落有致,而且碉樓周圍都種植了很多的茂盛的竹子,雖然拍照不方便,卻有幾分幽靜和神秘。裡面的駿廬是我參觀了這麼多碉樓裡,采光最好的一個,不像其他碉樓,白天也是黑呼呼的。它與瑞石樓風格不盡相同,每層樓都有個大約二平方米多的、像天井一樣的東西,透過這個天井就可以對樓下的情況一目了然了,既透風,又透光,而且叫個人說點事什麼的還真是方便,不用樓上樓下跑。林廬的情況大致相同,也能登樓參觀。村裡無論是保安、村民,還是工作人員都非常友善,態度非常好。而且是我見過的最干淨、最整齊的村落。

在這裡,我不得不說一說門票。馬降龍要購門票,有單一景點門票,也有多景點聯票,聯票三日內有效。馬降龍+立園九十元、馬降龍+赤坎影視城六十五元、馬降龍+自立村九十元、馬降龍+立園+赤坎影視城+自立村一百三十元。我就買了一百三十元的聯票。

出了馬降龍,走回公路邊,沒等多久又遇到一輛私營車,送我到赤坎影視城。影視城一般般,純粹是“搭售商品”。但是赤坎古鎮還是不錯的。

赤坎古鎮已經有三百五十多年歷史了,是一座具有濃郁南國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僑鄉古鎮。堤西路古民居(騎樓)多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由僑胞、鄉紳、商號老板興建。樓高一般二至三層,是中國傳統建築與西洋建築的結合體,即在傳統“金”字瓦頂及青磚結構的基礎上,融入當時先進的西洋混凝土建築材料。整齊而風格各異的騎樓是其一大特點,成龍的“醉拳II”就是在當地取的外景。赤坎比較有名的小吃是豆腐角和煲仔飯,價廉物美,味道好極了。

午餐後坐當地公交車到325國道的一個“丁”字路口,向東回開平,向西是赤坎、百合、峴岡,向北是塘口的立園和自力村。這個地方叫公福亭,又叫紅溪。包了一輛車趕到自立村,村口離公路邊也要一公裡左右。

自力村離市區大約十五公裡,村裡的面積沒有馬降龍大,走起來比較省力。碉樓群建築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諧,錯落有致,踏著田間小道,穿過綠樹修竹直入村內,頓生世外桃源之感。而且大多數碉樓前遮蔭的綠化比馬降龍少,攝影很方便。自力村裡現存十五座碉樓,依建築年代先後為:龍勝樓( 1917 年)、養閑別墅( 1919 年)、球安居廬( 1920 年)、雲幻樓( 1921 年)、居安樓( 1922 年)、耀光別墅( 1923 年)、竹林樓( 1924 年)、振安樓( 1924 年)、銘石樓( 1925 年)、安廬( 1926 年)、逸農樓( 1929 年)、葉生居廬( 1930 年)、官生居廬( 1934 年)、瀾生居廬( 1935 年)、湛廬( 1948 年)。 最精美的碉樓是銘石樓(可以登樓)。該樓高六層,首層為廳房,二~四層為居室,第五層為祭祖場所和柱廊、四角懸挑塔樓,第六層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家具、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另外雲幻樓也可以進去參觀。

自力村有一點和馬降龍一樣,那就是目前仍有村民居住,不過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青壯年幾乎看不到。

出了自立村包車去立園。在自立村口到公路邊,幾次停車遠眺方氏燈樓,並拍了幾張照片,由於方氏燈樓不能進去,再說時間也有限,只能遠眺啦!

立園離公路邊也有將近一公裡,位於開平塘口鎮北義鄉,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為一萬多平方米,是塘口鎮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起,歷時十年,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

立園結合了中國園林的風格與歐美建築的西洋情調,它的正門呈西方式的高大圓拱形,在門的正中上方寫有“立園”二字。立園的最大特色是刻意開鑿多條寬大、水深,並連成一氣的運河,把別墅區、大花園區和小花園區串聯起來,運河之上點綴著長長的回廊、小橋、亭台樓榭等。區內有六幢別墅和一座碉樓(更樓),所以立園只能稱為別墅,而不能算碉樓。因此申遺沒有它的份。

但是“泮立”與“泮文”兩幢別墅非常壯觀,園主謝維立的坐勢銅像豎立在“泮立”的前方。這兩幢別墅的屋頂是中國的“重檐”式建築,鋪綠色琉璃瓦。“泮立”為主樓,屋內的樓梯和地面鋪設彩色意大利瓷磚,牆壁則裝飾以中國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彩色壁畫,彩泥浮雕和塗金木雕,每層樓都裝置冬天取暖的西式壁爐,懸吊古意盎然的燈飾,擺設精致的酸枝家具。立園還是值得一游的。

出了立園,包車直奔最後一站——三門裡村,去看迎龍樓,它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進了村,竟然找不到它。原因是它個子不高,躲在幾排房子的後面。村裡盡是哪些留守的老年人,聽不懂普通話,我就像到了泰國一樣。總算碰到一個小孩,告訴我怎麼走。由於迎龍樓上了鎖,只能在四周轉一下。迎龍樓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一百五十二平方米,建築面積四百五十六平方米,三層磚木結構,樓高十一點四米,為全村制高點。第一、二層是明朝建的。用的是大型紅泥磚砌築。到了1920年,又用青磚加建了第三層,窗開得比第二層大,樓面為木梁板結構。樓的四角各有一個落地式塔樓,塔樓的第二、三層開設了射擊孔,樓頂為傳統硬山頂式,風格拙樸,造型簡潔。由於“龍”是吉祥的像征,取名為“迎龍”是期望它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迎龍樓建成後,在保護民眾避免了洪澇和盜匪的侵襲起了很大的作用。迎龍樓方形的建築形體沒有受到太多的外來因素影響,是開平碉樓傳統最原始的模式。

三門裡村村口,緊靠325國道,回開平的車很空、很多。只需坐公交車回開平了。十七點不到回到了開平,我終於花了十個小時,走馬看花,游完了四個申遺成功的景點和立園及赤坎古鎮!

開平的碉樓;開平的環境;開平的人民;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但是為了開平美好的將來,把碉樓文化做得更好,讓更多的游客來開平旅游,開平當局至少還有三件事情必須要做:

第一、加強宣傳的力度。

說真的,知道開平的人不多,知道碉樓的人更少。就是到開平來旅游的人,也不一定搞得清楚。不說別的,就說這四處碉樓的具體位置,有幾個人知道?有幾個不走回頭路的?碉樓的歷史是神秘的,但碉樓的具體位置可不能神秘啊!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向香港學習。在各個車站、賓館、飯店、旅行社、景區等地方,大送特送旅游地圖。地圖可以小一點,但必須准確無誤,成本只有幾毛錢。就算一百張地圖帶來一個游客,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如果一個游客事先拿到地圖,合理安排游程,多玩一個景點,收益也不錯啊!然而目前在開平,賣地圖的地方不多,那就更不要說送地圖了!我在車站附近買了一張,標價五元,賣給我要六元!

第二、交通問題。

旅游班車太少,間隔時間太長。雖然景點附近地區的大部分馬路修得還可以,但是錦江裡、馬降龍、自立村、立園的景點門口離公路邊都有一公裡左右的距離。給游客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當游客游完一個景點,還得走十來分鐘的路,到外面公路邊等車。這樣的條件是否太艱苦了?耗時也太長了?既影響游客的體力,也影響游客的游程。建議在上述景點門口放幾輛類似公園裡的電瓶車,免費或收費接送游客。

第三、景點的統一管理問題。

馬降龍、自立村、立園的管理都不錯。關鍵是要想辦法把瑞石樓和迎龍樓管起來,因為這兩處畢竟是開平碉樓中最漂亮、最古老的碉樓!不能讓鐵將軍把門,使游客高興而來,掃興而歸!

我想,如果把上述三個問題處理好,開平的旅游事業將有進一步的大發展!當然,我也深深地知道,開平當局這幾年做得也很努力,尤其是申遺成功,這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工作干勁和水平!最後,我還是要送給他們十二個大字:

申遺雖然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精選遊記: 開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