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雙版納吃飯

作者: 談談笑

導讀賓館樓下的康樂過橋莊是一個吃米線比較有名的地方,據說有百年歷史了。第一天的晚餐就在這裡解決的。吃張宏介紹的鹵米線一大碗,美味。還點了酸筍魚,很辣,這裡做筍的方法和廣東一致。要了一個苦菜,據說是特色青菜,可是上來一看,原來就是芥菜。只是各個地方對菜的稱呼不同。第二天的早餐也在這裡吃,吃三鮮米干,味道也不錯。之前不知道什麼是米干,吃了� ...

賓館樓下的康樂過橋莊是一個吃米線比較有名的地方,據說有百年歷史了。第一天的晚餐就在這裡解決的。吃張宏介紹的鹵米線一大碗,美味。還點了酸筍魚,很辣,這裡做筍的方法和廣東一致。要了一個苦菜,據說是特色青菜,可是上來一看,原來就是芥菜。只是各個地方對菜的稱呼不同。第二天的早餐也在這裡吃,吃三鮮米干,味道也不錯。之前不知道什麼是米干,吃了才發現就是我們說的河粉。同一樣吃食,在不同地方的稱呼實在差異大。米線在郴州是叫榨粉,米干是叫切粉,這是按制作的方式分類取名的。

賓館附近有一家吃清真的,每天都很多人,也去吃了一次,但也就是這一次,因為味道很一般,菜的分量也少,不知道為何每天生意都不錯。

因為想吃地道的傣家菜,於是去了張宏介紹的在情人橋的玉香圓,都是木頭竹子搭建的屋子。菜果然有特色。青苔,放了蝦米,脆脆的,如口即化,感覺是炸的,幾乎每個桌子都點這個菜。這裡的蕨菜跟我們平時吃的不同,平時吃的都是杆,是紫色的,這裡卻是一盤翠綠的葉子,或許是鮮生的,很嫩,拌上黑芝麻糊糊,既甜且脆且香。記得在網上看一人寫過說涼米線最好吃,看見這裡菜單上有,於是點一盤,有點酸酸辣辣,但味道果然比熱著吃大不同。整晚最好吃的當屬菠蘿飯,這當然是傣族的拿手飯。在這裡吃的比以前在廣州吃的都地道好吃,一上來已是一股清香,糯米完全吸收了菠蘿的味道,雪白泛光的糯米中夾著淡黃色的小塊菠蘿,清甜清甜。烤豬肉也不錯,但因為在我們已經吃飽了才上,所以只是吃了幾塊。荷葉包蝦味道不太好吃,據說是瀾滄江的蝦,都很小。還有一個毛肚湯,裡面放了很多香料,味道過濃,結果沒有怎麼喝,就只把裡面的毛肚給撈出來吃了。這一大堆菜,也只吃了90元,非常合算。這個玉香園的確是本地的傣族人請客吃飯的地方,我們周圍的兩桌人都像是來了客人於是一起到外面吃飯。左邊連續兩桌像是單位裡的,吃著吃著就喝酒,他們說的話我們聽不懂,而且還一起唱歌(少數民族就是多才多藝),干杯的時候他們一起說“水--水!”或許就是我們“干杯”的意思。

除了吃米線外,只有一個鋪子我們去吃了兩次,是那據說泰國菜做得最正宗的財春青,離住的地方也很近,200米不到。看菜牌,我倒不覺得這裡泰國菜正宗。之所以吃了兩次是因為這裡的菜做得口味比較清淡,甚合家人。這裡的服務員都像是泰國女,溫溫婉婉,而且很可能聽不太懂中文。點菜都指菜牌,還沒什麼,點飲料的時候,我要求草莓汁不加冰,中英文說了幾次,服務員還不太明白,然後她自己去找了個說中文的過來,可上的時候還是有好大一塊冰漂浮在果汁上。不過,她們都很醒目,大概也很會看眼色。看到我一見端上來的果汁就和父母說話,馬上又拿了下去,換了杯新榨的無冰的上來。這裡的菜比較家常,還有蓋澆飯之類的快餐。看外表裝修和內部的布置,看不出來財春青性價比很高,我們每次都點了5-6個菜,也都不過60來元。而且服務員每天穿的衣服也不一樣。一天去是穿青綠色的民族服裝,而另一天就換成深藍色的,都很好看。

在景洪吃的最貴的是年三十晚在湘裡人家吃湘菜,花了偶156元。我們5點半去的,都已經滿座了,只有一張加台。菜式也很地道。在西雙版納,是有非常多的湖南人,都是在文革的時候,政府從祁陽(不知道是否這樣寫)遷過來的。湘裡人家的東主大概也是,因為父母說我們點的那只雞的做法就是那裡常見的做法。

湘裡人家樓下有一家忘了名字的飯館,也是吃米線的地方,但它還有很多點心和甜品。應該說,西雙版納吃飯很便宜,我們無論在哪裡吃,3個人都是5、60元而已(湘裡人家和玉香園不計),但早餐最貴。在兩家店子吃過米線,小碗的都要4元,最離譜就是甜品啦,一碗雞蛋甜酒花了8元,一碗紫米粥也差不多這個價。

網絡上最有名的西雙版納的吃是三合樓等燒烤,但我們沒吃成。因為打算去吃燒烤的時候人家都關門放假了。


精選遊記: 西雙版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