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老兵

作者: 菲離譜

導讀前言:2008年4月8日清晨,重走史迪威公路的雪佛蘭科帕奇自由之路車隊從昆明出發,歷經7個多小時的艱苦跋涉,並穿越這條抗戰生命線上標志性的“24道拐”後,順利到達保山市。車隊駐扎保山,稍事休整,准備次日啟程前往史迪威公路的下一站——騰衝。 沒想到,今天的行程中,有一位華僑老兵,在等著我們。 老兵出現 2008年4月9日清早,山巒疊嶂的邊陲小鎮還籠罩在蒙� ...

前言:2008年4月8日清晨,重走史迪威公路的雪佛蘭科帕奇自由之路車隊從昆明出發,歷經7個多小時的艱苦跋涉,並穿越這條抗戰生命線上標志性的“24道拐”後,順利到達保山市。車隊駐扎保山,稍事休整,准備次日啟程前往史迪威公路的下一站——騰衝。

沒想到,今天的行程中,有一位華僑老兵,在等著我們。

老兵出現

2008年4月9日清早,山巒疊嶂的邊陲小鎮還籠罩在蒙蒙晨靄之中,雪佛蘭科帕奇自由之路車隊的隊員們便已安排就緒,准備沿史迪威公路繼續西行,直奔騰衝。清晨微微泛紅的陽光下,12輛陽剛威武的雪佛蘭科帕奇顯得格外耀眼。

就在隊員們整裝待發之際,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不知何時出現在隊員們中間。

老人身著黑色西裝,頭戴黑色禮帽,手拄一只手杖,胸前的一枚徽章在陽光下格外醒目——保衛祖國·華僑技工回國服務團光榮紀念章 。

這位老人不聲不響地沿著已經編隊的雪佛蘭科帕奇一路慢慢走過來,一邊走一邊撫摸,一邊喃喃自語,最後觸摸到那閃光的金領結時,他顫抖的雙手忽然停住了。當好奇的隊員們一起圍攏上去時,才發現老人已經熱淚盈眶:“是它,是它,我當年開的就是它!”回首往事

老人叫翁家貴,今年已是94歲高齡。70年前,當抗戰的烽火點燃了滇西緬北,也點燃了正值風華少年的他,他放棄了新加坡的閑適生活,響應陳家庚先生的號召,毅然回國,加入了滇緬公路運輸大隊的華僑先鋒隊。

當時與老人一同義無返顧地回國參加抗戰的華僑有3200多人,同時還有更多留在南洋的華僑們為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老人回憶說:“聽說我們不願意當亡國奴,回來保衛祖國,華僑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知道我們是回國參戰的,連剪頭、裁衣都給我們免費。”遙想當年,老人仍然抑制不住地激動:“我們這些回來抗日的華僑都明白,回國參加抗戰很艱苦、很危險,但是在民族存亡的時刻,為了保衛祖國、爭取民主自由,我們連死都不怕,又怎麼會怕苦!”

故友

當被問及當年在這條生命崢嶸線上運送物資時的情景,老人用他依舊清晰的記憶,把雪佛蘭科帕奇自由之路的隊員們帶到了70年前滇西緬北的抗戰前線:當時的史迪威公路叫做滇緬公路,是一條生命線,是通往抗戰前線最重要的物資補給通道,奔波在這條路上的運輸隊伍有10多個大隊,每個大隊有4個中隊,大概有包括雪佛蘭和GMC在內的200輛卡車,每輛卡車有2名司機日夜兼程。保山,正是他與戰友們冒著槍林彈雨、日夜兼程地往返於宛町至昆明,為抗戰運送援助物資的根據地。 “我開的就是雪佛蘭卡車!”老人激動地說。老人回憶說,加入華僑先鋒隊時,分配給他的是一輛載重3噸的雪佛蘭軍用卡車,他一直駕駛著這輛雪佛蘭在險峻的山路上往返奔走,給前線的戰士們運送最急需的生活物資。

當年的路面情況復雜,很多彎路、盤山路,而且都是土路,從保山到昆明要開7天。很多時候運輸大隊的戰士們需要靠在懸崖邊或躲在山下,為的是避開飛機的狂轟亂炸。這輛與他同甘共苦的雪佛蘭,就像是與他形影不離的親密戰友和鋼鐵伙伴。從那時起,這個閃光的金領結就銘刻在他的心中,並伴隨著那烽火硝煙的戰時記憶在70年的時光中越擦越亮。

老人是為數不多的戰爭幸存者,“很多與我一同從南洋來的朋友都犧牲在這條路上了”,老人抬眼遠望,黯然神傷。自由的名義

戰後,翁家貴老人一直留在了保山。很多天前,他就聽說有一個雪佛蘭車隊要重走史迪威公路,於是便一路打聽,最終自己找到了隊員們休整的酒店。“我已經在這裡等了70年啦!這個保佑我的金領結標志是永遠不會變的!”老人的聲音有些顫抖。車隊還要繼續前行,並將於4月9日晚趕到騰衝。在老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告別保山,車隊踏上了新的征程。車隊轉彎的一刻,每個人都將94歲老人揮動著干瘦的手臂為車隊送行的畫面,深深地刻在了腦海裡。70年前的記憶,因為戰火已去而離我們很遠,又因為老人的出現而離我們很近。以自由之名,與雪佛蘭科帕奇一同重走生命崢嶸線的車隊不斷向前,更多關於雪佛蘭金領結的故事還將繼續。



(94歲抗戰運輸華僑先鋒隊老兵在雪佛蘭科帕奇車前講述70年前關於金領結的記憶)



(94歲抗戰運輸老兵向雪佛蘭科帕奇自由之旅隊員講述當年駕駛雪佛蘭卡車往返於史迪威公路的往事)



(94歲運輸老兵難舍的雪佛蘭情結)


精選遊記: 騰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