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黃河入海口

作者: 新月在天上

導讀對母親黃河的眷戀是從小時候學過的詩詞中滋養出來的,黃河水哺育了我們的祖先,她源源不斷從黃土高原帶來富饒的泥沙,成了生命的沃土。然而,也許她太疲勞了,已經不堪重負,在不經意中也給中下游的生靈帶來深重的災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然而,李白當年所看到的或許已經不是如今的黃河,黃河在歷史上曾周期性地發生改道。民謠雲:� ...

對母親黃河的眷戀是從小時候學過的詩詞中滋養出來的,黃河水哺育了我們的祖先,她源源不斷從黃土高原帶來富饒的泥沙,成了生命的沃土。然而,也許她太疲勞了,已經不堪重負,在不經意中也給中下游的生靈帶來深重的災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然而,李白當年所看到的或許已經不是如今的黃河,黃河在歷史上曾周期性地發生改道。民謠雲:“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現在的黃河下游河道,自清鹹豐五年在河南蘭考縣銅瓦廂決口,由南向北襲奪大清河河道入海,在東營流入渤海,已使用145年了。

若要對黃河真正了解,除了聆聽歷史外,還要探尋她的生命源頭,更要去看看她的生命終點——奔騰千裡流入大海的地方。這個念頭已經藏在我心裡很久很久。還等待什麼?行動吧。周末,我向老婆說出了我的出行計劃,沒問題的,俗話說夫唱婦隨,兒子也很樂意,便約上了三四個朋友,一部商務車直奔那魂牽夢縈的黃河入海口。

三百多公路的路途,斷續下著雨,安全起見,我們開的不算太快,三個多小時就下了高速公路。從高速公路到黃河口還有一段距離,接應的朋友已經早早的在路邊等候,照例客套寒暄一番,就開始向河口方向出發。這裡依然陰雲密布,但沒有下雨,倒像是巨大的遮陽傘,真是天遂人願。

東營市一個石油城,道路兩旁、遠處的原野上到處都是當地人稱之為“瞌睡蟲”的提油機,這是勝利油田撒在東營廣袤平原上的繁星,它給人煙稀少的地方帶來的現代化的氣息。

道路兩側都是一望無際的蘆葦和濃密的青草,我們就像穿行綠色的地毯之上。很快就進入黃河濕地保護區,我們把車停下來,沿著用人工搭建的木板橋,走向濕地深處的柳林和蘆葦蕩。這是一片臨海的土地,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天然池塘,生長著茂盛的蘆葦和耐水紅柳。碧綠的水草在略帶褐黃的水中搖曳著,長長短短的小魚兒快樂的游動,紅蜻蜓、黃蜻蜓還有黑蜻蜓不時地點水。木橋的拐角處是一個方亭,一個當地的小朋友拿著竹竿在釣魚,可能是這裡的魚沒有見過世面吧,比較單純,不一會就釣上十多條。我們同行的也有垂釣高手,可惜沒有帶上裝備,便從小朋友手中借過漁竿,剛把漁竿放入水中,就眼看著一條嘎魚(好像學名黃顙魚,在水中非常凶猛,小時候我就被這家伙把腳割出一個大口子)上了鉤。哈,我們都高興得歡呼!

據說,東營市對黃河濕地保護力度很大,方圓幾十公裡不允許搞人工建設,所以,這裡成為冬季很多北方候鳥的棲息地,每到秋冬季節,這裡成為了鳥類的天堂。可惜,我們來的早了些,只有空中偶爾飛過的雀類之外,沒有看到其他鳥類。

不遠處有一個高高的瞭望台,我們爬了上去,放眼瞭望黃河三角洲平原的無邊風景。目力所及之處,蘆葦、楊柳、水面、地平線,構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眼前浮現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所描繪的令人窒息的美景。

看完這片黃河水造就的濕地,我們向黃河口進發。正是汛期,黃河水量很大,我們在碼頭乘上汽艇,向海與天的交際之處航行,在水面上激起黃色的水花。周圍全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河水,汽艇在快速前進了二十多分鐘後,開始繞了個圈子向碼頭返航。我們根本分辨不出哪裡是河、哪裡是海,也許我們返航的地方就已經是大海了,我已經嗅到了大海特有的氣息。其實,也沒必要找到一個明顯的界線,因為母親黃河為了她的千百年來的夢想,已經深深的伸向太陽升起的地方,把自己和大海完全溶為一體。

我們乘船經過的水域,幾年之後或許成長為一片嶄新的陸地,這裡每年都能淤積幾萬畝的土地,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也不過是那麼一瞬間。然而在這裡短暫的逗留,使我真實的感受到了黃河的無窮魅力。如果沒有到過她的入海口,我就不可能了解這條母親河,她波濤洶湧自天上而來,骨子裡充盈著桀驁不馴的野性,挾帶的黃土高原大量泥沙,到了入海的地方,終於減緩了疲憊的腳步,把泥沙沉澱在這裡,在這片濕地做最後的停留,然後離開她眷戀的土地,找到了她的最終歸宿,融入神往的大海。

東營人自豪地說:這裡有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而我說:這是一片擁有生命和靈魂的土地。



(黃河入海口)


精選遊記: 東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