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長城行

作者: AllenZHOU1973

導讀3月14日 星期天 陰 浙江臨海(崇和門--東湖公園--江南長城--龍興寺--紫陽街--文廟--古城博物館) 早晨起來,天陰陰的,幸虧沒有再下雨,也不管了,都憋了差不多一星期沒出去了.洗好衣服,吃過早飯(1.5元)在路邊等中巴車去臨海市區.臨海雖小,中巴倒蠻守規矩的,招了幾部都不停,問路邊一起等車的人,據說車上人太多就不停了,不過在我看來,都沒站幾個人,快趕上香港了,嘿嘿.正在思考中,路 ...

3月14日 星期天 陰 浙江臨海(崇和門--東湖公園--江南長城--龍興寺--紫陽街--文廟--古城博物館)

早晨起來,天陰陰的,幸虧沒有再下雨,也不管了,都憋了差不多一星期沒出去了.洗好衣服,吃過早飯(1.5元)在路邊等中巴車去臨海市區.臨海雖小,中巴倒蠻守規矩的,招了幾部都不停,問路邊一起等車的人,據說車上人太多就不停了,不過在我看來,都沒站幾個人,快趕上香港了,嘿嘿.正在思考中,路邊有部黑車,談好去汽車站5元/人,上車走人.和司機閑聊中順便讓他把我送到崇和門廣場,省得再轉車了,也算是效益最大化吧,

從下洋峙到臨海市區約20分鐘左右.下車前拿好司機的電話,為今年的出行先做好准備.崇和門廣場看起來不是太大,拍了門樓和浮雕後向東湖公園進發.這裡含江南長城、龍興寺和古城博物館聯票是60大元.出示學生證後需單買門票(5元).東湖公園據說是開鑿於北宋,以緊臨旁邊的台州古城牆東側而得名,原為城北白雲、山宮數溪彙合處.說起來此湖的歷史也是有些來頭了,約在宋熙寧四年(1071)時,由郡守錢暄開鑿而成.南北長近500米,東西寬約150米.看完湖心亭和石刻碑林,先寫上一段.出湖心亭過了釣金魚和兒童樂園,旁邊是一個在修的樓---樵雲樓,上到樓頂轉了轉,出北門就是江南長城了.

臨海長城修築於公元三世紀左右的晉代,與八達嶺、山海關等北方長城一樣,其修建目的首先是抵御外敵侵犯.在防止海盜和倭寇侵擾的同時臨海長城還有防汛的功能. 這裡門票50大元(學生票25元),10點開始,先上了198級台階的好漢坡,因為是1998年修的,故此...看過戚繼光雕像,正式看這座號稱是北京八達嶺的姐妹長城.經過幾個空心敵台,據導游說這種兩層的比較少,如此設計也是為了更好地防御敵人,說來這個敵台也有些典故,網上摘錄了一段.(值得一提的是,臨海長城與北方的長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臨海任職八年,曾改造臨海古城牆的結構,將其加高加厚,並創造性地修築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台,極大地增強了防守能力.後來戚繼光調到北方任職,將在臨海修築城防的經驗運用到北方長城的增擴加強上。今存蘄鎮、昌鎮、宣府、大同、山西等鎮的長城都曾按照他的規劃設計改進增擴。現在北京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古北口、天津黃崖關、河北山海關附近的老龍頭、角山等處的長城,均是經戚繼光改進之後留下來的).

再走下去是東關處最高的白雲樓,這個樓因腳下的白雲山而得名。宋時,人們又俗稱臨海為白雲樓.再往前幾個敵台就是城隍廟,也是有些年頭了,有顆隋代的古香樟,距今1370年,蠻誇張的,呵呵.這裡差不多是一半的路程,再往前就是西北部分長城了,導游圖說類似八達嶺長城,走,看看去.望天台是方國珍(台州黃岩人),在攻陷台州府城後,派人在城隍山建造天壇,祭天稱王.因"壇"與"台"音近,故城隍山西北端一帶一直被人們沿稱為"望天台",有點像北京天壇,是祭天用的,地方蠻大的.說是江南八達嶺,似乎沒有多少險峻.過了朝天門,再往前就沒什麼風景了,地勢逐漸降低,兩旁不是電線杆就是民居,比之前差了些.興善門這裡可以看到龍興寺,蠻大的.往前就出了景區範圍,一直走到靈江大橋,12:20的樣子,用了兩個小時多一點逛完.

接著往回走去龍興寺.從興善門進入,旁邊是紫陽古街.龍興寺看起來比較新,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千佛塔,佛像還是蠻精致的,但風吹雨打,有些已經模糊了,甚為可惜.出了寺廟,旁邊的天寧寺就不去了,懶得爬山,嘿嘿.紫陽古街兩旁是仿古民居,很多沒整修好,看到路邊有"馬蹄酥"賣(3.5元),買了一袋填填肚子.稍做休整,繼續出發.太平天國府牆裡面是商家和住戶,沒什麼可看的,文廟倒是不錯,修得蠻漂亮,也算是尊師重教吧.地圖上看"紫陽故裡"像個景點,跑過去一看,就剩一堵牆了,當地人說裡面沒東西了,只是些居民住宅.轉出來順著赤台城路去古城博物館,難怪說不用門票,外面修得氣勢磅博,裡面才開放了一半,隨便拍了幾張就出來了,

在攬勝門坐209路去客運中心(1.5元),大概5、6站路的樣子.拿了張臨海汽車站的時刻表,為日後浙江短線做准備.在客運中心坐車回住處(3元),總的來說,因為可轉的地方不多,感覺一般般吧,呵呵,下次再見了,C U :)

相冊鏈接: http://photo.***/photos/cnzhou2008/153529995/



(浙江臨海江南長城導游圖)


精選遊記: 臨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