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穿越滇緬的歷史風煙

作者: 立頓藍茶

導讀行車路線:昆明-保山-騰衝裡程:約980公裡 用時約12小時路況:★★★★☆昆明-保山路段為高速,路況良好。保山部分路段為彈石路段松山過後,路況較好,為瀝青柏油路面,不再是彈石路面。但因施工,部分路面為土路。攝影指數:★★★★☆古道斜陽,肅穆松山 地標參考:保山, 東經99°10′,北緯25°8′,海拔高1600米惠通橋是在怒江下游的鋼索吊橋,以鋼纜嵌入兩端石壁 ...

行車路線:昆明-保山-騰衝裡程:約980公裡 用時約12小時路況:★★★★☆昆明-保山路段為高速,路況良好。保山部分路段為彈石路段松山過後,路況較好,為瀝青柏油路面,不再是彈石路面。但因施工,部分路面為土路。攝影指數:★★★★☆古道斜陽,肅穆松山 地標參考:保山, 東經99°10′,北緯25°8′,海拔高1600米惠通橋是在怒江下游的鋼索吊橋,以鋼纜嵌入兩端石壁懸吊而成。該橋所處怒江峽谷,地勢險要,抗戰期間,這裡成為滇緬抗戰的“血線”要卡。松山戰場遺址:緊鄰怒江西岸,海拔2000米,地形復雜。日軍曾稱之為東方馬其諾防線。1944年5月,中國軍隊在此集結16萬官兵,強渡怒江返攻,血戰90多天,以傷亡6000余人的代價收復此地。天氣參考:溫差較大,溫度在10-24°之間美食推薦:涼豆粉 火燒 酸辣湯 青辣子拌雞樅住宿:蘭都酒店沿途美景:雲南民族村 九鄉 世界園藝博覽園

8日晚上10點多,經過7個小時的行程,“自由之路”車隊順利過到雲南保山。人說雲貴“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從順利穿越“24道拐”開始到保山境內,我們翻過無數彎道。

戈叔亞老師20年間無數次往返此間,松山更是去過無數次。但每次講到松山,講到惠通橋,眼中都會有淚光閃爍。出發前,戈老師說如果不到惠通橋和松山,此行便是枉費。



(天險)

當車子駛出保山,道路開始變得崎嶇顛簸起來,彎道不斷,怒江天險即在左右。之所以會有顛簸完全是因為“彈石路面”。所謂的“彈石路”實際上就是不鋪設一層混含著泥土的,2-3公分的石子。早在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修築滇緬公路西線路段時,為了有效地解決急彎陡坡路面旱季松散、跳渣和雨季泥濘、滑車的問題,雲南向上海招雇彈街(石)工師傅30余人,在滇緬公路一些急彎陡坡路段加鋪彈石路面,取得良好效果。



(穿過彈石路面)

沒有壓路機,工人們用的是自制石碾子代替。這是用錘子從巨大石灰岩石上手工切割下來的大石塊,被雕鑿成圓形。石碾子一般高1.8米,重量在3~5噸之間,往往要數十甚至上百人才能推上坡。而在下坡的時候,失控的石碾子就成了巨大的石獸,傷人無數。

主要的清障工具是鎬、鋤頭和鶴嘴鋤,運土的工具是竹籃和畜力、人力。沒有碎石機,鋪設路面的“公分石”,是沿途婦女和兒童手工敲出來的。這即是譚伯英老師贊嘆的“怒江峽谷上的許多拐彎都是公路上傑出的雕刻品,無論從工程學的角度還是從石雕藝術的角度看都是很好的。”這是一條由20萬雲南人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付出3000人的生命代價,用手刻出來的“奇跡公路”。70年後的今天,舊的滇緬公路已逐漸被高速公路所代替,也許有些已被荒草淹沒,但是當年“雕琢”的石子卻穿越了漫長的歷史。而我們也必須親自零距離的接觸到滇緬公路的每一處路面,才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惠通橋)

惠通橋

怒江峽谷是中國西南的一道屏障,峽谷水勢湍急,上下落差達數千米。惠通橋始建於明朝末年,初為鐵鏈索橋。它位於滇緬公路(中國段)六百公裡處,是聯接怒江兩岸的唯一通道。民國二十五年,新加坡華僑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資,將舊橋改建為新式柔型鋼索大吊橋。吊橋全長二百零五米,跨徑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國鋼纜飛架而成,最大負重七噸。解放後,滇緬公路幾經改修成為地方公路,紅旗橋取代了惠通橋。雄偉的怒江大橋取代了這座彈痕斑斑的惠通橋。今天惠通橋雖然不再使用,但依然屹立在怒江峽谷中,見證著那段難忘的歲月。

(松山戰役遺址)

松山

從龍陵縣城東行39公裡,便到了松山。松山位於雲南省龍陵縣腊猛鄉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脈南麓,因山上多為松樹而得名。松山雄踞於怒江西岸,東臨氣勢恢宏的怒江大峽谷,西控龍陵芒市、南北絕壁、谷深萬丈、溝壑縱橫。來到松山,我們才明白日寇為何選擇松山作最重要的軍事要地,這裡山勢險峻,易守難攻。


(松山遺址)

在松山腳下,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棵榕樹,它是松山上幸存的三棵古樹之一,它周身布滿彈片,已是千瘡百孔。

在大小松山、黃土坡等大小七個高地上,地堡、戰壕、彈坑如蛛網般密布。重要的有:松山主陣地我軍坑道作業遺跡及大爆炸坑;滾龍坡、鷹蹲山等戰場遺址;日軍發電站、抽水站和慰安所遺址等。據戈老師介紹:由於這裡偏僻貧困、人口稀少,當年日本人修建的防御工事的表面部分,以及中日兩軍激烈搏鬥的痕跡幾乎全部保留了下來,為古今中外戰爭遺跡的一大奇觀。在滇西淪陷區日軍先後建立了20多個慰安所。在“大埡口”山窪裡的一塊菜地裡豎有18號遺跡碑,碑上刻有“侵華日軍慰安所”遺址字樣。當年,這裡共有25名軍妓,除兩名日本人外,其余的都是朝鮮、台灣、印度尼西亞人。朝鮮籍慰安婦樸永辛曾來到這裡,面對此地她曾淚流滿面地說:“全世界的人民應該聯合起來打倒日本人!”


(密如蛛網的戰壕)

夕陽下的松山靜謐幽深,鳥鳴其間,處處美好。這裡曾記載了歷史卷宗中最沉重悲壯的一頁,無數勇士長眠此處。他們的姓名我們無法逐一記住,但是他們的業績卻是萬古永存!然而,早在1979年雲南只開放到大理時,日本游客就終日翹首西望,期盼到滇西祭掃。至今,每年來保山參觀祭拜的游客仍以日本人居多,而非我們中國人。在松山戰役的紀念碑前,戈老師再次熱淚盈眶,當日多少將士在保山橫屍遍野,才能收復失地!歷史不是一縷青煙,國人豈能遺忘?


精選遊記: 騰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