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人歡樂游(4月18日-4月19日)

作者: zhangyuyan55

導讀此次南京之行出發前,參考了廣大朋友的功略和資料。真的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備!在此寫篇游記,給自己做個紀念,也方便沒有去過南京的朋友做個參考吧!本人文筆不佳,請大家見諒! 4月18日一早我和老公從上海火車站出發,乘坐7點28分的D86次列車奔向了南京,開始了我們為期2天的快樂旅程。動車真的開的好快哦!就是有點小貴,要93元一張呢!大概2小時到2個半小時能到� ...

此次南京之行出發前,參考了廣大朋友的功略和資料。真的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備!在此寫篇游記,給自己做個紀念,也方便沒有去過南京的朋友做個參考吧!本人文筆不佳,請大家見諒!

4月18日一早我和老公從上海火車站出發,乘坐7點28分的D86次列車奔向了南京,開始了我們為期2天的快樂旅程。動車真的開的好快哦!就是有點小貴,要93元一張呢!大概2小時到2個半小時能到南京了,火車在9點30分左右到達了南京站,南京火車站造的滿有氣勢的,一出站步入眼簾的就是玄武湖了,視野非常的開闊,太陽也非常的明媚,真的是心情舒暢啊!!我們在火車站附近花2元買了一份南京地圖,然後就出發去座了南京的地鐵,南京的地鐵滿干淨的,特別是標識我覺得和香港的有點類似的,圖形都一樣的,不過還滿清晰的,比上海來的好!我們在玄武門站下的車,根據指示在靠近玄武公園的出口出來,走一會就看到玄武門了,然後裡面就是玄武公園,我們買了30元的門票進去逛了下,湖真的滿大的,裡面的樹木也滿多的,其實公園都滿類似的,但是走在裡面心情滿舒暢的,借了個雙人自行車騎的滿頭大汗的,當天太陽非常好,玩的滿開心的!之後我們就走著去離的很近的湖南路吃中飯拉,到了湖南路的小吃一條街後我們先吃了老鴨粉絲湯(什麼牌子我忘記了,不是回味就是別的牌)滿好吃的,就是稍微有點鹹,之後我就興衝衝的跑去吃尹式湯包了,我排了好長的隊伍終於吃到了,超級甜的!還好我喜歡吃甜的所以覺得很好吃,老公不是很喜歡吃,這個就要看個人口味了!還吃了尹式裡的老鴨粉絲湯,也不錯,不過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吃前面那家的。

吃飽喝足後我們就攔了出租車去不遠處的總統俯瞧瞧,南京的差頭還真是便宜,9元的起步費,攔了好幾次都只有11-15塊,一到總統府那個人多的呀。。門票40元一人,好早總統府路很大的,人多也不至於很擁擠,有好多個旅游團,我和老公就蹭導游,聽這聽那的,哈哈。裡面介紹了很多關於孫中山先生和當時的一些人拉等等等等好多事情,還參觀了辦公地點拉很多個房間,看了很多的照片和資料還有一些當時的用品之類的,可能看了2個半小時有的。參觀完總統府以後,我們就前往的步行10分鐘就到了的梅園新村,去參觀了周恩來總理的紀念館,介紹一下愛國主義的教育,哈哈,因為其實在上海這類的紀念館也看的不多,所以還是決定去拜訪一下,參觀完之後就攔差頭去7天夫子廟店登記咯!

7天夫子廟店地段非常好,我也是網上看了好多朋友的分析,覺得這裡實惠又地段好才定的。房間滿干淨的,衛生設備也行,就是房間隔音效果非常差勁,容易吵到。在7天登記好之後就出發去夫子廟看看咯!晚上的夫子廟人也非常多,夜景燈都打開了,滿漂亮的,我們正好看到小肥熊糖葫蘆,就買了2串哈哈。到了夫子廟的正門,我們拍照留念沒有進去,感覺南京好多地方都要門票,而且也不便宜,夫子廟外面熱鬧多拉,和城隍廟差不多的,早上出租車司機推薦我們晚上去夫子廟,看來感覺不錯,秦淮河邊看看燈感覺一下不一樣的風景,晚飯我們在夫子廟那的一條都是飯店的地方吃的,點了幾個菜,味道還行。飯店名字我又忘記了,反正很一般呢!

第二天沒想到竟然下起了雨,我們本來打算去中山陵風景區的,但是下大雨沒辦法就不去了,退房後就又去了夫子廟,在麥當勞裡面吃了中飯,等雨小點了我們就攔出租車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本來是不打算去了下雨就只好去室內的了,反正到了南京我們也感受一下當時的歷史吧。進去之後那裡的布局是滿嚴肅的,我膽子小覺得有點嚇人的,還好老公在身邊陪著我,當時參觀的心情真是很悲痛很悲痛的,很殘酷很悲慘的。當時真的實在是太太太辛苦太痛苦了!!裡面是不允許拍照片的,帶包的要寄存包。3元一個!參觀也要2個小時多吧。出來後我還懷著悲痛的心情在外面的和平大鐘照片留念。

之後就攔出租車回夫子廟,然後就走去了離夫子廟很近的瞻園,那裡有關於太平天國啊當時的介紹,還有園林風貌,亭院假山啊走廊啊之類的,裡面還養著很多鴛鴦呢!15元的門票,出來後去了夫子廟附近的大賣場買了點桂花鴨回家,桂花牌的40多元一個!真空包裝的!然後去夫子廟我又買了小肥熊糖葫蘆吃。哈哈。我就是嘴巴攙!然後我們在傣妹吃了晚飯,那裡生意好的不得了。後來就攔車去了南京火車站,座上了20點09分開的D449次列車,在22點30分的時候回到了上海!結束了旅程!走了兩天覺得有點累,但是心情是非常愉快的,期待和老公的下次一旅程!也祝願每位出游的朋友能一路平安,快樂順利!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