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峽之旅-難忘這裡的人和景

作者: xinlan08

導讀這個五一小長假,我與大學同學一起游玩了黃河三峽,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天時間,卻實在讓人"樂不思蜀",心中仍然難以平靜下來......自古以來,長江三峽都是赫赫有名,於是有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波瀾壯闊;於是有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凌雲 .黃河三峽,以其獨特的氣質,名揚天下.黃河三峽,即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的簡稱.站� ...

這個五一小長假,我與大學同學一起游玩了黃河三峽,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天時間,卻實在讓人"樂不思蜀",心中仍然難以平靜下來......自古以來,長江三峽都是赫赫有名,於是有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波瀾壯闊;於是有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凌雲 .黃河三峽,以其獨特的氣質,名揚天下.黃河三峽,即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的簡稱.站在當年大禹治水的源頭,可以看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磅礡氣勢,欣賞高峽平湖的綽約風姿.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腳步,目睹這濃郁而獨特的西部風情,粗獷而厚重的黃土高原,從而解讀黃河古樸而凝重的風情畫卷,詮釋黃河文化深邃的底蘊.劉家峽劉家峽位於青海與甘肅交界處,距離甘肅省會蘭州市西南約80公裡。劉家峽水庫始建於1958年,1974年建成發電,設計總裝機容量122.5萬千瓦,年發電量57億度,可供應陝、甘、青三省的用電。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安裝,管理的亞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養殖,旅游等綜合利用效益.1971年9月,郭沫若陪柬埔寨賓努親王到劉家峽參觀時,有感而發,寫下了著名的<<滿江紅.游覽劉家峽水電站>>.黃河河水來到這裡,轉了一個九十度急彎,然後穿過峽谷向西流去。

我們在劉家峽大壩前方的售票處買了船票.票價為:甲級大船35元/人,來回需6個小時;乙級大船30員/人,來回需8個小時;快艇95元/人.來回僅需3個小時.當然,價格為往返的價格.由於時間充足,同時也是經濟打算,所以選擇了甲級大船,定員80位游客.黃河過劉家峽流到蘭州之前,彙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等大支流。在蘭州以上,黃河的含沙量不多,即使在洪水期,含沙率也是百分之五左右。泥沙的主要來源是上述支流,來自干流的很少。據觀測記錄所得,在蘭州以上的流域地區,每平方公裡所流失的泥沙,每年平均約為一千公噸。在船上,我們看見河水呈碧綠色,游客們紛紛感嘆:”這就是’黃河’根嗎?”是啊!碧湖如玉,怎能讓人把它與傳統意義的”黃河”聯系起來呢? 劉家峽水庫,又稱炳靈湖,東起劉家峽大壩,西至炳靈寺峽口,呈西南--東北走向,南接東鄉、臨夏縣,北連永靖縣,湖岸線長55公裡,水面最寬處6公裡,水域面積達130多平方公裡,蓄水量約57億多立方米,正常水位1735米,蓄水達到高位時,水庫最深處有147米.-----向陽碼頭以東,10裡河岸白沙展露,綠柳婆娑,被稱為“十裡柳林”,景觀奇妙,帶給人一種回歸自然、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氛圍。----乘船溯流而上,湖水清洌,浪花飛舞;兩岸山勢平緩,格調統一;游船和快艇駛過水面,留下一道長長的痕跡,春風吹過,整個湖面都為之蕩漾.遠處,煙霧渺渺,水天一色;近處,波光粼粼,舟船如梭;岸邊,綠樹環合,村舍儼然;湖上,水鳥時而低吟淺唱,時而振翅翱翔.一波萬傾的炳靈湖,就像高原人的胸襟,坦蕩無垠,開闊無疆.進入峽谷後,但見兩岸奇峰對峙,景色變化多端,壁立千仞,給人以”船在湖面走,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當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在我的眼前展現開來,我已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李白在暢游長江時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看那兩岸的高山,巍峨而不給人以壓迫之感,滄桑而不給人荒涼之感.這絢麗的山水,讓人誤以為是桂林山水,乍看也會以為是長江的巫峽,劉家峽景色多麼地富於變化啊!~出峽後,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蕩漾,別有一番湖光山色。今天湖面有霧氣沒散,給人一種”大江茫茫皆不見”的感覺.一道道小溪從山上傾瀉而下,湧入廣闊的炳靈湖.”我輕輕地來了,正如我輕輕地進入你的心!”或許是溪水對炳靈湖的告白吧!我相信,炳靈湖雖然不是大海,卻同樣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暢游於如此浩大的湖面,煙波飄渺,讓我有”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壯闊胸襟,同時也讓我有一種”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樂觀豁達的情懷.不由使人愁慮頓消,榮辱皆忘.我的靈魂也被濯洗,被淨化。此時此刻,物我兩忘竟是如此的簡單和自然……炳靈峽水庫的末端是炳靈峽,關於炳靈峽,有個傳說.相傳,黃河從積石峽向東南流出三十公裡後,河道壅塞,每到雨季泛濫成災,堯帝便派大禹來治理.大禹沿著黃河來到積石山,帶領萬民挖山削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鑿成一條石峽,滔滔黃河順峽東流,消除了這一帶的水患.這條峽谷,就是現在的炳靈峽.後來,這裡長出茂密的樹木花果,所以人們把這一帶的群峰叫”花果山”,這裡風景秀麗,猶如仙境.1986年,與日本合資拍攝的<<西游記>>最後兩集的幾組鏡頭,在此完成拍攝.在炳靈峽方圓八平方公裡內,是炳靈石林,屬於新生代早期紅色沙礫堆積而成的石林狀丹霞地貌.形成了一座座形態各異的奇峰.其中要數”姊妹峰”最富傳奇色彩------當地流傳著一個十分動人的故事:傳說,古時有一進京趕考的書生,住在炳靈峽前的一處破廟裡讀書.鄰近村裡的一個村姑給耕田的父親送飯,路過破廟時被這位書生的勤奮苦讀所感動.於是,她每次多做一份飯送給書生.久而久之,兩人產生了愛慕之情.考期臨近了,.村姑准備了許多上路的東西,送書生上了羊皮筏子,順黃河漂流而去......誰知這書生一去杳無音信.而村姑天天來到黃河邊等啊,盼呀.她的妹妹也被姐姐的痴情所感動,天天來陪孤獨中等待的姐姐.久而久之,她倆化為兩座石峰,千年萬年,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千百年過去了,佇立在黃河邊的姊妹倆沒能等來心上人,卻迎來了五湖四海旅游觀光的無數賓客……如今,姊妹峰被確定為黃河三峽的旅游標志,可以說,姊妹峰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迎客峰.正如神女峰在長江三峽的地位一樣.美麗而動人的故事,讓我為這倆姐妹對愛情的忠貞感動著。這種愛情觀,讓我為現在物欲橫流下的愛情感到悲哀和同情。她們對愛情的執著, 讓所有追求真情的人們動容和惋惜。這讓我想到了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她們都是那麼純潔;同時也很天真,得不到的愛情,何必要這樣痛苦一生,真正愛你的人,會在燈火闌珊處,望眼欲穿,等你到來的!或許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吧!炳靈寺——“東方藝術瑰寶”坐船2.5小時後上岸,便來到了炳靈寺。船家給了我們70分鐘左右時間游覽參觀。上岸後,我們來不及照相,直接來到售票處買票。學生半價25元。簡介:炳靈寺位於劉家峽水庫上游,永靖縣西南寺溝峽黃河北岸。在南北長2公裡的陡峭峻險的紅砂岩懸崖上,石窟神龕鱗次櫛比,棧道凌空,雄偉壯觀,是甘肅三大石窟、我國五大石窟之一,六大石窟寺之一。位於永靖縣西南35公裡小積石山的大寺溝內,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炳靈寺最早稱“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北宋稱“靈岩寺”,明永樂年後,稱“炳靈寺”,又名“冰靈寺”。炳靈藏語為“笨郎”,即“十萬佛”之意。遠在十六國時期,鮮卑族乞伏氏曾在枹罕建立西秦政權(公元385-431年),統治達47年之久。炳靈寺石窟,始建於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從十六國時代起,歷經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各代,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西秦建都臨夏期間,國王御駕親臨石窟,揮毫題詞,真跡尚存於岩壁之上。自公元420年鑿窟起到宋代,石窟對漢傳佛教、淨土宗、華嚴宗和禪宗的影響較大,元末明初,藏傳佛教中的黃派(格魯派)傳入炳靈寺。炳靈寺石窟在承襲前代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吸收和融合外來佛教藝術,以嶄新的姿態、簡潔的手法,創造了生動的雕塑形像和繪畫藝術,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畫可與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齊名。石窟分上寺、洞溝、下寺三處,以下寺最為壯觀。它們分布在長200米,高60米的懸崖上。炳靈寺石窟現存窟龕196個,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彌勒坐佛高達27米,上半身為石雕,下半身為泥雕。相傳為文成公主進藏所帶工匠雕塑而成。龕前原有多層樓閣式木結構建築,後毀於清代戰火,遂完全暴露在外。最小的雕像高10釐米。其中,西秦開鑿的有2窟1龕,北魏開鑿的有8窟25龕,北周的有2窟,隋代的2窟,唐代的有20窟113龕。唐代作品藝術成就最高,當時僧人達到3000多人。該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顯的墨書題記,是國內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紀年題紀,對全國其他古老石窟的斷代提供了標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窟龕造像和壁畫以169號自然窟大坐佛以及崖面中所有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成主體。169號窟古稱唐述窟,現稱“天橋洞”,高15米、深8米、寬20米,為已知我國開鑿最早、保存最好的洞窟。窟內有佛龕、石雕、石胎泥塑三類造型。171龕,位於石窟懸崖上,有唐代石胎泥塑的彌勒佛大坐像一尊,依山雕鑿,高達27米,雄渾莊嚴。窟中西秦《文殊菩薩問疾圖》,是我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一幅維詰經變圖。原16號窟,現歸位在石窟群對面睡佛殿內,長8.6米的泥塑炳靈寺臥佛,是我國現存北魏時期的唯一一尊臥佛,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高25釐米的唐代侍女造像,是我國現存石窟像中最為珍貴的一尊,充分體現了盛唐風貌。看那一尊尊佛雕,體態修長,面容安詳而又若有所思的樣子。服飾華麗,與身體曲線結合地恰到好處。牆上的一個個飛天,曲線流暢,給人以一種縹緲的感覺。這一幅和諧的畫面,讓我身臨其境,就像回到了那個令人陶醉的大唐盛世炳靈寺入口處懸崖旁邊佇立著峻峭的姊妹峰,周圍有鴛鴦洞、藥水泉等勝境,山青水秀,峰險石奇。鹽鍋峽

鹽鍋峽水庫,即太極湖,面積17.3平方千米,湖容量2.2億立方米。有大小島嶼9個,其中最大的是太極島4000畝,被稱為“隴上江南”“地球之腎”“生命搖籃”的自然景觀——黃河三峽濕地即在此地。鹽鍋峽以羅家洞的紅岩絕壁,崗溝寺的奇山異峰,連綿千畝的蘆葦蕩,百鳥棲息的太極島,濃密香郁的棗樹林,以及世界罕見的恐龍足印化石群遺跡而著稱於世。這裡,西部的粗獷雄奇與江南的詩情畫意和諧地融在一起,實在令人心馳神往而樂此不疲。

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在大學同學曉燕的接待下著重游覽了太極島。內有黑頸鶴,灰鶴,黑鸛,大天鵝,紅嘴鷗等30多種2萬多只珍禽異鳥棲息。

正值春夏之交,在太極島上,我們看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像。湖邊的“十裡柳林”都早已長出新葉。“春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現在,白色的柳絮乘著春風徐徐飄下,潔白如雪,柳條也成為了白色,柳條順著春風飄落在我的臉上,飄落在路上,飄落在水上……讓我有種下雪的錯覺。紛飛的柳絮不但沒有影響游人的心情,反而增添了情趣。生活的樂趣就這樣如柳絮似的自由飄蕩,心無掛礙。

熱情的曉燕帶我們去了她家,這是一個傳統的西北農家。牆邊有兩棵杏樹,嫩綠的杏子已經掛上了樹梢。曉燕摘了幾個給我們嘗嘗,雖然沒有成熟,有點澀,回味卻是淡淡的甜。我半開玩笑地對她說,杏子熟了後給我們帶些到學校來。她笑了:“還沒等到熟就被小弟弟小妹妹給摘完了!”

屋檐下,雕刻著花花草草,很精致也很古樸。室內布置干淨整齊。我想著,也許,西北人就是從這裡開始熱愛生活的吧!阿姨見我們來訪,很熱情地接待我們,專門為我們做了具有西北特色的饃,煎了雞蛋,讓風塵僕僕的我們有種回家的溫暖!曉燕真幸福!不過想一想,我何嘗不幸福呢?家鄉,不僅有親人的牽掛,還有多少人在關心著我這個遠在異鄉的游子啊!~

兩天的游程很快結束,回到學校,繼續我的大學生活。但是,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人,卻讓我深深地感動著~!



(姊妹峰)



(煙波湖上使人幽)



(黃河渡羊)



(奇峰)



(唐代釋迦牟尼像)


精選遊記: 臨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