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代表:永定土樓

作者: wobushiniyeye

導讀客家民居代表:永定土樓土樓淵源--客家祖地關於“客家”,史學界一般認為:客家是從中原南遷的漢人,由於受到邊疆部族的侵擾,客家先民從中原輾轉遷到南方。以後,繼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遷徙,形成客家散布許多地區的局面。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遷移,是由五胡亂華侵擾割據所引起。為避難,自晉代永嘉以後,中原漢族開始南遷,當時被稱為“流人”。逐漸形成了 ...

客家民居代表:永定土樓土樓淵源--客家祖地關於“客家”,史學界一般認為:客家是從中原南遷的漢人,由於受到邊疆部族的侵擾,客家先民從中原輾轉遷到南方。以後,繼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遷徙,形成客家散布許多地區的局面。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遷移,是由五胡亂華侵擾割據所引起。為避難,自晉代永嘉以後,中原漢族開始南遷,當時被稱為“流人”。逐漸形成了三大支流,最後,遠的到達了江西中部南部、福建等地,近的,則仍徘徊於潁水淮水汝水漢水一帶。

第二次南遷,由唐末黃巢起義引起。十幾年動亂,中國各地人民都分頭遷徙。這次遷徙,遠者,少數已達惠、嘉、韶等地,而多數則留居閩汀州,還有贛州東部各地。

宋時,由於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遷徙。這次由於文天祥等組織人馬在閩粵贛山區力抗入侵外族,三省交界處成為雙方攻守的重地。於是,先至閩贛的中原氏族再分遷至粵東粵北。而與此同時,流入汀州者也為數日多。

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內部人口已不斷膨脹,另一方面,滿洲部族入主中國。在抵抗清的入駐無力之後,民眾再次分頭遷徙,被迫散居各地。相當一部分人,遷入四川等遭兵火毀滅之地,重新開辟墾殖。是即第四次遷徙,“移湖廣,填四川”。

第五次遷徙,當在清後期。這可以說是一次世界範圍的遷徙。人口日多,山區條件差,不足養口。於是,客家人分遷往南至雷州、欽州廣州潮汕等地,渡海則出至香港澳門台灣南洋群島,甚至遠至歐美等地。

經過多次的輾轉遷徙,客家人始得在各地安身立命,世代繁殖,終至今日成為中華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的民系。

到現在,有人估計,海內外客家人約有一億二千萬左右,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華人是客家人;在台灣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客家人。在內地,除閩、贛、粵三省外,湖南、廣西、四川等省都有相當數量的客家人。在海外,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從眾多的珍貴史料和族譜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地每姓都把最早遷抵閩西的先祖尊為南方始祖,把閩西作為客家先民在文化裡程中告別中原的終點和成為客家人的起點。

“天下水皆東,唯汀獨南”,汀江是閩西最大河流,也是連接客家人南遷的兩個中轉站----福建閩西寧化和廣東梅州的唯一河流。客家人入閩後,沿著汀江兩岸定居,汀江流域成為客家人的大本營。汀江孕育了客家人,逐步發展壯大了客家民系。汀江流域,成了海內外客家人心中的“麥加聖地”!

振 成 樓--土樓王子



永定客家土樓中,許多土樓是按八卦圖設計的,中華傳統文化鉻印深深地銘刻其中。而最為典型的代表當屬振成樓.

振成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建於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前門是“巽卦”,而後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間,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是隔火牆,一卦失火,不會殃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閉起來,自成一方,開啟起來,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盜賊入屋,卦門一關,即可甕中抓活鱉。祖堂似一個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圈成一個內圈,二層廊道精致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此樓嵌制的。大廳及門楣上有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的"裡堂觀型"、"義聲載道"等題字。樓內還有永久性楹聯及題詞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的內涵。

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腊建築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築奇葩。1995年它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了美國落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引起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承啟樓----土樓之王

承啟樓位於高頭鄉高北村,據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世3代,閱時半個世紀,其規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這是對該樓的生動寫照。

承啟樓直徑73米,走廊周長229.34米,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6.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有400個房間,3個大門,2口水井,整個建築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全樓住著60余戶,400余人。承啟樓以它高大、厚重、粗獷、雄偉的建築風格和庭園院落端莊麗脫的造型藝術,融與如詩的山鄉神韻,讓無數參觀者嘆為觀止,台灣小人國和深圳錦繡中華都有承啟樓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號稱“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競放異彩。

1986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福建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為圖案,該郵票在日本評為當年最佳郵票。

深遠樓----最大的圓樓

永定客家土樓中最大的一座,直徑達80米之巨,置身其中宛如在一座城堡之中,讓人嘆為觀止。

遺經樓----最大的方樓

遺經樓位於高陂鎮上洋村,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方形土樓。外牆東西寬136米,南北長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後座主樓高17米5層,是永定現有土樓中最高的樓房。主樓左右兩端分別垂直連著一座四層的樓房,並與主樓平行的四層前樓緊緊相接,圍成一個巨大的方樓,如此環繞形成一個大“口”字。裡面又有一組小“口”字形建築,形成一個獨特的“回”字形整體造型。真是“門中有門,樓中有樓,重重疊疊”,當地人都稱它為“大樓廈”。 中間為祖堂。前樓一左一右建有兩所學堂,樓內子女可以在樓內就讀,學堂中間是個石坪,前建有大門樓,大門高6米寬4米。在主樓後面有花園一座、魚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設建築。遺經樓共有280個房間。

遺經樓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樓中最為龐大者,共有房間二百六十七間,51個大小廳堂,占地五公頃,建築面積四千余平方米,整個建築布局規整,條理井然 ,費時七十多年,經三代人努力方建成。當地人形容其大說:一個人從太陽升起即開始開窗,開到中午下樓吃飯,然後上樓關窗,直到太陽下山才關完最後一扇窗。

裕隆樓----仙山樓閣

府等式土樓的典型建築是永定高陂的"裕隆樓",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歷時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歷史。門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掛著"父子登科"的匾額。全樓縱深108米,寬58米,主樓高11.4米,全樓計有25個廳,118個房間。門樓外有17米寬的曬平,30米寬半圓形的魚塘一口,正樓後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長的扇形圍牆,全樓占地近萬平方米。中廳、前廳支柱承重,木雕屏風,屏柱休漆,高低錯落巨大的出檐,封以九脊瓦頂,使整個建築群在院落重疊,屋宇參錯中顯得和諧統一,氣勢軒昂。

我國著名園林建築專家、上海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考察該樓後,在《閩游記勝》中寫道:"雖近傍晚,徘徊留戀,未忍遂行",在歸途中即興吟詩日:"仿佛仙山初入夢,自LIAN老眼未模糊;流風已逝宋元畫,如此樓台豈易圖。"

如升樓----袖珍土樓

如升樓是永定眾多土樓中小巧玲瓏的土圓樓,俗稱“米升樓”,建於公元1901年,距今近百年。樓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後得一夢:一輪紅日下落此地,他認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時間才建成這座最小的圓樓。

為什麼命名為如升樓?是因樓小,像客家人昔時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許多游客稱之為“袖珍土樓”。 如升樓是單圈結構,樓周長只有56.6米,直徑為18.2米,屋內天井圓形,屋頂瓦面內側連緣為八卦形,外側邊緣為圓形。樓內住有六戶人家,家居緊湊,井然有序。 取名“如升樓”還有更深一層意思----如日東升,光明萬年。

想了解更多土樓信息,可以訪問永定土樓的官方網站喔,http://www.hakkatulou.com


精選遊記: 信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