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塔州(六)-“仙境”初現-“Hobart”以及“PortArthur”篇

作者: yulinglongjennifer

導讀2008/02/16 周六這天我們8:30起床。9:30開車出發。到了市中心,把車停在了Dock上的停車場,我們再走路去“Salamanca Market”(薩拉曼卡市場)。我問LG為何不開到Salamanca Market再找停車的地兒,他很明智的預言那裡不會有能停車的地方,後來證明確實如此。從Dock停車場出來,一路都有明晰的指路牌,我們按著指示走,很容易就看見了一大片綠草坪,越過草坪就是熱鬧的人群和五顏 ...

2008/02/16 周六這天我們8:30起床。9:30開車出發。到了市中心,把車停在了Dock上的停車場,我們再走路去“Salamanca Market”(薩拉曼卡市場)。我問LG為何不開到Salamanca Market再找停車的地兒,他很明智的預言那裡不會有能停車的地方,後來證明確實如此。從Dock停車場出來,一路都有明晰的指路牌,我們按著指示走,很容易就看見了一大片綠草坪,越過草坪就是熱鬧的人群和五顏六色排成望不見頭的長列的各種小攤。這個市場很有名。而且只有周六才有,就從早晨開到下午三點。有新鮮的蔬菜、水果、花卉、舊衣服、首飾、民間工藝品、羊毛制品、蜂蜜、果醬、餅干及各種其它食品,據說有幾百個攤位,一個一個逛下去,會不停的發現驚喜。但這時我們還沒吃早飯,所以還不能心急的開逛,得先找吃的。順著草坪走過去,自然的就看見一處像是這片地方中心地帶的街角有一家café,叫“Retro Cafe”,看起來還不錯。而它外面的街道中心有一個樂隊架好了麥克風,准備表演,所以坐在這餐館裡用餐正好能欣賞外面樂隊的演奏。後來從“寶典”上知道這竟然是Salamanca Market最受歡迎的café。這個餐館裡有一面牆上有個窗戶,裡面伸出一個怪獸的模型。另外這面牆上還貼滿了照片和各種樂隊的海報。我們要了簡單的“Toast with Butter and Jam”(烤面包片加果醬黃油)和“Toast and Poached Eggs”(烤面包片和水煮雞蛋),還有茶,共20澳元。到這天為止,在澳大利亞不少餐館用餐了。我發現有的餐館的茶,上的很正式,一個小壺裡面泡好的茶,另給一壺熱水,再加一小杯牛奶,更講究的還有一個過濾茶渣的濾網。而簡單的則就給茶包、熱水和牛奶,自己衝泡。而我和LG往往是喝完了還不夠,還要求再加一次熱水。而LG說人家澳大利亞人吃飯是配酒,吃完了再要一杯茶或咖啡,沒有像我們這樣當成中國茶從頭喝到尾,還加上這麼多次水的。吃完了早餐,我們欣賞了一會兒樂隊的表演,就開始一個攤兒接一個攤兒的慢慢逛了。上面說過,這裡有各種各樣的商品,不停的看見新奇的玩藝兒。而我們最愛看的,就是當地的手工藝品,尤其是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木頭制成的各種木制品。遇到這樣的攤子,我們就要細細的每樣東西都看上一遍。有一個攤子,擺著各種小木盒,有的木盒就是一顆樹的造型,有的木盒非常小巧可愛。我拿起一個,看到底部寫著“tooth fairy”(牙仙),原來這是盛放小孩子掉下來的乳牙的。西方人有“牙仙”的傳說,說小孩子掉下來的乳牙要包好,放在枕頭底下,晚上睡覺時牙仙就會來收走,並放上零花錢。當然和聖誕節的長襪裡的禮物一樣,零花錢其實就是父母放的。還有一個攤子,擺著一種木制品,開始我看不出是做什麼用的,經攤主示範,雙手拿住這東西的底部,再用力向前一抖,竟然就從原來平面的東西變成了一個立體的城堡模型,再抖一抖,這“城堡”的各部分又塌下去,又恢復成平面,很神奇。不過,這樣的手工藝品價錢都挺貴,尤其是換算成人民幣後。看了半天新鮮,我們最後買了一個木頭為底板的溫度計,12.5澳元,上面寫有“Tasmanian Huon Pine”(塔斯馬尼亞Huon松木),後來回家後貼在書房裡宜家買的木制書櫃上正合適。還買了一個耳環架,就是木頭做成蘑菇的形狀,蘑菇帽的邊兒上一圈小洞,掛耳環的,22.5澳元,回去准備當禮品送人。我們還看見一個很可愛的糕餅攤。所有的糕餅的包裝都是以粉色為基調,連攤主,雖已是四五十歲的婦人,也穿著一套粉色的連衣裙,還有粉色的帽子,很可愛溫馨。另外,除了賣各種商品的攤子,就像早餐那個café外面表演的樂隊一樣,這裡不時還能看見賣藝的藝人,表演各種樂器。還有表演澳洲土著人樂器的,是吹一根長長的木管,木管看起來很重,一頭得擱在地上。我正在欣賞這木管吹出來的音樂,LG讓我看木管擱在地上的一頭。原來那地面上有一圈濕痕,想來是表演者的口水,順著長長的木管流到地上,呵呵。而讓我們驚訝的是,這些藝人裡,還有不少是孩子。有的組成團,有的就一個人,大大方方的表演著各樣音樂,面前都放著收錢的盒子。想國內的孩子,這個年紀都是在家裡像小皇帝小公主似的被供著,學樂器也只是為了升學加砝碼,哪像這裡的孩子,這麼小就出來“體驗生活”。在一組“孩子樂團”旁邊,我們看見一個華人藝者,在拉二胡。攤子上還放著他錄制的多張碟片在賣。不時有感興趣的老外駐足欣賞,買走一兩張光碟。我們跟他攀談,得知他是中國大陸去的,在澳洲很多年了。他很健談,說像我們這樣從國內來塔島自由行旅游的中國人很不多見。有趣的是這位華人藝者和旁邊的“孩子樂團”可能達成了一種協議,兩邊輪流表演。一曲悠揚的中國二胡曲之後,則是“孩子樂團”的青春吉他曲,不會兩邊為了搶生意而同時演奏。在逛這市場的期間,LG還得回到先前的停車場續一次停車費,因為計時器最長不超過兩小時。最終我們的車一共停了三小時,6澳元。澳大利亞的櫻桃很好吃,正好市場上有,我們就買了一袋,大概6澳元。逛完了市場,我們走回到停車的碼頭,在周圍閑逛。這時陽光很好,湛藍的海水和純淨的藍天相稱,船塢裡又停泊著大大小小豎著高高桅杆的船,正好照相。塔斯馬尼亞的魅力正在悄悄地在我們不經意間向我們慢慢展現。接著我們回到飯店,休息並小睡了一會兒。下午2:30,我們又出了門。開車去“Wellington Mountain”(惠靈頓山)。出發前向酒店服務生詢問具體路線,他很熱情地用彩筆在我們的地圖上標明。按照地圖,從我們住的飯店出去,上了主路,一路向西南,就可以到達。其實在霍巴特市內,從各個方向就能看見Wellington Mountain,尤其山頂上有一座發射塔,高高的白色柱子很顯眼。車子進入了Wellington Mountain範圍時,看到那根柱子更明顯了。盤山公路在我看來挺窄,兩車相錯時我總覺得車輪已出了柏油路面,不過LG開的倒是很輕松,我也就很愜意的吃著前一天在超市買的葡萄,當然不時的喂LG一兩顆。而為了取用東西方便,車裡後座上和座位底下,被我攤滿了包、各種地圖和旅游小冊子、各種零食、水果和飲用水,在以後的行程中也一直是這樣,過了幾天實在亂的看不下去了,我們才稍稍收拾一下。等到漸漸上到半山腰,一側已能看見山下的霍巴特市全景,而另一側的山坡上一會兒是樹林,一會兒又是光禿禿的岩石,我舉著相機不停的拍照,要拍下這趟旅行各種走過的路。到了山頂,在停車場停好車,我們首先是到觀景台去眺望霍巴特市全景。那是一個木頭平台。從那平台望下去,山下霍巴特市的全貌、周圍連綿的山巒及遠處的大海盡現眼前。連接霍巴特機場和市區的Tasman Bridge、我們住的Wrest Point飯店都清晰可見。海水只有一個“藍”字可以形容。而藍色裡點映著的是點點白帆和泛起的白色浪花。不過,這天的陽光雖然很好,但不知為何總感覺有一層淡淡的霧氣,照出照片來就不是很清晰。這個觀景台旁邊,還有一座用落地玻璃圍成的瞭望台,這是用來供人們在風大寒冷的時候眺望景色用的。看完景色,按著順時針方向沿著山頂往前走,就能看見那個白色柱形的發射塔,不過有鐵絲網檔著不能近前的。再繞過去,有一大片怪石林立的草灘,但我們時間不多,沒去探究有什麼可看的就又轉回停車場開車下山了。個人覺得,如果時間充足,上Wellington Mountain還是很值得的,但一定要挑好天氣。而且據“寶典”介紹,“腳力好的人還可以沿若干條徒步旅游路線登山”(徒步旅游在澳洲是很流行的旅行方法);另外還可以參加一旅游公司組織的“惠靈頓山下山”的自行車旅游活動,“一邊眺望景色一邊騎車下山,會很刺激”。但如果時間很緊,就為到山頂走馬觀花的望望山下景色,不去也罷,不如把時間安排給別的項目。下山時,按先前飯店服務生的說法,走另一條路景色會更好,但我們找不著那條路,就停車向在路邊野餐的一群人問路。然後按這條路走,不過並沒覺得景色更好,只是路過的一些小鎮,路邊的房子都很漂亮可愛。而且,意外的讓我們發現了“Cascade Brewery”,當時我並不知它的特別,只是LG說它“著名”,後來我在“寶典”上看得原來它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啤酒廠—喀斯喀特啤酒廠。可是遺憾的是,我們停好車要進去參觀時,人家說這天下午已經被一個團體預訂了舉辦活動,不能參觀。果然就看見一些西裝革履的人過來。我們只好無功而返。近六點,我們回到了市內,依然把車停在Dock上的停車場,兩小時4澳元。然後先去憲法碼頭西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家Thrifty,因為這回租到的車裡沒有像在墨爾本提供的Melway那樣的詳細地圖冊,很不方便,更何況之後幾天我們要開車游轉塔斯馬尼亞,手裡只有一張幾年前G先生送給LG的大地圖,怕不保險。但是,等我們找到Thrifty門口,發現已關門了。只好等第二天再來。這時陽光依然很好,天空明淨晴朗(和北京這幾天的霧霾相比真是天堂),我們又回到dock周圍轉轉,拍照。



(霍巴特Constitution Dock)

接著我們再去Mures吃晚餐,還是在Lower Deck。一份“Rock Lobster”(龍蝦),35澳元;一份“Fisherman Basket Meal”(炸海鮮配薯條),14澳元;一份“Large Salad”(大份沙拉),5.5澳元;兩杯茶,3.9澳元。

前一天吃飯時就看見店裡有一個特別的裝飾,是用鐵皮做成的好多小魚鑄在一起,趁這天人少趕緊拍下來。另外還看見屋頂上也很有特點,吊著好幾條大魚的模型。吃完飯,回去的路上,又看見一家“Woolworths”超市。LG是最愛在不同地方的超市裡逛吃的,自然不會錯過,又進去采購。回到飯店,已經近八點了,太陽卻還未完全下山,淺白色的月亮已經掛在天空上,雖已無明亮的陽光,但海水在夕陽下又是一番景像。飯店周圍有木板路和碼頭,走在上面也能很好的欣賞海景。我們看見一對結婚的新人就正在以大海為背景取景拍照。而我們倚著欄杆照相時,二層平台上幾個可愛的小孩,拿著相機照我們,卻也成了被我們照的對像。他們小小年紀,卻穿著正式的西服,又可愛又帥氣,顯然是參加那對新人的典禮的。2008/02/17 周日這天早晨7:00起了床。8:10從飯店出發。在車上,我們先吃了兩塊餅干墊補墊補。這天按計劃要走“Huon Valley”(侯恩谷),還要去“Port Arthur”(阿瑟港),行程挺緊。出發後,我們先去了那家Thrifty想問問有沒有詳細地圖冊,可是郁悶的是居然還關著門。接著我們從市區開出來,向西南方向行駛,上A6公路,沿著它一直開,就是Huon Valley。這裡是著名的蘋果生產基地,還有葡萄酒莊,我們主要就是奔葡萄酒莊去的。剛開出市區不遠,LG就看到了路邊有“Shot Tower”(槍塔)。那時我還是不知道它的稀奇之處(誰叫到了機場才買的“寶典”,要是早幾天買到,先把“寶典”好好研究透了能有用的多)。後來在“寶典”上得知,這個高塔形建築原來是個子彈制造廠,“建於1870年,塔高48米”。可以“沿著287級樓梯爬到頂上”,再走下來,還能得到一個寫著“I made it to the top!”的牌子證明爬過了。一層還有土特產商店和博物館。可惜當時,可能因為時間還早,我們離開主路,把車開過去,卻發現靜悄悄的,一個人也看不見,而光從建築物外看又不覺得有什麼稀奇,就饒了一圈又開回主路走了。這趟塔斯馬尼亞之行有好幾處類似於這樣的小小的“遺憾”,畢竟我們的時間有限,不可能把每一處尤其是“寶典”上介紹的地方都細細看個遍。能玩到主要的地方,比如後來的“Wineglass Bay”就已經很“有幸”了。繼續開下去,9:15,到了“Apple Museum”(蘋果博物館),就緊靠在A6公路的路邊。這個“景點”是在地圖上標出來的,我們手裡有一張專門介紹Huon Valley地區的地圖,很有用(是在霍巴特機場拿的,叫“Huontrail—Tasmania—Free Touring Map and Guid”),像值得一看的“景點”就都用紫紅顏色的突出字體在圖上顯示出來。另外G先生給我們的那張塔斯馬尼亞全貌的大地圖,也是用紅色字體標出了很多“景點”,也很useful。不過,說是Museum(國內一提到這詞想到的都是高樓大廳),其實就是一個像大平房一樣的建築物,澳洲只要是郊區就根本看不見高層建築。我們走進去,先看見的是商店,有各種有趣的旅游紀念品。還有專門一櫃台有各種蘋果汁、果醬、小餅干,都可以免費品嘗。有一位老頭一看見我們,就熱情地走過來,問我們是否已經有了Huon Valley的“purple map”,得知還沒有就立刻拿了一份給我們(其實拿到手才知道和我們手裡機場拿的那份一樣,原來這裡的人都管它叫“purple map”,因為封面是紫的,但我們先前沒注意到),這老人接著向我們介紹這裡的情況,及各種蘋果汁的區別,當他得知我們下一站要去一個酒莊,非常高興,說那個酒莊的主人就是他的表兄弟。但介紹完後,他就走開了,留我們安靜的自己看各種商品,而不是再“熱情”的推薦什麼。我就很喜歡這種感覺。我們發現,原來所謂的Museum在這商店裡一個側門裡面,要付費的,而從門口瞄瞄裡面瞄不出什麼來,估計講講塔州種蘋果的歷史,不是很感興趣,也就不用進去了。看看商店裡陳列的果醬倒挺不錯,有一種用小巧的木頭架子裝著五個小瓶的,我們買了三列,13澳元一列。還買了一小瓶姜味蜂蜜,因為我很喜歡姜味的東西,5.8澳元。出了這個“Apple Museum”,沿著A6繼續開,我們要去的下一個“景點”,是地圖上顯示的“Apple Valley Center”(蘋果谷中心),在一條岔路上。我時刻注意著路邊的標志,卻還是錯過了,反而進了我們本來想去的第三個地方“Home Hill Winery”(Home Hill酒莊)的小路,於是就決定先去這兒。路挺繞,不是離開主路的一條岔路一直開就行,而是要拐好幾個彎,但好在隔不遠路邊就有指示牌,看來這個酒莊在當地應該算很有名的。這裡完全是一番靜謐的田園景像。眼前是一大片平原,滿眼綠色,遠處依稀能看見成排的葡萄架,近處一兩所矮矮的農舍樣的房子,後面偶爾轉出一兩頭牛兒羊兒在靜靜的吃草,看到我們的車經過,抬起頭來漠然的瞭望一眼,又不為所動的繼續低頭享受它們的生活。沿著最後一塊指示牌,我們拐進一條小路,卻先在右側看見一片鐵絲圍起來的草場,而左側是一排排翠綠的葡萄架。不遠處有幾所房子,顯然是酒莊的建築。草場裡面幾頭動物也在吃草。可奇怪的是這幾頭動物比普通的羊大很多,脖子長長的,很好玩。不知是什麼。這時,不遠處房子裡的人已注意到我們的車開過來了,出來一個中年男子,有一條大狗跟著,看起來就像這酒莊的主人。我們下車跟他打招呼,卻得知原來這時酒莊還沒開門呢,要到十點才開。這也是後來的一些小“景點”有點讓人懊惱的地方,一般只在上午十點左右到下午四點左右營業,弄得我們有些地方想去而去不成。但也真羨慕澳洲人的生活。決不為了多賺錢而延長營業時間,該工作時工作,該休息時休息,有自己充分的享受生活的時間。然後,這男子告訴我們那在草場裡吃草的動物名稱,可惜沒聽明白沒記下來。接著我們倆商量商量,決定不去那個“Apple Valley Center”了,干脆先去另外一個地方,然後再返回這個酒莊來。這另外一個地方,是在網上查到的旅游資料裡提到的,叫“Tahune Airwalk”(雲中漫步),地圖上也有表示,看起來有一段距離,但也不算太遠。想著過後還要過來,就沒逗逗那條看起來挺可愛的大狗(誰知後來再來時大狗就不見了)。於是我們告別了主人,再開回先前的主路A6,沿著它繼續向西南方向開。到了叫“Huonville”的小鎮時,我們停下來找了一家 Café 吃了簡單的早餐,13.5澳元。然後繼續前行。不久我們就發現,這裡就像大洋路一樣,路邊也藏著很多誘人的風景。於是我們也時不時停下車來賞景、拍照,塔斯馬尼亞的魅力更充分的向我們展現出來。在有一處可惜當時沒記下名字的地方,也不知是一片河灣還是海灣,水依舊是那種靜謐的純藍,水裡靜靜的停著幾只小船,船體、桅杆、及水邊的房屋主體皆為白色,水邊的草地及遠處的山脈又鋪滿了綠草和鮮艷的野花。後來回來看著照片,我和LG都認為這地方比起著名的Wineglass Bay也不遜色。



(Huon Valley一處美景)

而像這樣的河灣或海灣還不止一處。

另外,A6公路邊,掩映在綠樹、苗圃、鮮花後的一棟棟只有一層的小房子也是那麼可愛、漂亮。我們在路邊還看見了賣水果的小亭子。一個鐵皮小屋,裡面有冷櫃,冷櫃裡凍著蘋果及各種其它的水果。無人照看。只用紙牌寫好了價錢,然後在鐵皮屋左側有一個紅色的小鐵桶,顧客把錢留在這鐵桶裡就好。塔州的蘋果很有名,我們就挑了一袋,裡面大概十多個小蘋果,2澳元(不過後來吃了挺酸)。一路上賞著美麗迷人的風景,尤其是我還在吃著之前在超市買的各種水果(當然會喂LG也吃),又很是愜意。到了一處叫“Geeveston”的地方,從這裡上一條岔路“C631”,地圖顯示沿著這條岔路走不太遠就能到目的地了。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地圖上看起來不遠,開起來還挺費時。而且漸漸的又是山路。有點像大洋路那天到達Colac之前的路一樣,彎彎繞繞好似總也到不了頭。而這裡好像是已經進了一處國家公園(澳大利亞很多森林、湖泊、山脈都是各種國家公園),路兩邊都是高高的樹木,開始看著挺舒服,養眼,漸漸的,“審美疲勞”了,我眼皮就開始打架,困意漸濃。有時我又開始擔心是否走錯了路,不過路邊不時的有路牌,按著路牌指示一直向前開就行了。有時路邊的牌子還指示,在某處可以離開主路,徒步走進路旁的林中深處,就可以體會雨林深處的妙趣。雖然很想,但無奈我們的時間不允許。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後來回想從上了C631開始算,大概29公裡,一個多小時),才總算到了這個叫“Tahune Airwalk”的地方。停好了車,在入口處買票,價錢挺貴,一人22澳元。好玩的是,這票不是紙質的,而是伸出手去,讓服務員在手腕處蓋一印章就行了。想當年我們學校監督學生在校外跑步時,為防學生偷懶,就有老師用這個辦法。這巧合真有趣。而之後從入口進去時,根本也沒有人驗“票”。進了入口,眼前先是一條河,河邊沿岸滿是樹木,水中倒臥的枯木有的特像鱷魚。不過這條河裡應該沒有鱷魚,要有早有告示了。06年來澳大利亞時,在凱恩斯,坐船在鱷魚河中游過。從河上的橋走過去,不知不覺進了一片密林。林中有一條石階路,沿著山坡向上延伸。走在這石階路上,不再遺憾先前開車時沒有時間離開主路進樹林深處去了,想來跟這時的感覺應該就差不多吧。兩邊是望不到邊的密密樹木,石階路旁的地上鋪著厚厚的落葉,抬頭看不全天空,被巨大的樹冠遮擋著。有的地方倒著不知是自然原因還是被砍倒的大樹,樹干粗的不知幾人才合抱得過來。石階路旁還不時有標牌解釋林中各種植物的名稱和形狀。又走了一會兒,一抬頭,忽然就看見了那條“Airwalk”橫在空中。從之前查得的資料上看,說這個地方是在很高的樹頂修起的一條路,所以叫“雲中漫步”。我當時看了後很想不明白,不知怎麼叫“在樹頂修起的路”,想像不出會是怎樣的路。現在看到了才知道了。原來確切說不是叫“在樹頂”,其實還是從地上用鋼柱架建起來的一條“路”,對於很高的樹來說,這條路只能說是橫在樹木之間,不過對稍矮的樹來說,真的可以說是在樹頂了。整個感覺有點像Phillip Island上的“The Koala Conservation Centre”(考拉保護中心)的木板路。區別只是這是用鋼鐵建的,而且比那木板路的高度高了不知多少。



(Huon Valley Airwalk)

沿著指示牌找到這“路”的起點,有標牌注明這段“Airwalk”總長0.6公裡,37米高。在“路”盡頭的“cantilever”(懸臂)處能欣賞“Huon”河(就是先前入口處看見的那條河)及“Picton”河的風光。而這片區域除了走走這條“路”,還能進行rafting(劃木筏)、pine walk(松林漫步)、abseiling(登山活動中一種沿固定在高處的繩緣繩下降運動)、eagle gliding(滑翔)這些活動。我真都想嘗試一番,還是時間不允許啊。

在這起點處,眼前一條“鋼絲路”,或者說是“鋼橋,”延伸向遠處。兩邊有高到我脖頸處的護欄,給人安全感(不過對於老外的身高來講可能不算高)。剛踏上去,還是稍稍有些害怕。腳底並不是實心的鋼板,而是有網眼的,能看見底下的地面,走在這“鋼橋”上,甚至還能感覺到整個“橋”體微微有晃動,不禁想這條“路”對游覽人的體重不知有無限制。不過走出一段後,害怕就完全消失了,雖然有晃動,但心情已完全充滿了新鮮好奇感。看著那些原來在地面要仰頭才能看見的樹頂現在就在身旁,感覺真是奇妙。另外我不禁遐想,這要是旁邊的樹上趴著考拉多好啊。然後,看到“路”旁樹木的粗粗樹干,我突發奇想,擺出姿勢,這樣影子正好映在那粗樹干上,讓LG照那影子的像。旁邊經過的老外看了我們的舉動直樂。這時天氣很好、溫度挺高,經過我們的老外都是短袖短褲,我也熱得脫去上衣、只穿著T恤,但是我們倆人腿上都還穿著毛褲呢。快走到盡頭時,我們看見盡頭是一段丁字形的“路”,左側伸出去長長的一段,末尾是一個瞭望台,這就是先前在入口看見的說明上說的“cantilever”(懸臂)。



(Huon Valley Airwalk懸臂)

我們走上去,發現支撐這“懸臂”的鋼材可能彈性很好,整個“懸臂”隨著人的踏步上下晃動,而且幅度相當大。當時走在上面時能感到晃動,但對晃動的幅度感覺倒不是很明顯,但是當退回後面主路上看到其他人走上去時,才發現上下晃動的幅度很是驚人。後來有幾個年輕人走上去,其中一個體型稍胖的就故意擺動身體,弄得“懸臂”橋體晃的更厲害,幾個女孩子直尖叫。但是我們並沒發現有任何告示顯示這處“懸臂”能承載的最大重量或最多人數,也許是建設者對它的質量有足夠信心。

而站在懸臂上,不要只顧著體驗驚險,放眼望去,能看見遠處蒼翠的山脈、近處密林中緩緩流動的河流。而因為陽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那河水有的地方是棕褐色的,而有的地方又像海水一樣是湛藍的,很美。而身旁有圖示,說明遠處山脈上各個山峰的名字。游覽完這處“懸臂”,走到它的對面,就是到了這個“Airwalk”的盡頭了。也可以選擇再沿著“Airwalk”往回走,也可以選擇就在此離開“Airwalk”,再沿著建在林中的石階路回到最開始的入口處,我們選擇了後者。從空中回到地面在林中漫步的感覺又不一樣,從剛才的人類控制大自然、讓你感覺人類是大自然的主宰、那高高的樹木皆在你“腳下”,到這時回到地面、又得仰著頭脖子挺累的才能看見樹頂、又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大。回到入口處,走出去,也並沒有人再查“票”,整個就講一個“誠信”。接著,又是長時間的行車,沿著來時的路再開回去。不時看見路邊有背著背包、拄著木杖的人在走,澳洲人很流行徒步旅行,真佩服他們的體力和精神,當然也要有充足的時間。一路返回,還是繼續吃著水果,發現之前在Salamanca Market買的櫻桃並不好,味發苦、而且很容易爛。到了中午兩點左右,我們才回到了那個“Home Hill Winery”酒莊。停車的地方旁邊就是成排的葡萄架,架上掛著成串的葡萄。有的已經紫紅,有的還全是青色的。整個葡萄園的面積很大,依著地形向後面的山坡延伸上去。酒莊的入口處是一個餐廳。這個餐廳建的很漂亮,整個牆全是落地玻璃,坐在裡面用餐就能看見外面的草坪和遠處美麗的葡萄園。餐廳裡除了用餐,還有一半面積是放了好多酒桶的儲酒室以及展示各種瓶裝酒產品的展廳,展廳裡專有一櫃台供客人品酒和買酒。品嘗四種以內的酒是免費的,但再想品嘗更多的就要以每種2澳元計費。因為LG的工作有很多出差國外的機會,每到一國他就喜歡買些葡萄酒回來,我也就慢慢開始喜歡喝葡萄酒。但說實話對品嘗葡萄酒,我們其實都沒什麼經驗,只是單純憑感覺和自己的口味而已。嘗了幾種,每杯裡的大部分酒都被我喝了,因為LG要開車。最終,我們買了一瓶32澳元的,買了兩瓶每瓶19澳元的,還買了一瓶木莓醬,7.5澳元。本來LG說要在這餐廳裡吃點東西,可又都不覺得餓,就出來了。從餐廳出來,發現早上看見的男主人和那只大狗都看不見了。好在遠處草場上那幾只奇怪的動物還在。趕緊過去照相。只可惜找不到那男主人再問清這種動物的名字了。



(Huon Valley Home Hill Winery草場上不知名的動物)

下一站,就出發開去“Port Arthur”(阿瑟港)。

要到“Port Arthur”,得先回到Hobart。然後,過霍巴特跨海大橋(就是先前提到的Tasman Bridge),一過大橋之後,注意路邊標牌,上A9公路就行了。而我們就沒看清標牌,結果上錯了路。只好找地兒掉頭,這一掉頭就又得過大橋,最後反反復復過了三遍大橋。過了橋之後,一路沿著A9開,過了機場所在的半島,再開到一個叫“Tasman Peninsula”(塔斯曼半島)上就行了。路程很長。一路上,我更加困頓,可怕LG一人開車也會困,所以很想睡又不敢睡著。到達Port Arthur之前,我們在路邊看見了“Tasmanian Devil Park(“寶典”譯作“德弗爾公園”)。據說有很多“Tasmanian Devil”,這是塔島上特有的一種小動物。但是估計時間不夠,我們沒進去看。終於到了目的地時,已是下午五點。這時我們倆人都已很困,於是停好車,沒急於進去,先在車裡眯了一會兒。其實後來回想起來,我們這天的安排不是很合理。開了很多回頭路。早上在“Apple Museum”雖然買到了果醬作為比較特別的禮物回去送人,但和後面的“景點”比較起來,其實不去也罷。另外事先沒想到早上先去酒莊會不開門,還有Airwalk會那麼遠(這是沒辦法的事),還在霍巴特大橋上繞了三遍。而最不合理的,就是下午五點這個時候才到了Port Arthur。因為事前,我已經在“寶典”和網上查到的資料中看到,游覽Port Arthur最好是要參加旅游團的,“寶典”上就介紹說每天9:30~15:30之間每小時有旅游團,由導游講述這裡的歷史和各處遺跡的故事。可是,偏生我們倆人到什麼地方都喜歡自己玩兒,最不愛參加旅游團,覺得受限制。所以這個地方也想著自己看看就行,哪需要什麼旅游團,結果後來進去了才知道我們的想法錯了。另外還有一個遺憾就是,在Port Arthur,除了游覽歷史遺跡,而正因為它的歷史,“據說”這裡有幽靈出現,因此還專門在夏天晚上有“幽靈旅游團”,由導游帶著游客在黑暗中參觀,“據說”(一個澳大利亞朋友就告訴我們她真的親身經歷過)真的能“碰”見幽靈。我平日對這種超自然的東西很感興趣,在墨爾本聽那朋友介紹時,就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的真的想親身經歷一番,但這天才知道是不能實現了。因為“幽靈旅游團”要晚上八點才開始,歷時大概一小時,那樣我們再開回霍巴特的飯店就太晚了,畢竟路程那麼遠。這是我在塔斯馬尼亞最大的遺憾。現在看來要是在Port Arthur安排一晚住宿就好了。但是,畢竟這是我們倆第一次來塔斯馬尼亞,旅行假期又不可能很長。另外,塔斯馬尼亞確實有一特點就是各個“景點”在整個塔島上特別分散,路線很不好設計。而且,像LG說的,開車在Tassie(澳大利亞人對塔斯馬尼亞Tasmania的簡稱)路上行駛,看著周圍怡人的風景,其實也是很令人心曠神怡的。還有就是,在Port Arthur裡,有一個讓這所有遺憾都能消除的地方。5:30左右,我們到了入口處買票,這裡按參觀時間長短明確標明了各種票價(事先我還有擔心,不會因為這裡旅游團就到下午三點半所以這裡三點半之後就根本不開門吧,幸虧這擔心沒成為事實),有全天的、半天的等等。LG向工作人員說明我們不能有太長的時間參觀,人家就給了我們一種12澳元一張的門票,就是適合我們這種短時游覽的,能參觀1小時。門票上寫著“twilight”(黃昏),不知是不是因為我們是傍晚來的。隨門票還給了兩張撲克牌,後來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還有一張很詳細的地圖。從入口處進去,先是一個展廳。我們沒做停留。出了這個建築物,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山坡綠地。綠地上有各處建築遺跡,就是Port Arthur值得參觀的地方了。這個阿瑟港現在發展為Tassie旅游必到之地,但在以前,它其實是澳大利亞人的一段恥辱的歷史,就連Tassie本身也是這樣。因為現在天堂一般美麗平靜的Tassie,在以往的澳大利亞歷史上其實是罪犯的流放之地,而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政府甚至曾經驅趕屠殺塔斯馬尼亞島上原來的土著人,現在的塔島上都是後來的移民,原來的土著人一個都沒留下來。而Port Arthur就是“一座著名的監獄之城”。據說號稱“監獄中的監獄”,“如果從別的殖民地送到塔島的犯人再次犯罪,就會被送到這裡”。這時我們才知道為何應該早點兒來跟旅游團進來參觀。首先是這時時間晚了,幾個地方都已經關了門或拉上了攔繩不讓進去了,另外,沒有導游的講解,那些遺跡只憑著自己看,從眼中望去就是幾棟破舊的磚石建築物,還真的看不出什麼來。只有手中的地圖上對各處地方倒都標明了名稱,比如“洗衣房”、“犯人勞作的地方”、“犯人的住所”、“指揮官的住所及花園”、“教堂”等等。而時間有限(一小時參觀時間),所以對這些地兒我們也只能一路走馬觀花的看著,對照著地圖知道了名稱而已。但是,這片山坡綠地的左側,有一片海港。看到這片海港,所有的遺憾和郁悶都可以抵消了。那片海水真的是太美了(不貼上照片,因為怕我們技術不高照出來的照片反而還原不出原來的美)。完全可以和後來看到的Wineglass Bay媲美。真恨自己的語言貧乏,沒法兒形容。眼前簡直就是一幅畫。淺藍色的天空、片片白雲、遠處的青色山坡、純藍的海水(真的想不出什麼詞來形容那海水的藍)、海面上的點點白帆、近處的翠綠草地。我跟LG說,真恨我們不是文學家,不能用精確華美的語言向人形容出這片景色;不是攝影家,不能用精湛的技術准確的記錄它;不是畫家,不能用優美的畫筆完美的重現它。只能把它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裡。然後,我們回到先前入口處的大廳,走進一個展廳,發現這裡很有趣。有雕塑顯示當年審判犯人的情景,而且按下按鈕,這些塑像都能發聲,重現當年的對話。還有一個屋子,牆壁上擺滿了盒子,看說明才知道,原來翻開這些盒子的翻板,找到跟自己在入口處領到的撲克牌上花式和點數一樣的一張,就能看到那個犯人當年的情況記錄。我和LG的兩張,一張黑桃十,代表的犯人叫“John Thomas”,是個英國的工人及水手,39歲。在1829年因為偷桌布和湯匙就被投入監獄,被判了7年的流放。而被送到Port Arthur來是因為他試圖逃跑並想躲進一艘離開塔島的船。看來是沒成功了。另一張紅方塊四,叫“John Hair”,是一名佣人,英國人,22歲。1829年因為破門而入一倉庫而被判終生流放。也是因為試圖逃跑被送到Port Arthur。他比前一人稍成功些,逃跑後藏匿了八個月,但也在搭一艘船想離開塔島時被發現了。不知這些犯人原來的罪責不管多重,被送到Port Arthur後是不是就都變成終生的了。可惜還是因為時間,這裡我們也不能細看。出了出口,我們在旁邊的一個café吃了點兒東西。一杯咖啡、一杯茶、一份scone,一共9.9澳元。這是在Tassie第一次吃scone,這裡的scone和後來吃到的比起來味道差遠了,奶油據LG說是人工的,但已經開始讓我愛上了塔島scone這種食物。吃完,已是晚上七點左右,看不成“幽靈”了,但我趁LG去上廁所的時候發現入口處的宣傳欄裡有一些“遇見”幽靈的記載,都是參加過“幽靈旅游團”的人們寄回給這裡的照片,照片上都有一些光影,真的像“幽靈”,還附有他們的信的節選,都說他們相信照片中的就是“幽靈”,而絕不是故意制造出來的效果。我一一看了個遍,過過干癮。返回的路上,有一段時間,左側天空中的太陽還不肯落下去,斜斜的掛在天空。依然明亮的余暉將右側路邊的樹林染成金黃色。而頭頂的天上此時布滿了烏雲,是烏青一片。遠處的山脈頂上霧蒙蒙一片。這一切大自然形成的色彩、景像,又讓我們贊嘆不已。本來,從“寶典”裡看得,Port Arthur再往南還有“Remarkable Cave”(神奇洞穴),據說可以“眺望到一直延伸到南極的汪洋大海”,但因為還要從Port Arthur向南開,又是時間原因去不成了。而在這片“Tasman Peninsula”(塔斯曼半島)入口處的“Eaglehawk Neck”(“寶典”上就音譯為“伊格爾霍克內克”)還有值得一看的“Tasman Arch”(塔斯曼拱橋)、“The Devils Kitchen”(魔鬼廚房)及“Tasman Blowhole”(塔斯曼吹蝕穴)。本來說好從Port Arthur返回時去看的。結果,到了這時,原來說油箱裡的油肯定會充足的LG卻發現油不夠了,我們已經看見了路邊那些景點的標牌,按標牌已經轉到岔路上開了一會兒,但很快LG又決定轉回去了,況且天氣也開始不好了。因此又留下了這些遺憾。不過也許以後還有機會再去看,希望吧。再開下去,已不是油夠不夠去看那些景點的問題了,慢慢我們就開始擔心,剩下的油是否還夠開回霍巴特了。路邊不是看不見加油站。但都是小型的,這個時候居然都已經關門了(看到每個加油站開過去又都耗了點兒油)。甚至有一個加油站明明我們過去時還開著,但有一老太太在擦門,看見我們開過去就擺手說關門了。此外,LG說找不到這個車上開油箱的開關。特意停下車來按常規的地方都找了,就是沒有。都准備打電話問Thrifty的服務處了,幸虧我翻出了雜物箱裡面這車的行駛手冊說明,厚厚的一本英文冊子找了半天才看見有說明顯示開關就是直接按油箱蓋。我還在這冊子上看見關鍵一條,說是油量報警燈響時說明還有8升油,LG聽了就放心了。說剩下的油如果真看不見加油站,也能開到霍巴特。但我還是很擔心。眼睛一個勁兒的盯著油量指針。另外更恐怖的是,因為是山路,油箱晃動很厲害,所以油量表的顯示很不准確,一會兒指針顯示還有油,一會兒竟又跳到幾乎0的位置。終於,報警燈亮了,這時離Hobart還有35公裡,時間已是晚上8:30。我開始想像被人家“救援”的情景。然後到了叫“Sorell”的小鎮,終於(經過一位男子指點)找到了一家在營業的Shell加油站,但是只有高品質油,那也得加啊。1.4澳元一升,加了50澳元。油加上了,心裡才踏實了。來之前在資料上看到,在Tassie上開車,尤其是夜間會遇到很多小動物穿行公路,弄不好可能出事故,或者就是把可憐的小動物撞死。一個澳大利亞朋友向我們介紹塔斯馬尼亞時也提到這點。說人們對此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這是好事,因為野生動物的數量實在太多了(澳大利亞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是小動物的天堂),這是一種減少它們數量的方法。另一種出於同情動物的角度就認為這太殘忍了,況且也會很容易使行駛的車出事(另一朋友提到他認識的一人以80公裡速度在高速路上行駛時,撞上了一只成年大袋鼠,那袋鼠是突然跳出來的,結果出了事,整個車的前部都撞癟了)。所以我凡是天將晚,我們還在行車,心理就很矛盾。既希望真的碰見小動物(Wallaby、Wombat之類),但又很不希望撞傷(死)它們,甚至導致我們自己出什麼事。不過,我們沒碰上任何“活著的”小動物。但是路邊甚至是路上確實不時有各種小動物的屍體。有的已經風干,扁扁的撂在那兒,看著真辛酸。而LG完全沒有愛心的說“從立體壓成平面了”。後來的旅程中,行車時路邊經常能看見這樣的情景,弄得我回國後很長一段時間,在車裡,一看見路上或路邊有黑乎乎的雜物躺著,還第一反應是wallaby或者wombat。快回到Hobart時,遠遠望見那跨海大橋Tasman Bridge燈火輝煌,非常漂亮。這天晚上LG決定到Mures Upper Deck用餐。前面提到過這家Mures餐館分上下兩層。一層是簡單的大眾化海鮮菜,二層是正式的西餐。其實照我說這麼晚了吃正餐不健康,但是不試試這著名餐館的正餐又確實可惜。於是上了二層,我們兩人點了兩份entrée(頭盤),一份“Oyster selection”(生蠔拼盤),半打,15澳元;一份“Spring Bay Scallops”(Spring海灣扇貝),15.5澳元。一份main(主菜),是“Beer Battered Prawn”(啤酒味炸蝦),28.5澳元。一份配菜,“Caesar Salad”(凱撒沙拉),11.5澳元。我們沒有點任何酒類。餐館送了白水和面包。西餐正餐的量挺大。如果我們倆人分別點上兩套entrée、main再加上飯後來dessert(甜點)肯定是吃不了的。其實在正式餐廳吃飯時,我看女士一般也只點entrée,就把它當主菜吃。不過在很正式的餐廳,上菜時間很嚴格,一桌人的同一道菜一塊兒上,而這桌上如果有人的菜還沒吃完,別人的下一道菜不會上來。所以女士若如此點的話,侍者會詢問,如果你就是當成entrée吃,那麼到大家吃main時你就沒東西吃了;而如果告訴侍者把它當成main吃,那就得在大家吃entrée時等著(不過可以吃些面包),而到大家的main都上來了,才有你點的entrée。這時在停車場上的車是免費停的,因為這片停車場到了八點之後就是免費了。用餐時間挺長,等上菜的間隙我們就抓緊時間看“寶典”和資料,研究第二天的行程。從“寶典”上看得,霍巴特市內有一個“Penitenary Chapel&Criminal Court”(犯人禮拜堂暨刑事法院),晚上八點開始也有幽靈旅游。但我們回到飯店還得收拾行李,這裡也去不成了。


精選遊記: 霍巴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