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在哪裡

作者: y20066861

導讀全國有很多地方叫虹橋,人們聽到最多的可能是上海的虹橋,因為那裡有著名的虹橋機場。我這裡介紹的虹橋是在東經121.0335°、北緯28.2238°一帶,她地處東海之濱,浙江南部,溫州北部,樂清中部,雁蕩山山麓,是我的家鄉。從溫州機場到虹橋要45分鐘車程,從上海坐大巴經杭州灣跨海大橋到虹橋要6小時,不久,坐火車可以直接在虹橋(紳坊)站下。 虹橋在一個講虹橋“土� ...

全國有很多地方叫虹橋,人們聽到最多的可能是上海的虹橋,因為那裡有著名的虹橋機場。我這裡介紹的虹橋是在東經121.0335°、北緯28.2238°一帶,她地處東海之濱,浙江南部,溫州北部,樂清中部,雁蕩山山麓,是我的家鄉。從溫州機場到虹橋要45分鐘車程,從上海坐大巴經杭州灣跨海大橋到虹橋要6小時,不久,坐火車可以直接在虹橋(紳坊)站下。

虹橋在一個講虹橋“土話”的地方,她包括虹橋、蒲岐、南岳、淡溪、四都、天成、石帆和芙蓉、南塘、清江、雁湖、嶺底等,可以稱為虹橋方言區,也可以叫虹橋片區。那裡的人們把新娘子稱新孺人(白讀“銀”)、妻子稱鸞人(白讀“銀”)、祖母稱阿婆、姑娘稱細囡、丈夫稱老官、外地人稱外路人、熱水稱湯、丟失稱遁、花蕾稱蕊 撫摸稱捋、年糕稱粿、瞎眼稱瞙瞊、母雞稱草雞、蟛蜞蟹稱大摮丸、……;和絕大多數溫州人一樣,把鹹菜說成菜鹹、把拖鞋說成鞋拖(白讀“塌”)、把熱鬧說成鬧熱,把饅頭說成面包、把包子說成饅頭,把豌豆說成蠶豆、把蠶豆說成豌豆……。虹橋“土話”雖然難懂,卻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用來吟誦唐詩宋詞,在聲調和押韻上比普通話更臻完美,更能凸顯誦讀的韻味。虹橋“土話”地處溫州方言區域的邊緣地帶,吸收了黃岩方言(大荊話)的部分詞彙,能充分體現出兩個方言區域交接地的語言變化情況,在語言地理學上有較典型的意義。虹橋“土話”與相鄰的“樂成話”相比,在腔調上虹橋話顯得“硬朗”,樂成話顯得“軟柔”,所以有人說帥哥講虹橋話更“酷”,美女說樂成話更“甜”。

虹橋在一個橋多水多的地方,那裡河道縱橫交錯,田瀆密集成網,池塘、水墩星羅棋布,大小橋梁多達三百多座,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在虹橋平原上,你可以坐船到達任何一個村莊,改革開放以前,一種被稱為“擔槳”的有蓬出租小船,是虹橋最便捷的“出租車”。延綿交錯的水網,不但是重要的交通線,還能提供豐富的水產品。我小時候曾用泥鰍隘在田瀆裡捕過泥鰍,在稻田邊以蚯蚓為餌釣過鱔魚,還經常跑到河邊看大人們用河縲網捕魚蝦、用鸕鶿捉魚以及釣田蟹、摳河螺等。虹橋的橋多數是條石橋、石拱橋和鋼筋水泥橋,新建的一般都是鋼筋水泥橋。“虹橋”是當地最有名的一座橋,俗名欄干橋,傳說以紅石築成,始建於哪個年代已無法考證,最早一次有記載的重建是在1205年,最近一次重建是在1978年,地名虹橋就是因此橋而得名。“萬橋”是一座非常壯觀的五跨五竇石拱橋,是市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始建於1087年,1433年重修後到現在一直在使用。還有大界村的慈濟橋和龍川村的孝義橋也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長的一座大橋是“清江大橋”,全長863米,於1992年建成通車。虹橋不僅橋多,以橋命名的村莊也多,如寨橋、高橋、連橋、下橋、塔橋、萬橋、河深橋、石馬橋、孝順橋、單板橋、鄔家橋、洋埠橋等。

虹橋在一個被稱為浙南糧倉的地方,是樂清市的三大衝積平原之一,那裡土地廣袤,土壤肥沃,盛產水稻。由於土壤的母質為古代濱海沉積物,土層深厚,養分豐富,加上耕層有機質含量高,氮、磷、鉀比例適當,氣候冬暖春早,雨水適中,光、熱、水資源匹配好,所以農作物生長快,水田可以種兩季水稻一季麥(或綠肥、油菜、芥菜等),旱地可以種一季番薯一季麥(或馬鈴薯、蠶豆等)。勤勞智慧的虹橋人自古就習慣於精耕細耘的田間管理方式,以及種綠肥、捻河泥、煝灰、堆廄肥、爛臭蝦、買壅力等傳統積肥方法,農活一般從正月“初八開市”一直忙到十二月“廿四撣塳塕,廿五趕長工”。辛勤的汗水換來充足的糧食,為虹橋發展糧食類小食品提供了物質基礎,虹橋常見的傳統米食有糢糍、湯糍、油糍、粿、雞膯圓、湯丸、米礌、棉菜䊦、汽糕、粽、細面、(炒)米湯、油泡棗、油卵、枇杷梗、綠豆糕、炮孛、炒米(糖)和糖條等,傳統面食有火燒餅、燈盞糕、麥攤鑊(也稱錫餅)、麥粳(音“更”)、索面、麥餅、頭梳腦等,傳統薯類小吃有卵皮、番薯條、老鼠兒、番薯粉面等。虹橋有句口頭禪叫“勤力有飯吃”,你想一想,虹橋人在農耕時代不但有飯吃,還能吃出這麼多花樣來,需要付出多少辛勞?

虹橋在一個水果飄香的地方,那裡一年四季都能盡情享受應季地產水果,水果品種達30多種,主要有蜜桔、文旦(柚)、甜橙、甌柑、枇杷、楊梅、李、桃、梨、葡萄、獼猴桃、柿、草莓、櫻桃、山楂、金罌(白讀“挨”)、杏、柰、梅、蘋果、林檎、棗、果蔗等。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橫山、烏石,桃梅李果當接力”,意思是說在橫山、烏石一帶,人們用各類水果替代點心。橫山、烏石位於白龍山與三江山的交接處,從三江山山脈到白龍山山脈是樂清市水果的主產區,是一條優質水果的黃金帶,所產的江沿牛心李、南陽蜜桔、蔣宅枇杷、白龍山肖梨、淡溪楊梅、信嶴椪柑、嶺底獼猴桃久負盛名。南陽蜜桔2002年11月榮獲中國(浙江)柑桔博覽會金獎,2004年獲浙江農業博覽會優質獎;江沿牛心李曾獲得全國銅牌獎;方江嶼文旦曾獲全國優質柚金獎;虹橋枇杷“正查2號”和“東館6號”連續多次獲得省農業廳優良單株一等獎;嶼山楊梅曾獲浙江省楊梅精品優質獎,被評為溫州市“第四批放心農產品”;……。在虹橋的果園裡,不但有收獲季節水果的香甜,也有春天裡清新濃香的桔花和桃李的芬芳。更有在寒冬裡盛開三個多月的簇簇枇杷花,馨香襲人,萬千蜜蜂嗡嗡其間,被文人墨客譽之為“枇杷晚翠”。在虹橋水果批發市場,不但本地水果多,南方的、北方的、中國的、外國的以及反季節的水果也多,真可喻天天水果飄香。

虹橋在一個餐餐吃海鮮的地方,人們的餐桌上總少不了海產的魚蝦蟹和貝類。虹橋有句話叫“饐饐的魚也比上鮮鮮的菜”,說明虹橋人對海鮮的鐘愛。虹橋有著吃不完的海鮮,主要得益於它地處樂清灣腹地,得益於樂清灣豐富多樣的水產資源,得益於擁有蒲岐、杏灣、清江、南塘四大全國重點群眾漁業漁港,得益於擁有的杏灣、蒲岐兩大漁業隊和眾多的漁業戶,得益於區域內海水養殖業的發達。蒲岐的“中國泥蚶基地”、 “中國鯊魚加工基地”和清江的“中國牡蠣基地”是虹橋海鮮的大“招牌”。虹橋人吃海鮮,講究新鮮原味,吃的就一個“鮮”字,烹調一般不加茴香、花椒、辣椒等味重香濃的調料,最多就是用點黃酒去腥、加點白糖增鮮、用點生姜、香蔥增香。早餐下飯的海鮮多數是“鹹貨”,如蝦皮、魚干、魚鯗、魚松、糟魚、箔帶生、獬魎醬、


魚、蝦蟣、泥漦(音“糍”)、螺(白讀“擂”)肉、蝦蛄彈、烏賊卵等。“燙面”和“燙粿湯”的佐料通常為䲚鰗干、蝦干、黃魚、蠣勾、蟶、烏賊、蛤蜊、水潺、梅童、鯧魚等。正餐常吃的海鮮有扁蟶、花蚶、蝤蛑、江蟹、蠶蝦、鰦鮢、望潮、黃魚、帶魚、鰳魚、鯧魚、馬鮫、鳘魚、鯔魚、鰨近、鱭蛸、鰻魚、鯊魚等。

虹橋在一個田野裡能拋出名歌的地方,一首《對鳥》拋向全國,走向世界,拋進了中國的小學音樂課本,走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的《亞洲、太平洋地區民歌集》。《對鳥》是一首源於虹橋方言區的拋歌,曲調高亢、悠揚,旋律平展、流暢、清新,詞曲自然樸實,風趣開朗。1949年2月由在虹橋縣立初級中學任教的朱一正老師整理,經軍中“金嗓子”朱玲仙和虹橋民歌手溫玲菊、季良洪的演唱,使之成為著名的樂清民歌、溫州民歌、浙江民歌和中國民歌。虹橋有民間歌謠一百多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經省廣播電台播放或出過唱片還有的《釣帶魚》、《長工嘆苦》、《清江號子》、《河邊對唱》等,當時省內不少中小學音樂教師學唱虹橋民歌,並將虹橋民歌作為教材,南京軍區歌舞團也曾派員到虹橋向民間歌手季良洪學習虹橋民歌,其中包括獨唱演員朱玲仙。現在聽到一些用樂成話、鹿城話演繹的《對鳥》,給人以曲調優雅,唱腔甜美的感覺,缺乏虹橋拋山歌特有的高亢、悠揚和“土”味,沒有將歌聲“拋”出去。如果要全面體現原生態《對鳥》的獨特魅力,最好用虹橋土話演唱,不能將吤呣變成何乜(音似“阿尼”),將雉(音似“奇”)雞唱成天主鳥,將青翠(白讀“醋”)文讀成青“菜”。

虹橋在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那裡是南宋開科狀元王十朋的故鄉。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名流,既是文貢元又是武進士第一的侯畐為抗擊元軍而犧牲,著名詩人翁卷是我國詩歌史上“永嘉四靈”流派的創始人之一,吏部尚書劉黻在國家危難之秋毅然攜全家奔赴國難,侯廷訓、侯一元、侯傅邦、侯應賓構築了“侯門四進士”,憂民濟世的萬規捐資創辦了樂清第一所書塾和興建了萬橋,賈如規以興學、濟貧、懿行稱頌於世,元末詩人朱希晦是“雁山七賢”之一,為官多年的朱諫仍不失為學者、詩人和長者風範,抗倭英雄方格、趙連、崔興名垂青史。從這些歷史名人身上表現出了虹橋人的勤奮務實,正義耿直,居鄉賢達,居官清正的傳統風格。近現代的名人還有瞿振漢、陳夢熊、邵傑三、余秉剛、陳展、周斌、余鼎三、陳野雲、張雲雷、朱鏡宙、吳天五、莊以臨、倪丕柳、周丕振、倪文亞等。千百年來,繁衍生息在虹橋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留下了大批文物。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分別為大烏石雷公殿戲台、白龍山石構建築群和王十朋墓。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的法華禪寺、“桂岩”摩崖石刻、紅巾軍起義舊址、朱質庵墓、碗窯山瓷窯址、杏灣烈士墓、“源遠泉”摩崖、劉黻墓、小群山遺址、牛頭山烽火台、小群山古墓群、萬橋、蒲歧所城門、壽寧堡、慈濟橋、忠烈祠、發祥嶺棧道、孝義橋等。

虹橋在一個家家戶戶出老板的地方,那裡出資產億元以上的大老板,也出資本只有數萬元的小老板。他們有很強的投資創業意識和風險意識,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地將家鄉打造成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基地、中國精密模具生產基地、中華全國鑽頭產業基地和浙南商貿重鎮。毫不誇張地說,在國內看到的每一台電視機中都有他們生產的電子元器件,你家搞裝修就有60%以上的可能用了他們生產的鑽頭。他們人人樂於當老板,不畏艱苦,聰明肯干,默默地走南闖北,成為北京、天津、廣州、成都、石家莊、太原、西安、武漢、昆明、烏魯木齊等地服裝市場和上海、柯橋大型輕紡市場的主力軍,還將服裝店開到眾多邊遠的鄉鎮和國外。有一句順口溜我想應改為“哪裡有服裝市場,哪裡就有虹橋人,哪裡沒有服裝市場,哪裡就會出現虹橋人”,他們會做生意,是東方的“猶太人”。隨著資本原始積累的增加,他們在“長三角”和“珠三角”設廠從事電子產品和服裝的生產,在中西部地區從事礦產資源開發和水力發電,在全國各地從事房地產開發……。從一群群小老板浪跡天涯,到大量企業向外擴張或轉移,虹橋對外輸出了一大批的老板,他們為各地帶去了勇於創業、勤奮苦干、誠信務實的經營理念,有的還以所在地“人大”、“政協”代表的身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獻計獻策。在外老板創造的GDP已經遠遠超過本地,可以說虹橋之外還有一個“虹橋”。

虹橋在一個急需“加油”的地方。那裡曾經是樂清的經濟中心,與柯橋、路橋一起號稱浙江省商品貿易的“三橋”,是溫州經濟模式的發祥地之一。如今,樂清的經濟中心在柳市,柯橋中國輕紡城和路橋中國日用品商城已經是“中國十強品牌市場”。2007年路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6億元,財政總收入27.8億元;柳市鎮工業總產值達352.03億元,財政總收入13億多元;虹橋鎮工農業總產值僅92億元,財政總收入只有5億多元,已遠遠地落後於柯橋、路橋和本市的柳市。究其原因,先與柳市作比較,虹橋與柳市自然環境和政策環境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文性格,虹橋人謹慎務實,柳市人大膽張揚。虹橋人認為柳市人喜歡搞“形像”、“品牌”和“資本擴張”等一些“虛”的東西。而卻卻是這些“虛”的東西,既提高了柳市產品的競爭力,又使柳市在用地指標、財政貸款、減免稅費等諸多方面得到了傾斜政策,加速了柳市的快速發展。再與柯橋和路橋作比較,“三橋”都是浙江歷史上的商貿重鎮,改革開放之初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一致,人文性格也相近,不同的是虹橋放任“林鳥紛飛”,柯橋和路橋積極“築巢引鳳”。上世紀80年代,虹橋沒有利用虹橋人的經商天賦,發揮傳統商貿重鎮的優勢,抓住機遇,及時興建大型專業市場,使之大批虹橋人只得外出經商。而黃岩縣1982年6月通過政府行為,興建了路橋小商品批發市場,1994年分離出“中國日用品商城”,現在市場占地面積1000多畝;1985年紹興縣由政府出資創辦了柯橋輕紡市場,1992年更名為“中國輕紡城”,現建築面積達208萬平方米,營業用房15000多間;目前,柯橋和路橋的市場交易額與虹橋相比更是天壤之別。加油吧,虹橋!虹橋人要為虹橋加油,要繼續發揚“敢於天下先”的精神,自強不息,敢於拼搏,勇於創新,努力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政府要為虹橋加油,針對虹橋人的性格特點,幫助虹橋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發展重點,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吸引更多的資金,為虹橋築巢引鳳,同時樹立“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思想,做一個有作為的廉潔政府,為地方經濟的騰飛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寫了這麼多,如果你還問我虹橋在哪裡,我會明確地告訴你,虹橋在每一個熱愛家鄉的“虹橋人”心裡。

更多介紹在我的個人博客:http://***/u/1150515235


精選遊記: 雁蕩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