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同樂橋

作者: A阿龍

導讀這是第二次去泰順了。第一次是2007年的五月去的。那一次用了9天時間,在泰順及其周邊的浙南閩東一帶,總共看了27座橋古橋,還有一些古村落。剪剪古風,古道熱腸,太喜歡了,一直惦念著要再去一次。於是2008年的五月,又一次來到泰順。這一次,是想去走一些上次沒有走過的路,順路看幾座上次沒有看到的橋。 聽說這幾年泰順廊橋的名氣越來越大了,去那邊旅游旅行的� ...

這是第二次去泰順了。第一次是2007年的五月去的。那一次用了9天時間,在泰順及其周邊的浙南閩東一帶,總共看了27座橋古橋,還有一些古村落。剪剪古風,古道熱腸,太喜歡了,一直惦念著要再去一次。於是2008年的五月,又一次來到泰順。這一次,是想去走一些上次沒有走過的路,順路看幾座上次沒有看到的橋。

聽說這幾年泰順廊橋的名氣越來越大了,去那邊旅游旅行的人越來越多。一些曾經默默無聞的古橋古村,開始變得聞名遐邇,然後也就沒能逃過被破壞的命運。我並非刻意要特立獨行的人。但是要避開那些讓人扼腕嘆息的風景,我總是不得不去走那些不尋常的路。

不尋常的地方,能查到信息自然就非常少。幸好還有中國廊橋網,熱心的的網友們,根據我的時間和意願,幫助我制定了具體的行程計劃、提供了吃飯住宿的信息。他們真是一群可愛的人,和那些山間的村落和古橋一樣,友善、質樸、純真!

這一次,首先想要去的,不是那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古橋,而是一座2005年11月才完工的新橋——同樂橋。這樣一座“新橋”,跟泰順一帶許多的古老廊橋相比,沒有一點名氣,卻深深吸引著我。因為,這其實並非一座普通的橋。

在北宋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就有一座木拱廊橋。許多年來,學者和專家們一直以為,這樣的橋在中國已經絕跡,建造這種廊橋的工藝,在民間也已銷聲匿跡。這是多麼讓人遺憾的事情啊。

後來,人們在浙南閩東的山谷地區發現了那畫中的廊橋,並且根據橋上的文字、當地人的家譜記載,好不容易,才在偏遠的山村裡,找到了極少數的幾個懂得建造這種廊橋的工匠——原來千百年來的傳統技藝並未消失!

這些懂得造橋工藝的民間工匠,也是偏遠山村裡默默無聞的普通百姓,如今都已進入了古稀之年。其中一位,就在泰順的嶺北。他的名字叫董直機。

2004年,人們決定在嶺北建造一座木拱廊橋,建橋資金由村委會出面籌措,建造廊橋的技術則由董直機負責,完全按照傳統方式、傳統工藝來建造。

仿佛是一場傳統的盛會:

“由廊橋老工匠親自主墨督造廊橋,嚴格按照過去的行規簽定契約;在建造之初的籌備過程和建造開始的過程中都嚴格按照過去的方式方法進行,包括舉行開工儀式、上梁儀式和竣工儀式等;整個建造項目的經費籌備也按傳統的方式進行募捐,由首事們決定建造過程中的各項開支;項目順利竣工後,也按傳統的方式為木拱橋的建造緣起、主持人、捐款人以及木石各類匠人樹碑立傳,以記其祥,後喻世人;整個項目的動作以民間形式為主進行;為了保證民間組織造橋過程的真實性和惟一性,也為了保持泰順以及浙閩山區木拱橋民間建造的純潔性和真實性,建議在建橋過程中禁止利用現代設備和方法……”

看過了廊橋網上的圖文報道《同樂橋建造追蹤散記》,不禁心生感動,決定這一次一定去拜見這座不平凡的新廊橋。

是從泰順縣城,經由古道徒步到嶺北的。古道幽幽,路漫漫,踏行在古人用石塊悉心鋪就的山間小路上,就好像逆著時光的方向,走向古老的年代。

古樹蔥郁,芳草萋萋,也有落葉滿地。路邊的竹林中,看到許多春筍。


(春筍翠竹,古道今人)

一路有不少巨大的楓樹,讓人想起絢爛的秋天。還看到,本以為常綠的蕨,變成了紅色。



(蕨)

從陽光熱烈的午後,一直走到夜幕降臨,終於到達嶺北。

出發之前,就打算晚上住在嶺北的村子裡。我想即使條件簡陋,也應該比縣城裡毫無特色的賓館裡多些趣味。

嶺北離縣城很近,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很少有人在嶺北住宿,所以嶺北也沒有旅館。廊橋網的網友告訴我說,村長家可以住宿,還幫我找到了村長的聯系電話。

從古道走來,到達嶺北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村裡路邊聚著幾個談天的人,看到我們幾個裝束怪異的人,便問是不是從上海來的。問我的正是村長,看我們遲遲未到,還擔心我們迷了路。

村長的家是一幢三層小樓(如果沒數錯的話),房間寬敞,雖不算奢華,但十分整潔干淨。在村長兄弟家的飯館裡吃了晚飯,家常的美味,令人回味。

入夜,同樂橋還亮著昏黃的燈光,和同伴們夜游廊橋,只聽見山間夏蟲的鳴叫,和橋下溪水的流淌的聲音。



(同樂橋之夜)

第二天醒來,再把這個小小的村莊看個究竟。



(不見阡陌縱橫,但見鴨犬相聞。)

沿著小溪走向村尾,看到陽光之中,溪谷之上、大樹之下的同樂橋,跟那些古韻幽幽的廊橋一樣美,甚至更美。



(陽光同樂橋)

面對古老的歷史遺跡,我們常常只能贊嘆逝去的美好。而面對同樂橋的時候,卻能看到,那古老的智慧和美麗,不僅沒有消逝,反而生生不息,優雅而謙卑,正如這裡平靜的生活著的人們。

參考資料:

圖文報道:同樂橋建造追蹤散記

http://www.langqiao.net/BOBBS/viewthread.php?tid=6250&extra=&page=1

探索發現——虹橋尋蹤

http://v.youku.com/v_show/id_cd00XMTY5NjI1ODA=.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co00XMTY5NjU1OTY=.html


精選遊記: 溫州

評論